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缘堂续笔(精)

缘缘堂续笔(精)
作者: 丰子恺
出版社: 海豚
原售价: 24.00
折扣价: 13.50
折扣购买: 缘缘堂续笔(精)
ISBN: 9787511032287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男子 “多福多寿多男子”,是华封人对尧的祝颂。可 知远古以来,人间就爱重男子。爱重男子的原因,是 为了男子能使你的种子繁殖,不致无后绝嗣。而女子 则嫁与别家,去繁殖别人的种子,所以人都重男轻女 。 希望种子繁殖,是世间一切生物的本能。人是生 物之一,当然也具有这种本能。孔子说:“不孝有三 ,无后为大。”耶稣《圣经》的“创世纪”中,有这 样的记载:一人丧妻,有二女而无子。一女悯父无后 ,用酒将父灌醉,与之同房,为之生子。这奇离的故 事,正是说明无后之可怕,男子之可贵。人为万物之 灵,处处凌驾别种动物,独有繁殖种子一道,竟与别 的动物无异。这是一种野蛮根性。世间除了极少数独 身主义者之外,都具有这种根性。 我小时看见过不少爱子重嗣的实例。有一亲戚, 家道小康,而两女牙牙生,老年无子。于是到处求神 ,拜佛,行善,许愿,果然生了一子。老夫妻爱之如 拱璧,命令两女悉心护持,出必随侍,食必喂哺。此 子长大到十五六岁,即计划婚事”必娶三妻,克昌厥 后。岂料此子人大学后,恪守一夫一妻制,重违父命 。父死之时,尚未抱孙。后来娶妻,不生子女,因故 自杀,此家终于绝嗣,哀哉。 邓攸无子,古人说是天道无知。陶渊明胸怀旷达 ,也说“弱女虽非男,慰情聊胜无”。甚矣,男子之 可 牛女 七月七日之夜,牛郎织女鹊桥相会。这神话历史 悠久,梁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即有记载。织女这 名词,由来更久,诗《小雅》中已见;《汉书》《天 文志》中说此乃天帝的孙女,故名天孙。大约因此产 生神话,说天帝将织女嫁与牛郎后,织女废织,牛郎 废耕。天帝怒,将二人分置银河两岸,只许每年七月 七日之夜相会一度。《荆楚岁时记》中说:“是夕人 家妇女结彩缕穿针,陈设几筵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 。”我小时候,吾乡还盛行此风俗。我家姊妹多,祭 双星时,大家在眉月光中穿针,穿进者为乞得巧。我 这男孩子也来效颦,天孙总是不肯给巧。这些虽是迷 信的玩意,回想起来甚有趣味。古人云:“不为无益 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 七夕牛女鹊桥相会,常为诗人词客的好题材,古 来佳作不计其数,各人别出心裁。有人说:“多情欲 话经年别,哪有工夫送巧来!”有人翻案,说:“金 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又说:“两情若 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又有人揶揄他们,说 “笑问牵牛与织女,是谁先过鹊桥来?”又有人异想 天开,说他们是夜夜相会的:“人间都道隔年期,岂 天上方才隔夜。”有道是“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 ”,则何妨说“天上方一日,世上已隔年”呢。但这 些都是诗人弄笔,博人一笑。总之,牛女会少离多, 常得世间旷夫怨女的同情。“天孙莫怅阻银河,汝尚 有牵牛相忆”可谓沉痛之语。《古诗十九首》中也同 情他们:“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出素手, 扎扎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 ,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可谓寄 托深远。 P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