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古吴轩
原售价: 46.00
折扣价: 24.90
折扣购买: 与其在标准里迷茫,不如活出自己的模样
ISBN: 9787554616932
独慕溪 畅销书作家,横跨商业、文学、生活领域的励志偶像,“做自己”理念的极致践行者,从不在意旁人的目光,只为恣意活出自己喜欢的模样。 其创作的文章网络点击量累计达15亿。在这本书里,她毫无保留地分享了自己从弱小到强大、从迷茫到坚定的心路历程,教给人们如何在这个被“标准”框住的时代活得独一无二。
NO.1 人生从来没有固定模式,所有的清单都该私人订制 别因为条条框框,在感情里画地为牢 在感情世界中,有很多人总是喜欢画地为牢,为自己也为他人安上许多条条框框,这就导致他们总是想要开始却又不断地拒绝,迅速开始了却又轻易地选择结束…… 我问好友L :“最近身边有没有合适的男生出现?”她很坚定地回答没有。追问原因,她的理由倒是格外充分:“你是知道的,我长得这么‘结实’,找对象肯定要找身高一米八以上的,如果不符合这一点要求,我是真的没办法和对方继续相处下去的。” 对于她这种说法,有些男生可能会想:“现在的一些女生可真现实,个个要找一米八以上的男生做男朋友,那我们这些不足一米八的男生就不配有女朋友了吗?”实际上部分男生也会挑剔,想要女朋友温柔些、漂亮些、身材好些,再现实点儿的话,最好能够跟自己门当户对。 在这个脚步匆匆的时代,“高速、高效”也成了部分男女交往的先决条件。他们习惯性地把择偶条件率先摆到台面上,符合基本条件者可以进一步发展,条件不符者立马挥手说再见。 小C经朋友介绍认识了一个男生,两人在微信上聊了两个多月,那些日子里,她每天都眉飞色舞。她跟我讲,那个男生的微信朋友圈里内容很少,只有几条他转发的商业新闻,但聊天时他讲话彬彬有礼且条理清晰,会在工作上给她非常中肯且有建设性的意见。并且对方很细心,仅通过她发的朋友圈定位便给她邮寄了礼物。她觉得对方身上有着同龄人中少见的睿智与魅力,对那个男生十分满意。然而,过了一段时间她再跟我提到那个男生的时候,态度相比之前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原来,他们不久前相约见面了,结果男生跟她心目中白马王子形象相差甚远,她对此很是郁闷。随后,她又重述了男生通过朋友圈定位给她送礼物的事情,跟上一次不同,这次她坚持认为这是一种心细到变态的行为,让她毛骨悚然。 我的另外一个朋友小D的情况和小C的相反。小D的现任男友最初只是她口中那个“每天只会在电梯里偷看我却从不敢主动与我交谈的胆小鬼”,她说她很讨厌这种不主动的男生——是个爷们儿就应该主动一些,而不是每天只会在电梯里偷看。后来,机缘巧合下他们二人终于有了第一次对话,然后爱情就自然而然地在他们身上发生了。小D再提到男朋友曾在电梯里偷瞄她的事情时,就换了口吻:“原来他当时已经那么喜欢我了,却又不敢表白,真是太可爱了……” 在感情世界中,有很多人总是喜欢画地为牢,为自己也为他人安上许多条条框框,这就导致他们总是想要开始却又不断地拒绝,迅速开始了却又轻易地选择结束……最终,只能与他人一次次擦肩而过。 有人说:“世界那么大,为什么就是没有适合我的那个人呢?”很多人头脑中的那个“适合”自己的人,是在身高、长相、性格等各方面都符合自己心中所构想出的形象,跟自己百分之百契合的人。可这样的人真的存在吗? 我曾买过一双皮鞋,款式、颜色都是自己喜欢的,在店里试穿的时候也很合脚,可穿着它走了一天路之后,我的脚后跟被磨出了水泡。朋友们都说这是新鞋普遍容易出现的问题,多穿几次就好了。后来,在坚持穿了几次以后,我果然觉得舒服了许多,脚后跟也不再会磨出水泡了。都说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脚才知道,可很多时候我们都是通过多次的适应才使鞋子变得合脚。究竟是鞋子变了模样,还是脚适应了鞋子,谁都说不好,但必须承认的是,在这一天天的磨合中,我的脚的确找到了最适合它的那双鞋子。 