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售价: 102.00
折扣价: 71.40
折扣购买: 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导读/未来通识丛书
ISBN: 9787100180009
崔铭,复旦大学文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现任教于同济大学中文系。主要研究方向为宋代文学。著有《苏轼传》(与王水照教授合著)、《欧阳修传》(与王水照教授合著)、《张耒年谱及作品编年》、《一代文宗欧阳修》等,编著《大学语文》、《唐代诗歌选》、《宋代诗词选》等。 周茜,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后,现任教于同济大学中文系。主要研究方向为词学、近代文学,著有《映梦窗 零乱碧――吴文英及其词研究》、《一匊集——词学管窥》等。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先秦时称《诗》,汉朝尊之为经,乃称《诗经》。收录诗歌三百零五篇,其产生年代,约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历五百多年,遍布中原大部分地区,最南面到达汉水北部。这些诗歌的来源,有些是公卿列士献诗,有些是从民间采集而来,还有的则为当时乐官制作。《史记?孔子世家》认为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而删诗。这说法不太可信,因为孔子也常说“诗三百”。不过孔子的确对《诗》做过一番整理:“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论语?子 罕》) 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中最有可能传诗的有两家:其一为孟子一派;其二则是荀子。秦始皇焚书坑儒,致先秦典籍散佚,其中大略也包括一些有关《诗》的著述。汉初有鲁人申培、齐人辕固、燕人韩婴三家《诗》并行于世,且立于学官。后又有《毛诗》,郑玄《诗谱》说:“鲁人大毛公为《诂训传》于家,河间献王得而献之,以小毛公为博士。”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说:“荀卿授鲁国毛亨,亨作《诂训传》,以授赵国毛苌。”自郑玄为《毛诗》笺,三家遂废,《毛诗》独 传。 《诗》有《风》、《雅》、《颂》三体。《风》谓十五《国风》,收诗一百六十篇。朱熹《诗集传?序》认为这些诗“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大抵是不错的,与《诗序》之“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也有相通之处。诗首先出于情性,至于政治、教化那是以后的事了,确切地说,是后之传诗者的意思,于作诗者则未必。《雅》有小大之分,《小雅》七十四篇,多燕飨赠答、感事述怀之作,近于《风》;《大雅》三十一篇,多受釐陈戒,天人奥蕴之旨,近于《颂》。《颂》乃《诗》年代最古的作品,包括《周颂》三十一篇,《鲁颂》四篇,《商颂》五篇。“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毛诗序》)故《颂》是宗庙祭祀之诗,保留着歌舞乐合一的古老形式。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无邪,纯正也。以《桃夭》、《鹿鸣》二诗言,前者叙夫妇之情,后者乃君臣之宴,皆得平和纯正之旨。至于起首两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以兴以比,在景在情,为全诗生发一派恰如其分的和乐氛围,与其说诗人体物之妙,不如说诗人创造了这样一个时空。 《诗经》的时代是一个四言的民歌时代,这民歌的土壤不仅孕育了《风》,就连《雅》、《颂》也往往受到影响。其中一个显著特征,便是重章叠句。《诗》三百原本都是唱出来的,重章叠句正是歌乐不分所遗留的痕迹。且民歌常在相互唱和时,每人各歌一章,可惜我们听不到这歌声了,但试以此眼光读《芣苢》、《桑中》诸篇,或将别有心得。重章既可以表现由浅入深的情意,如《樛木》;也是以抒情诗而叙事的一种手段,以此表现层层推进的行动或过程,如《将仲子》;或二者兼而有之,如《风雨》。 以新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再次重读和品评中国文学史上经典的作品。 与其他古代文学作品读本不同,本书作为“通识丛书”之一,所选文章更适合当下学生的口味,譬如不选生僻字过多的汉大赋、六朝骈文等;同时对脍炙人口、口耳相传的经典著作进行细致的注释,融最新研究成果于其中,既有重心又有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