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声文学回忆录

梁晓声文学回忆录
作者: 梁晓声
出版社: 广东人民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4.20
折扣购买: 梁晓声文学回忆录
ISBN: 9787218144788

作者简介

梁晓声,原名梁绍生,当代著名作家。祖籍山东荣城,1949年生于哈尔滨,现居北京,任教于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曾任北京电影制片厂编辑、编剧,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及中国电影进口审查委员会委员。八十年代以来以知青文学代表作《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和《雪城》等蜚声文坛。四十余年来创作实力不减,硕果累累,已逾千万字。有多部作品在港台出版,并被译为英、法、俄、日等文字。2019年,长篇小说《雪城》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同年,长篇小说《人世间》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

内容简介

小说是平凡的 ×× 同志: 您促我写创作体会,令我大犯其难。虽中断笔耕,连日怔思,头脑中仍一片空洞,无法谋文成篇。屈指算来,终日孜孜不倦地写着,已二十余个年头了。初期体会多多,至今,几种体会都自行地淡化了。唯剩一个体会,越来越明确。说出写出,也不过就一句话—小说是平凡的。 诚然,小说曾很“高级”过。因而作家也极风光过。但都是过去时代乃至过去的事儿了。站在二十一世纪的门槛前瞻后望,小说的平凡本质显而易见。小说是为读小说的人而写的。读小说的人,是为了从小说中了解自己不熟悉的人和事才读小说的;也是为了从小说中发现自己以及自己所属的社会阶层的生活形态在不同的作家看来是怎样的。这便是当代中国现实主义小说和读者之间的主要联系了吧?至于其他当代现实主义以外的小说,自然另当别论。但我坚持的是小说的现实主义和当代性,也就没有关于其他小说的任何创作体会。据我想来,伟大的现实主义的小说,恰恰伟大在它和读者之间的联系的平凡品质这一点上。平凡的事乃是许多人都能做一做的,所以每一个时代都不乏一批又一批写小说的人。但写作又是寂寞的,往往需要呕心沥血的事,所以又绝非是谁都宁愿终生而为的事。所以今后一辈子孜孜不倦写小说的人将会渐少。一辈子做一件需要呕心沥血、意义说透了又很平凡的事,不厌倦,不后悔,在被时代和社会漠视的情况下不灰心,不沮丧,不愤懑,不怨天尤人;在被时代和社会宠幸的情况下不得意,不狂妄,不想象自己是天才,不夸张小说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这就很不平凡了。小说家这一种职业的难度和可敬之处,也正在于此。伟大的小说是不多的。优秀的小说是不少的。伟大也罢,优秀也罢,皆是在小说与读者之间平凡又平易近人的联系中产生的…… 作家各自经历不同,所属阶层不同,关注时代世事的方面不同,接受和遵循的文学观念不同,创作的宗旨和追求也便不同。以上皆不同,体会你纵我横、你南我北、相背相左、既背既左,还非写出来供人们看,徒惹是非,倒莫如经常自我梳理、自我消化、自悟方圆好…… 然不交一稿,太负您之诚意,我心不安。权以此信,啰唣三四吧! 我以为一切作家的“创作体会”之类,其实都是极个人化的。共识和共性当然是存在的。但因为是“共”的、“同”的,尤其没有了非写出来的必要和意义。恰恰是那极“个人化”的部分,极有歧义的体会,对于张作家或李作家自己,是很重要的,很难被同行理解的,同时也是区别于同行的根本。它甚至可能是偏颇执拗的…… 梁晓声是一代中国人的缩影,读懂了梁晓声,便读懂了一代中国人,读懂了现代中国文学。 梁晓声获第十届矛盾文学奖后远离喧嚣,回归自我,以平实的文字记录真实的自我。 回忆录不自我吹嘘易,不自我掩饰难,梁晓声不虚美不回避,为文学存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