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一点文学常识/每天学一点常识书系

每天学一点文学常识/每天学一点常识书系
作者: 杨青芝//胡海//李光彩
出版社: 蓝天
原售价: 26.80
折扣价: 19.80
折扣购买: 每天学一点文学常识/每天学一点常识书系
ISBN: 9787509405765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影视时代我们还需要文学吗 有些东西是少数人的专利,永远不能普及,比如相对论,比如哥德巴赫 猜想。而文学却是属于每个人的。人人都应该懂一点文学常识,也都应该掌 握一些文学常识,为的是更好地分享这个绚丽的世界。 也许你会说,在这个常有精彩电视剧,不时掀起大片风暴的时代,谁还 需要文学作品,要懂什么文学常识? 那么,你应该知道很多电影和电视连续剧改编自文学名著吧?如新近的 大片《赤壁》出自《三国演义》,四大名著也都被改编成为电视连续剧。金 庸的小说一再被翻拍,《苦菜花》、《野火春风斗古城》等红色经典也在荧 屏上以崭新面目出现,陈道明主演的《康熙王朝》出自二月河的历史小说, 张艺谋的《红高梁》、《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活着》等借用了 莫言、苏童、余华等当时文坛新匠的精华……不仅国内,国外亦是如此,比 如商业大片《特洛伊》就从古老的荷马史诗中寻找题材,经典电影《乱世佳 人》则来自《飘》。 看过一部好影视剧,那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只有阅读原著 才能得到最好的延续和弥补。要是你看过原著,再看影视改编作 品,就更加有意思了。比如说“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到底什么 样啊?这种想象怎么都不够味,而陈晓旭一出,我们的这种期待 就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是文学原著在长期流传中给我们带来的这 种期待让我们喜欢上了陈晓旭,她是带着书中描写的很多很多美 好的东西来到我们眼前的。没看过小说的人,可能得好长时间才 能够喜欢上林妹妹,甚至一直都不怎么喜欢,也不怎么理解;看 过小说的人,则是在不断确认,这就是那个可爱可怜、让我们放 心不下的人儿?可以这么说,有一定文学阅读经验的人,不需要 广告就会去看好的片子。 影视虽然具有多种艺术元素,比如音乐、服饰、形貌,等 等。尤其今天的大片强调画面的视觉冲击。但其基础是文学,是 文学编剧或文学原著的创意。作家选择加工或者虚构的一种人 生、一段历史,或者一朵朵生活浪花构成基本的情节,给多种艺 术元素的组合提供一个意义环境,在这个情感与思考相结合的 文学场中,人们可以用自己的全部经验包括整个的文化传统去 接受、理解和欣赏影视剧。一个单纯由打斗、战争场面,或者 服饰、风光、音乐等拼成的影视剧是难以想象的。我们欣赏影视 剧,其实主要追随的还是文学因素,其他因素会强化这种审美, 使形象更直观,动作更痛快淋漓。音乐、服饰和风光为人物增 色,为心情充电,但相对于没有与思维和情绪的关联、没有用语 言传达的文学情来说,那么我们不如去听单纯的音乐会、看服装 表演或风景片。 其实人人都喜欢文学 纸质传媒的弱点,就是不易传播。不是你不爱看文学作品,而是很多 作品你没有机会接触,甚至闻所未闻。而电影、电视剧传播要广得多,快捷 得多。还有,书是要不断花钱去买的,而你又并不知道什么书好看,电影则 是有大量宣传的,电视剧呢,更是你打开电视就能够看到的,有线费已经交 了,不看白不看。但是,书是可以长久保存,可以随时翻阅的,电视剧可没 准儿,有时落下一集,只好等别的台放,有时你会错过好几个台的同样一 集,那叫一个恼火啊!更何况,书便于携带,有边阅读边回味的空间,眼睛 也不会那么累……总之,影视是不会取代文学的。 懂点文学常识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接受影视,更好地交流对影视的看法 与感受,破除审美的心理障碍。比如说,有些历史专家指出“太后吉祥”、 “老佛爷吉祥”中的称谓不符合清代称谓制度,更说孝庄皇太后自称“孝 庄”不符合历史事实,因为“孝庄”是死后的谥号。这些历史常识通过网络 很容易广为人知,但是文学的特征本来就如柏拉图和王尔德所言 是“说谎”,如果囿于历史和生活真实,就少了很多趣味。荒 诞不经也是一种需要,因为我们不能总是正儿八经,人是需要 调节的。 另外,我们不会总要求影视和文学有实际的认知作用和教育 作用,不会带着功利目的去审视和苛求。比如有个家长说《还珠 格格》会教得孩子不听话,不爱学习,还要起诉琼瑶。我想,如 果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本身没有问题,那就足以抵挡文学和影视 的稍许“不良”影响——我们不可能让小孩子生活在真空中,必 须让他们在未消毒的环境中培养抵抗力。 大陆的影视剧之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比较死板,除了 一部分原因是编剧们不能区分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另一部分原 因就是有些观众也不能改变这种“较真”、“抬杠”的心理。知 道文学的特征,那么我们就既不至于将影视和文学全当真,将它 与道德和知识区分开,又可以继续做一个“笨笨傻傻”的读者和 观众,饶有兴趣,自得其乐和与人同乐。 P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