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文夫散文(人之于味名家散文典藏)

陆文夫散文(人之于味名家散文典藏)
作者: 陆文夫
出版社: 浙江文艺
原售价: 27.00
折扣价: 17.30
折扣购买: 陆文夫散文(人之于味名家散文典藏)
ISBN: 9787533942939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壶中*月 我小时候便能饮酒,所谓小时候大约是十=三岁 ,这事恐怕也是环境造成的。 我的故乡是江苏省的泰兴县,解放之前故乡算得 上是个酒乡。泰兴盛产猪和酒,名闻长江下游。杜康 酿酒其意在酒,故乡的农民酿酒,意不在酒而在猪。 此意虽欠高雅,却也十分重大。酒糟是上好发酵饲料 ,可以养猪,养猪可以聚肥,肥多粮多,可望丰收。 粮一猪一肥一粮,形成一个良性的生态循环,循环之 中又分离出令人陶醉的酒。 在故乡,在种旱谷的地方,每个村庄上都有一二 酒坊。这种酒坊不是常年生产,而是一年一次。冬天 是烫酒的季节,平*冷落破败的酒坊便热闹起来,火 光熊熊,烟雾缭绕,热气腾腾,成了大人们的聚会之 处,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大人们可以大模大样地品酒 ,孩子们没有资格,便捧着小手到烫酒口偷饮几许。 那酒称之为原泡,微温,醇和,孩子醉倒在酒缸边上 的事儿常有。我当然也是其中的一个,只是没有醉倒 过。孩子们还偷酒喝,大人们嗜酒那就*不待说。凡 有婚丧喜庆,便要开怀畅饮,文雅一点用酒杯,一般 的农家都用饭碗。酒坛子放在桌子的边上,内中插着 一个竹制的长柄酒端。 十二三岁的时候,我的一位姨表姐结婚,三朝回 门,娘家置酒会新亲,这是个闹酒的机会,娘家和婆 家都要在亲戚中派几个酒鬼出席,千方百计地要把对 方的人灌醉,那阵势就像民间的武术比赛似的。我有 幸躬逢盛宴,目睹这一场比赛进行得如火如荼,眼看 娘家人纷纷败下阵来时,便按捺不住,跳将出来,与 对方的酒鬼连干了三大杯,居然面不改色,熬到终席 。下席以后虽然酣睡了三小时,但这并不为败,*不 为丑。乡间的人只反对武醉,不反对文醉。所谓武醉 便是喝了酒以后骂人、打架、摔物件、打老婆;所谓 文醉便是睡觉,不管你是睡在*堆旁、河坎边,抑或 是睡在灰堆上,闹个大花脸。我能和酒鬼较量,而且 是文醉,因而便成为美谈:某某人家的儿子是会喝酒 的。 我的父亲不禁止我喝酒,但也不赞成我喝酒,他 教导我说,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做点事情,须有四戒 ,戒烟(鸦片烟),戒赌,戒嫖,戒酒。四者湎其一 ,定无出息。我小时候总想有点出息,所以再也不喝 酒了。参加工作以后逢场作戏,偶尔也喝他几斤黄酒 ,但平时是*不喝酒的。 不期到了二十九岁,又躬逢反右派斗争,批判、 检查,惶惶不可终*。我不知道与世长辞是个什么味 道,却深深体会世界离我而去是个什么滋味。1957年 的国庆节不能回家,大街上充满了节*的气氛,斗室 里却死__般的沉寂。一时间百感交集:算啦,反正 也没有什么出息了,不如买点酒来喝喝吧。从此便一 发不可收拾…… 小时候喝酒是闹着玩儿的,这时候喝酒却应了古 语,是为了浇愁。借酒浇愁愁*愁,这话也不尽然, 要不然,那又何必去饮它呢? 借酒浇愁愁将息。痛饮小醉,泪两行,长叹息。 昏昏然,茫茫然,往事如烟。飘忽不定,若隐若现。 世间事,人负我,我负人,何必何必!三杯两盏六十 四度,却也能敌那晚来风急。 设若与二三知己对饮,酒入愁肠,顿生豪情,口 出狂言,倒霉的事都忘了,检讨过的事也不认账了: “我错呀,那时候……”剩下的都是正确的、*骗的 、不得已的。略有几分酒意之后,倒霉的事情索性不 提了,*倒霉的人也有*得意的时候,包括长得帅、 跑得快、会写文章、能饮五斤黄酒之类。喝得糊里糊 涂的时候便竞相比赛狂言了,似乎每个人都能干出一 番伟大的事业,如果不是……不过,这时候得注意有 不糊涂的人在座,在邻座,在隔壁,在门外的天井里 ,否则,到下一次揭发批判时,这杯苦酒你吃不了也 得兜着走。 一个人也没有那么多的愁要解,“问君能有几多 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愁多得恰似一江春水, 那也就见愁不愁,任其自流了。饮酒到了第二阶段, 我是为了解乏的。 1958年“***”,我下放在一爿机*厂里做车 工,连着几个月打夜工,动辄三天两夜不睡觉,那时 候也顾不上什么愁了,*大的要求是睡觉。特别是冬 天,到了曙色萌动之际,浑身虚脱,像浸泡在凉水里 ,那车*在自行,个把小时之内用不着动手,人站着 ,眼皮上像坠着石头,脚下的土地在往下沉、沉…… 突然一下,惊醒过来,然后再沉、沉……我的天啊, 这时候我才知道,什么叫瞌觉如山倒。这时候如果有 人高喊八级地震来了,我的**反应便是:你别嚷嚷 ,让我睡一会。 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