歌与舞(套装版)/青少年弦乐重奏作品集

歌与舞(套装版)/青少年弦乐重奏作品集
作者: 编者:吴淑婷
出版社: 上海教育
原售价: 128.00
折扣价: 84.50
折扣购买: 歌与舞(套装版)/青少年弦乐重奏作品集
ISBN: 9787544487702

作者简介

吴淑婷,上海音乐学院副教授,全国*一位音乐学院附中专职室内乐教师。2018德国唱片评论奖“*佳艺术家”获得者。毕业于德国汉堡音乐与戏剧大学、上海音乐学院小提琴演奏专业,获双硕士学位;西班牙女王高等音乐学院(Escuela Superior de Musica Reina Sofia)弦乐四重奏专业文凭。目前是上海音乐学院国际室内乐中心副主任,上音附中室内乐学科副科长。国际著名弦乐杂志《Strad》对其评论道:“小提琴演奏家、室内乐老师吴淑婷与其他演奏家之间,具有一种如电流般地神奇默契,甚少听到有其他的专业组合可以与之媲美。”

内容简介

二 重 奏 本书中的二重奏和五重奏的作品都出自匈牙利作曲家贝拉·巴托克之手,他是匈牙利现代音乐的领袖人物,同时也是钢琴家、民族音乐学家。他的很多创举轰动了20世纪整个艺术圈,一些专家甚至坚信他的精华可以与贝多芬的音乐相提并论。1930年,多夫莱因(德国小提琴家、教师)委托巴托克把他的钢琴集《献给孩子们》中的一些作品改编成小提琴二重奏,作为年轻学子的练习教材,巴托克欣然答应,并决定不作改编,直接原创。在这之后的一年中,他与多夫莱因密切地联系、讨论,创作出了《四十四首双小提琴二重奏》。本曲集中的小提琴二重奏挑选了《四十四首双小提琴二重奏》中的8首。这些作品结构简单,除了一些拨奏的乐段外,不需要其他(如运弓法等)演奏技巧,非常适合年轻学子。尽管如此,这些作品仍包含很多听起来极具挑战性的复调乐段、复节奏、不和谐音等。 三 重 奏 贝多芬的《十二首德国舞曲》原作是写给小型管弦乐队的。“德国舞曲”是一个经过较长时期形成的舞曲风格,风格源自“Allemande”这个16世纪至18世纪的舞蹈,这个词本身是法语,但拥有德文的意义,“法国大革命”之后,有了“Deutsch”概念,作曲家们就逐渐把德语区的各类舞蹈都统称为“德国舞曲”。贝多芬和舒伯特都创作过以“德国舞曲”命名的作品,其中贝多芬创作的数量相当可观。本册中的12首作品是最常被演奏的,其旋律的素材大多来自民歌,且舞曲已经演变为较为欢快的三拍子舞曲。 莫扎特的《嬉游曲》原是为三支巴塞特管而创作的。莫扎特的《巴塞特管三重奏》是非常杰出的室内乐作品,自从莫扎特第一次听到竖笛(单簧管前身)的声音之后,深深被这件乐器的音色吸引。随着他艺术上的成熟,莫扎特总是尽可能地在管弦乐和歌剧作品中使用这件乐器。此外,他还专门创作了5首《巴塞特管1三重奏》。此次,编者在弦乐三重奏的改编上,做了“发音法”的改编,以求更加适应弦乐器的发音。值得提出的是,莫扎特在乐谱中标记的“·”指的是“不连”,没有“·”的音,可以自由组合弓法。 四 重 奏 音乐的基本构造源自巴洛克时期,而学生们对此却比较生疏,所以在“弦乐四重奏”这个经典编制上的作品都选取了巴洛克时期的作曲家,目的在于让孩子们体会和聆听低音对和声表达的巨大作用。而简单清晰的和声进行,则可体验到作品结构的搭建方式。 英国作曲家亨利·普塞尔的《三首歌曲》皆选自他的歌剧唱段,是典型的中期英国巴洛克风格。他的作品使用了意大利巴洛克风格的对比特色,节拍上又使用了“自由节奏”,与古英语诗歌相辅相成。 德国作曲家G.P.泰勒曼的《三重奏鸣曲》是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作品。泰勒曼的创作风格朴素高雅,典雅的旋律又不失清淡简明,既避免了德国式的沉重,又除去了意大利式的华丽,因此,他被认为是古典风格的先驱。这首作品在乐谱的编订上只保留了“f”和“p”等简单力度标记,尽可能还原巴洛克时期乐谱的格式。 五 重 奏 《致儿童》是巴托克钢琴曲集《献给孩子们》的弦乐改编版。训练目的有两个:一是为年轻的学子们提供编排有序的技巧训练;二是让青年演奏者们接触到民间风格的音乐。这些取自乌克兰、塞尔维亚、匈牙利、斯洛伐克、阿拉伯等地区的民间音乐素材,采用巴赫圣咏的编曲方式,即“旋律以全不变形或稍作变形的民歌,加上适当的伴奏”创作而成。作品在简单的旋律上加入了相对复杂的和声、对位,并以巴托克本人对和声的理解来分解、发展这些民间曲调,用现代的方式重新演绎。另外,这部作品不只适用于“五重奏”,同样也适合用弦乐团来演奏。 当今,弦乐学习者越来越多,而重奏作为一种器乐的演奏形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但在实际的学习中却缺少适合青少年使用的教材,而这本“青少年弦乐重奏作品集”的出版正填补了这一空缺。 整套曲集采用了从两个人到五个人这样循序渐进的组合方式,让学习者学会从单声部到多声部聆听。本册曲集*大的亮点是为每首作品配套了相应的讲解与演奏,可以通过扫二维码的形式获得视听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