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238.00
折扣价: 154.70
折扣购买: 彩色的老北京 : 手工上色老照片还原故都风貌
ISBN: 9787521720488
视觉中国成立于2000年6月,2014年成功在深圳A股主板上市(股票代码:000681)。视觉中国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互联网技术,建设以“视觉内容”为核心的智能服务平台,为全球范围内“视觉内容”的创作者和使用者提供高效、便捷、安全、一站式的内容生产、管理、交易以及社区分享等优质服务。公司拥有国内较早的视觉内容版权交易平台,并拥有全球1700万注册用户的摄影创作社交平台(500px.com);.;秦风近年来在海内外搜集历史照片等资料,并成立工作室,以传播中华历史文化为职志,期望能开拓中国人历史影像的新领域。
写在前面 一本手工数码上色复原的历史影集 文/秦风 蛋白照片手工上色工艺已经有近一个半世纪的历史,所以无论是在概念上,还是在实践上,它都是一种存在已久的摄影技术工艺。其中,最熟练的是日本的手工上色师傅,他们上色的蛋白照片有一部分至今仍缤纷多彩,极其动人。由于颜色是上在照片上的,所以即使同一张照片,也会呈现不同的着色效果。这也意味着手工上色摄影作品是独立存在的艺术品,不同于摄影作品的多次印制和可复制性,并且手工上色照片的每一张都是不一样的,这也正是其迷人的地方。 随着摄影术的发展,出现了明信片手工上色工艺,但明信片是纯粹的印刷品,所以无法像蛋白照片那样呈现多层次的丰富效果。这种工艺比较像木刻版画,有大片块状颜色,效果自然不如蛋白照片手工上色,不过因为这种工艺可以提升产量,且易于复制,成本低廉,所以也曾流行了相当长的时间。彩色照片出现后,手工上色工艺和生产就逐渐失去意义。 尽管如此,大半个世纪后的今天,随着数码影像技术的日益精进,基于计算机的数码手工上色技术也应运而生。年轻的巴西女画家玛丽娜·阿马拉尔(Marina Amaral)使用数码手工上色技术,将一批公共版权的照片进行上色,其效果令人惊叹不已,震惊了国际美术界和出版界。这种效果就如同几十年前黑白电视变成彩色电视,立刻提升了观众观赏的水平和要求一样。究其原因,毕竟我们眼睛看到的世界是彩色的——山岳河流、风花雪月、车水马龙,那些无论静态或动态的景象,甚至我们熟悉的家人、朋友,在我们的视觉记忆中都是彩色的,所以从一定程度上说,只有彩色才能真正唤起我们情感的共鸣。 既然历史中已经有黑白照片手工上色的理念和做法,那么在数码影像技术日臻成熟的今天,将老照片进行数码手工上色,以重现当年的历史场景,则是必然的趋势。尽管数码上色作品用于出版在国际上已经逐渐出现,而且渐渐形成气候,但是在中国大陆地区,这种工艺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许多从事影像工作的朋友甚至无法区分数码手工上色效果和计算机自动上色效果。 我们以人的面容举个例子,对一个人的面部的颜色处理涉及其年龄、精神状态、营养状况、生理特征,部位包括双颊、鼻头、耳根的血色,等等。只有手工上色才能一笔一笔细腻地刻画不同部位的细微区别,而计算机自动上色软件只能提供几个简单的底色,无法辨识和主动提供或细致分析上述多层次、多颜色的效果。所以,从效果来说,计算机自动上色和数码手工上色的差距极大,几乎没有可比性。 我们的团队从事数码手工上色复原工作已经三年了,也曾经在中国大陆地区的一些微信公众号上发表上色复原作品,但还没有对上色复原作品进行系统性整理和出版。这本书是我们在中国大陆地区出版的第一本数码手工上色复原历史影集,而事实上也极有可能是中国大陆地区的第一本原创上色作品。我们特意挑选了老北京的题材进行创作,因为老北京城令人迷恋和向往,能够重现老北京城的彩色原色,将古都的面貌复原并带到读者眼前,无疑是令人激动的工作。我们在许多数码技术专家和文史考证专家的帮助下,完成了这本影集,它留下的将不只是感动,也会是出版新阶段的开始。 序言 20世纪初期的中国和北京城 文/徐家宁 20 世纪初期的那些年,中国呈现一种新旧交叠的状态。 清王朝的丧钟早在数十年前就已经敲响,初时袅袅轻鸣,渐至震耳欲聋。在那幢即将崩塌的大厦前,有人拆墙,有人添砖,有人一边拆墙一边添砖。到它轰然倒下时,人们才发现,原来要建一座新的大厦,毕竟还需要砖。既无新砖可用,添上旧砖也未尝不可,于是那些手里还握有旧砖的人,转眼成了新建大厦的支撑者。 1911 年辛亥革命之后若干年内的中国,就是一个以旧砖瓦搭起的新世界。掌权的人是在清廷走投无路求革新时逐渐壮大起来的军事领袖,辅佐的文官是熟读经史子集又敢睁眼看世界的前朝士人。有变革,有创新,然而在国是、宪政、党派这些政治元素之外,整个社会依然蜷缩在旧砖瓦垒起的屋檐下。