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海天
原售价: 35.00
折扣价: 26.20
折扣购买: 伟大投资时代的价值守望(翻寻中国伟大的蓝筹股)
ISBN: 9787807471561
程超泽,1983年获华东师范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1988年获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发展经济学硕士学位,1992年获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社会学博士。1992~2003年任职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研究员,1998~2004年任职上海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教授。2004年移居澳大利亚,现任职《悉尼时报》财经主编。近年来已在国内外中英文杂志上发表40余篇论文,出版13本专著。 代表作有:《走出山坳的中国》《中国人口增长的多重危机》《世纪之争——中国:一个经济大国的崛起》《亚洲怎么了:亚洲金融风暴全景透视》《第四次浪潮——全球资本一体化》《中国经济:崩溃还是成长?》《中国经济:增长的极限》《大拐点:站在中国大牛市的起点上》《大财五年:你一生中最好的投资机会》《警惕!中国式股市大崩盘》等。
巴菲特:价值投资的一生实践 沃伦·巴菲特被喻为“当代最成功的投资者”。在历史上伟 大的投资家中,巴菲特以他敏锐的业务评估技术引人注目。石油 大王约翰·D·洛克菲勒、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塞和软件大王比 尔·盖茨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他们的财富都来自一种产品或发 明,而巴菲特却是个纯粹的投资商,他从零开始,仅仅从事股票和 企业投资,成为20世纪世界大富豪之一。在40年的时间里——从艾 森豪威尔时代到比尔·克林顿执政,无论股市行情牛气冲天抑或疲 软低迷,无论经济繁荣抑或是不景气,巴菲特在市场上的表现总是 非常好。在战后美国,主要股票的年均收益率在10%左右,巴菲特 却达到了28.6%的水平。巴菲特简朴却又奥妙无穷的投资哲学和投 资策略吸引着众多的投资者。他们每年一次像圣徒一样到奥马哈 (巴菲特的家乡一作者按)朝圣,聆听巴菲特的投资分析。这如同埃 尔·沃斯音乐会或宗教复活节一样,成了美国每年的一件大事。金 融界的人士把巴菲特的著作视为“圣经”,犹如念布道的经文一样 背诵巴菲特的格言。 1930年8月30日,沃伦-巴菲特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 马哈市,沃伦·巴菲特从小就极具投资意识,他钟情于股票和数字 的程度远远超过了家族中的任何人。他满肚子都是挣钱的道儿,五 岁时就在家中摆地摊兜售口香糖。稍大后他带领小伙伴到球场捡大 款用过的高尔夫球,然后转手倒卖,生意颇为红火。上中学时,除 利用课余做报童外,他还与伙伴合伙将弹子球游戏机出租给理发店 老板们,挣取外快。 1941年,刚刚跨入11岁,他便跃身股海,购买了平生第一张股 票。 194了年,沃伦·巴菲特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财务和商业管 理。但他觉得教授们的空头理论不过瘾,两年后便不辞而别,辗转 考入哥伦比亚大学金融系,拜师于著名投资学理论学家本杰明-格 雷厄姆。在格雷厄姆门下,巴菲特如鱼得水。格雷厄姆反投机,主 张通过分析企业的赢利情况、资产情况及未来前景等因素来评价股 票。他教授给巴菲特丰富的知识和诀窍。富有天赋的巴菲特很快成 了格雷厄姆的得意门生。 1950年,巴菲特申请哈佛大学被拒之门外。 1951年,21岁的巴菲特学成毕业的时候,他获得最高A+。 1957年,巴菲特掌管的资金达到30万美元,到年末则升至50万 美元。 1962年,巴菲特合伙人公司的资本达到了720万美元,其中有 100万是属于巴菲特个人的。当时他将几个合伙人企业合并成一个 “巴菲特合伙人有限公司”。最小投资额扩大到10万美元,情况有 点像现在中国的私募基金或私人投资公司。 1964年,巴菲特的个人财富达到400万美元,而此时他掌管的 资金已高达2200万美元。 1966年春,美国股市牛气冲天,但巴菲特却坐立不安,尽管 他的股票都在飞涨,他却发现很难再找到符合他的标准的廉价股票 了。虽然股市上疯行的投机给投机家带来了横财,但巴菲特却不为 所动,因为他认为股票的价格应建立在企业业绩成长而不是投机的 基础之上。 1967年10月,巴菲特掌管的资金达到65007万美元。 1968年,巴菲特公司的股票取得了它历史上最好的成绩:增长 了59%,而道·琼斯指数才增长了9‰巴菲特掌管的资金上升至1亿 零400万美元,其中属于巴菲特的有2500万美元。 1968年5月,当股市一片凯歌的时候,巴菲特却通知合伙人, 他要隐退了。随后,他逐渐清算了巴菲特合伙人公司的几乎所有的 股票。 1969年6月,股市直下,渐渐演变成了股灾,到1970年5月,每 种股票都要比上年初下降50%,甚至更多。 1970年~1974年间,美国股市就像个泄了气的皮球,没有一丝 生气,持续的通货膨胀和低增长使美国经济进入了“滞胀”时期。 然而,一度失落的巴菲特却暗自欣喜异常,因为他看到了财源即将 滚滚而来——他发现了太多的便宜股票。 1972年,巴菲特又盯上了报刊业,因为他发现拥有一家名牌 报刊,就好似拥有一座收费桥梁,任何过客都必须留下买路钱。 1973年开始,他偷偷地在股市上蚕食《波士顿环球》和《华盛顿邮 报》,他的介入使《华盛顿邮报》利润大增,每年平均增长35%。 10年之后,巴菲特投入的1000万美元升值为两个亿。 1980年,他用1.2亿美元以每股10.96美元的单价,买进可口可 乐了%的股份。到1 985年,可口可乐改变了经营策略,开始抽回资 金,投入饮料生产。其股票单价已涨至51.5美元,翻了5倍。P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