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的有缘人和无缘人的心理法则

金钱的有缘人和无缘人的心理法则
作者: (日)内藤谊人|译者:池淼
出版社: 浙江大学
原售价: 28.00
折扣价: 17.90
折扣购买: 金钱的有缘人和无缘人的心理法则
ISBN: 9787308159265

作者简介

内藤谊人,*本**的心理学家、*本庆应义塾大学社会学研究科博士、安捷鲁有限公司董事长。他在以说服交流为主的社会心理学和以精神分析为主的临*心理学方面成就显著,被称为“*本*狡猾的心理学家”。著有《“蒙混”心理术》《***说服力》《*心说话术》《*心说服力》等畅销书,在*本反响极大。

内容简介

去乡下玩的时候,时常会在道边看到卖蔬菜的小 窝棚。 菠菜、圆白菜、牛蒡,等等等等,附近农户自家 种的各种新鲜蔬菜陈列其中,任来客随意选购。 然而,这其实是个不设售货员的无人蔬菜店。店 主也正忙着在田里干农活,根本无暇顾及。 因此,店里只是放置着供顾客自己放钱的收款箱 ,整个过程全靠自觉。 只有在不存在不守规矩、不付钱就走的人的情况 下,这套无人售货体系才能得以存续。 要是有人见店里无人就白拿不付钱,或者是拿了 店里的货款逃之天天,那这套体系就会瞬间崩塌了。 始终给无人售货店留有一片生存空间的*本乡村 ,或许真的是一片民风淳朴的世外桃源吧。 眼睛使我们诚实 然而在城市里,事情可就没那么理想了。和乡下 比起来,城市里的犯罪率要高得多,诚实守信的人也 要少得多。 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一个能反映出城市**的社 会状态的心理实验。 在某个办公室里,备有红茶和咖啡,人们可以在 付款之后随意饮用,这里实行的也是自觉付款的制度 。同时,该处也放置着“诚信箱”,要求员工们自觉 将饮料钱投入箱内。 然而,基本所有的使用者都没有付款,很遗憾的 ,这个制度也就形同虚设了。 为了促使使用者们付款,来自英国纽卡斯尔大学 的梅丽莎·**森(Melissa Bateson)为工作人员想 出了个对策。 在她的提议下,工作人员弄了张画着“直视对方 的眼睛”图案的海报贴到了诚信箱上。 为了与其他的条件进行比较,工作人员也会将海 报替换成花卉或者其他的图案,每周进行一次,*后 将每次收来的钱数进行了对比。 结果,贴着“眼睛”海报时,竟然要比贴着其他 海报时多收了2.76倍的饮料钱。 仅仅是一张画着眼睛图案的海报,竟然就要比“ 做一个有诚信的人”,“请务必自觉付款”之类的说 教有力得多。 仅仅是让人们感觉到“画上的眼睛在看着我”, 人们就自觉地成了诚实守信的人。只要我们感觉到有 人在注视着自己,哪怕那只眼睛只是画出来的,我们 也会谨言慎行,再也不敢打什么坏主意了。 在*本也曾经发生过类似的案例。 *本铁路三之宫车站附近的违法停车现象**普 遍,为此头痛不已的神户市政部门想了个对策,市政 人员将人眼的特写照片制成警示牌,安放在了违法停 车频发的地点。 该照片上的眼睛取自市政部门的一位男性职员, 据说他之所以会被选中,是因为其眼神颇具魄力。 结果,设立警示牌之后,平均每天50台次的非法 停车案,骤减至5台次左右,可谓效果惊人。 只要感到“正在被注视”,人们就对违法行为退 避三舍,市政部门也因此得到了期待的效果。 实际上可能并不存在什么“视线”,然而我们却 依然会产生“正在被注视”的错觉。 于是,在这种视线面前,我们也就不敢干出什么 坏事了。因为,在众目睽睽之下干坏事,会让人产生 罪恶感。 正因为不想背负罪恶感,我们才会成为诚实的人 ,做正确的事。 [仅仅是“感觉到”有人在注视自己,我们的行 为就会发生改变。] 即使实际上根本没有人看着我们,只要我们“感 *”到了视线,就会自觉做出正确的行为,成为品行 端正的人。 那么,如果真的有人在注视着我们的话,我们又 会表现出怎样的行为呢? 只是感觉到视线就能成为品行端正的“善人”了 ,要是真被人盯着岂不是要变成“圣人”? 从理论上讲似乎没错,可实际又如何呢?美国波 士顿大学的凯·萨托(Kay Satow)通过实验对此进行 了研究。 首先,萨托邀请了95名女大学生,以进行心理实 验为由让学生们做了一些智力测验题。实验结束后, 在支付感谢费时,她对学生们说道,“进行心理实验 也需要不少经费,如果你愿意的话,就请将感谢费放 人这个募捐箱里还给我们吧”,随后便离开了房间。 (P14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