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

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
作者: 周国平
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3.60
折扣购买: 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
ISBN: 9787530220214

作者简介

周国平,当代学者、作家。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哲学系,现为***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散文集《人生哲思录》《爱与孤独》《灵魂只能独行》《只有一个人生》《何以滋养灵魂》等,纪实作品《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宝贝,宝贝》《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等。译著有《悲剧的诞生》《偶像的黄昏或怎样用锤子从事哲学思考》等。

内容简介

选自《影响了我一生的人》一节

……不论我对即将开始的生活怎样想象,我都不会想到,我在这里会遇见一个人,他不但改变了我在北大的生活,而且影响了我的一生。

到校**天,就有消息灵通的同学对我说,郭沫若的儿子在我们班。北大是高干子女云集的学校,这没有什么。见到郭世英是在两天后,各班分组讨论系副主任的入学教育报告。那个报告乏味透顶,郭世英并没有听,他来校时正好碰上讨论。人们挤挨着坐在寝室里,一个接一个发言。郭世英也发言了。他坐在双层床的下铺,微低着头,长发下垂,眼睛凝视着地面某处。他的声音深沉而悦耳,话音很低,有时几乎听不清,仿佛不是在发言,而是在一边思考一边自语。他说的大意是,从高三开始,他对哲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读了许多书。哲学的宗旨是追求真理。一种理论是不是真理,必须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来检验,对马克思主义也应如此。结果,从追求真理出发,他走向了怀疑和反对马克思主义。为此他陷入了苦恼之中,离校休学了。在休学期间,他想明白了问题之所在。马克思主义是有阶级性的,离开了阶级观点,单凭抽象思维,就无法理解马克思主义。

在发言时,他的脸上始终凝集着深思的神情,他的语调诚恳而富于感染力。发言结束后,寝室里出现了长时间的沉默。我心中有一种深深的感动。打动我的与其说是他发言的内容,不如说是由声音、神情、说话方式造成的整个氛围。当时我并不真正理解他的话,我相信别人*是如此,在座的人中还没有人想到要自己来检验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因而对他的问题和苦恼都是隔膜的。然而,正因为如此,我格外鲜明地感觉到,眼前的这个人属于一种我未尝见过的人的类型,其特征是对于思想的认真和诚实,既不愿盲从,也不愿自欺欺人。这是一个真诚的人,一个精神性的人……

1、哲学家周国平新版自传,精装上市。作者亲选十余张珍贵老照片,SHOU次呈现,光影记录人生轨迹。

周国平六十年私人回忆录,站在一种既关切又超脱的立场上,看着自己怎样一步步从童年走到**。少年时期身体的苦闷,青年时期内心的挣扎,在时代场景变迁中的困惑和寻找,曲折的婚爱经历和对这些经历的反思,只是写出了活生生的真实的周国平,任人评说。

2、细述一生往事,回首六十年时代风潮,人情冷暖。一位知识分子的个人心灵史,一代知识分子跌宕命运的缩影。

童年上海弄堂里的市民生活、北大青春激扬的流金岁月、广西小县城默默无闻的寂寞十年,八十年代重回北京,研究尼采,在开放风潮中与京城知识分子的交往轶事……六十余年,四座城市,三段情感经历,历经六十年代革命、下乡、思想解放等时代风潮,折射一代知识分子挣扎与渴求、追寻与平衡的人生之路。

3、不回避,不自欺,一部预先置身于墓中的诚实之作,“给我自己以及我心目中的上帝一个坦诚的交代”。

坦然面对我的全部经历,甚至不羞于说出一般人眼中的隐私,我的目的是给我自己以及我心目中的上帝一个坦诚的交代,我相信,惟其如此,我写下的东西才会对世人也有一些价值,人们无论褒我还是贬我,都有了一份值得认真对待的参考。我WEI一可以自许的是,我的态度是认真的,我的确在认真地要求自己做到诚实。——周国平

4、往事并不如烟,追忆与影响自己一生的人——郭沫若之子郭世英在动荡年月的交往始末,感人至深。

周国平一生的精神追求方向,正是在郭世英的影响下奠定的。“即使在已经度过大半生的**,我仍然敢说,他是我今生今世遇见的***人性魅力的一个人。这个无比生动的人,我有幸在他ZUI精彩的一段时光中与他密切相处,不会有人如此详细记录他那时的情形,我本是应该为世界保存好这一份证据的。”

5、敏感与淡泊,执著与超脱,活出真性情才不算虚度人生。

如果这本书中的确有一些对于读者有价值的东西,那肯定不是这个周国平的任何具体经历,而应该是他对自己经历的态度。这种态度是任何一个读者都可以采取的,便是既诚实地面对自己的经历,不自欺也不回避,又尽量地跳出来,把自己当作标本认识人性,把经历转变成精神的财富。——周国平

6、知名设计师操刀,淡雅隽永。用纸精良,值得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