或许这也是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 仔细观察身边的那些爱情模范们,其实不难发现,长情又合适的两个人,并不一定从一开始在一起的时候就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他们可能家庭条件悬殊,可能身高、外貌并不符合一些人眼中的“匹配”,可能会彼此误解,可能也会争吵……但难能可贵又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点是,他们的心始终向着同一个方向,他们通过慢慢地了解、一点点地磨合,最终用时光打磨出了一致的步伐。 所以啊,我们应该承认,从一开始就能完美契合的情侣真的少之又少。在任何一段我们应该珍视的感情中,我们都应该接受对方的不完美,然后试着相处、磨合,一点点地改变,慢慢地适应。这样,我们才能在找到对方的同时也找到最舒适的关系。 勇敢尝试,你会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 你未来将生活在哪里,成为什么样的人,过什么样的生活,并不是此刻空想便可以决定的。每个人在成长的各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与之相匹配,“择一城终老”,并不适合过于青涩的我。 我来到深圳的第一个夜晚,在华侨城创意园逛了逛,然后跟随手机里的导航地图去找公交车站牌,结果找着找着竟然找错了路,于是干脆漫无目的地瞎逛起来。路上相隔不远便能看见掉落在地上的青芒,经过的人们早已是一副司空见惯的模样。走在我前面的是两女一男,他们穿着职业装,操着地道的粤语,一直在畅聊。不一会儿,只见其中一个女孩走进路边的一家小超市,出来时脚穿一双粉红色的拖鞋,刚刚穿在脚上的高跟鞋被她拎在手上,三人说笑着继续走向下一个路口。那双粉红色的拖鞋和她身上的那套职业装极不协调,然而没有路人对此表现出丝毫的诧异。 那一刻,我太喜欢这座城市了。 我刚毕业那会儿很喜欢穿棉麻材质的裙子,走的是“森女系”穿衣风格。那时候我最喜欢的城市是大理,在那儿旅游的一个礼拜里,我每天中午起床,白天悠闲地晒太阳,傍晚漫步在古城的石板路上,听酒吧里的民谣乐声悠扬响起,夜晚抬头可以看见漫天繁星,那种慢节奏的淳朴生活深深地吸引了我。我曾以为那就是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 可后来,我还是回到了城市中,工作环境的转变使我不得不脱掉那身看起来颇不成熟的休闲装,换上另一身看起来端庄秀气但实际上一点儿也不舒服的职业装。然而,我还是慢慢适应了。再后来,我更是喜欢上了跟高5 厘米以上的高跟鞋,喜欢上了涂上口红、“气场全开”的自己……在不断尝试中,我发现了属于自己的另外一种可能。 后来,无论是剪掉齐腰长发,还是体验其他我不了解的东西,我都愿意去尝试。因为我知道,很多东西只有尝试过之后,才能够真正地弄清楚我究竟喜不喜欢,又适不适合。 世事万变,一成不变的东西几乎不存在,就像我曾爱上丽江古城的慢节奏生活,后来又在繁华的都市生活中如鱼得水,我的喜好一直在随着经历的丰富而发生变化。因此,如果在年轻时便考虑太多有关“永远”的问题,就像是为自己的人生套上了枷锁。你未来将生活在哪里,成为什么样的人,过什么样的生活,并不是此刻空想便可以决定的。每个人在成长的各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与之相匹配,“择一城终老”并不适合过于青涩的我。 当你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不知如何抉择,那就去尝试吧!唯有尝试之后,才能发现真正专属于你的人生滋味。 十年前的你,不会想到十年后的你会过成什么样子,就像今天的你永远无法想象未来的你会变成什么样子一样。去追逐,去尝试,我们的人生本就有无限可能。人生,从来无须设限! ★ 人生从来没有标准模板,与其在别人的期待里把自己的日子过得越来越拧巴,不如倾听内心的声音,找回真实的自己,过上想过的生活。专治各种迷茫、拧巴、焦虑、倦怠、玻璃心。 ★ 一个人莫大的悲哀,就是不愿意做自己。而让别人越来越喜欢你的秘诀,则是让他们看到一个越来越鲜活的你。羡慕她,羡慕他……都不如活成那个让人羡慕的自己。 ★ 每一个特立独行的人,都拥有自己说了算的人生。本书带你颠覆世人口中的标准,重新定义你眼中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