不过那些足够掀开屋顶的新力量,也在一点一滴地滋生,一分一毫地改变着中国社会,只是远不如政坛上那般风起云涌罢了。 革命党公认的领袖孙中山只做了三个月临时大总统,就将这个位置让给了袁世凯。这是迫于形势之举,程序上倒也不是简单的“拱手相送”。武昌起义后,各省相继宣告独立,清室发觉情势危急,便下谕起用1908 年被要求“回籍养疴”的袁世凯,屈从了袁提出的各项要求。袁世凯复出担任内阁总 理大臣后,迅速组建了自己的内阁,并以心腹全面控制了京师地区和南下讨伐革命军的水陆各军,相对于缺兵少将的孙中山,他是真正有实权的人。在革命军首义之地湖北,原为革命军所占领的汉阳失陷于清军,袁世凯主动停战,以示和解的诚意。在此之前,他也曾提出召开国会、大赦革命党人等口号,并表示有能力诱使清帝退位。情势如此,就连孙中山也觉得要推翻清廷,避免内战,并以此建国之功出任大总统的人,非袁世凯莫属,只是对于这个前朝遗老,有必要用“约法”这件武 器好好钳制一下才能放心。 然而那些看似有、实则无的法律条文,并不能将旧王朝倾覆后的散乱局面约束至一个正常的轨道上。1913 年,袁世凯与革命党之间的矛盾导致“二次革命”,获胜的袁世凯先是迫使国会通过了《总统选举法》,将自己正名为正式大总统,又于1914 年修改原《临时约法》,将总统任期延长至10 年,并可无限期连任,甚至有权提名继承人。这些举措的下一步便是复 辟 帝 制做皇帝。1915 年底的国民代表大会,竟以全票通过了君主立宪制,袁世凯就任“中华帝国”皇帝。随之而来的又是南方各省宣布独立,各地护国军起,外国人也不予承认,于是又撤销帝制。不久,袁世凯病逝,复 辟这件事算是过去了,但形成的乱局已经无法轻易收场。 1916—1927 年,先是有“法统”及对德宣战问题引起总统黎元洪与总 理段祺瑞的“府院之争”,清室旧将张勋借机复 辟,又有南方革命党人指责临时国会违法,在广州组织了一个军政府开展护法运动。对南方的不同态度又导致派系分裂,在此后南北对峙、军阀混战期间,派系斗争使得北京的政府首脑走马灯似的更换。直到1926 年南方革命党人发动北伐,旧军阀势力才有了一定程度的消折。通常所说的“北洋时期”,就是指1912 年袁世凯出任中 华 民 国临时大总统到1928 年国民革命军北伐成功,张学良东北易帜中间这17 年。这段时间,北京政府是中国的合法政府,由于一直受清末北洋新军中发展而来的北洋系控制,又称北洋政府,与之相对应的是1928 年以后的南京国民政府。 北洋政府时期是新与旧之间一个山重水复的过渡。此时,新秩序正尝试建立,旧势力并未被消除。新,有更早的源头;旧,一直延续到很多年以后。这个时代的新,在于晚清以来对革新思维的种种禁锢突然放开,新思维人士和力图贴上新标签的政府,都参与了对旧事物的改造。进入民国以后,提倡新的社会风俗,如禁缠足、禁鸦片、倡新学、倡女权,服饰、礼仪也发生了重大变化。1919 年的“五四运动”,以及作为其先导的“新文化运动”,正是这一时期求新的体现。这个时代的旧,则在于几千年的旧文化和旧传统已深入民族的根基,注入每个人的骨髓,一路走来的惯性之大,撼动不易。所以有人还要做皇帝,有人怒斥白话文,贫民的窘困一如从前,种种弊端并无实质性改善。 北洋政府“最大的贡献”之一,从一个侧面来说就是历史上第一次对北京城整体进行现代化改造。民国以前,北京城的主要街道没有坚实的路面,雨后尤其泥泞不堪,不方便市民出行,同时也不利于身体健康,更与现代文明社会相差甚远。此外,京汉和京奉两条铁路线将终点设在前门两侧,逐渐增加的人流加剧了这一地区的拥堵状况。这都是肇建伊始的民国政府需要尽快解决的事情,而这个重担就落在了时任内务总长兼京师市政公所督办朱启钤的身上。针对以上状况,他的改造计划涉及占道经营的商贩管理,道路的升级、改造、养护等方面,解决了困扰北京数百年的顽疾。此外,多条道路上种植了行道树,市民也有了休闲和集会的公共空间——公园。1915 年6 月6 日,在细雨中,朱启钤带领众人登上前门瓮城,他用大总统袁世凯授权、北洋政府特制的一把银镐撬下了第一块城砖,开启了前门地区的改造。最后瓮城被拆,城楼两侧的城墙上各开了两个门洞,从而大大缓解了这一地区的交通拥堵问题,同时又请德国工程师罗斯凯格尔进行设计,将前门箭楼改建成一座中西合璧的建筑,沿用至今。 北洋政府的一个“招牌”动作,就是不停更换首脑,临时大总统、大总统、代理大总统、临时执政,有时是国务总 理摄行大总统或者临时执政。居其位的人先后有袁世凯、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段祺瑞这些在中国近代史上响当当的名字,也有高凌霨、胡惟德这些临时出来应付局面的人物。在这“城头变幻大王旗”的背后,自然是各方各派权势的较量。袁世凯死后分散的兵权,是这一时期祸乱的根源。从明面上看,这一时期的政治人物也在开国会,搞选举,纠结于约法或宪法的条款,所以其实人人都知道已经有一个新规则,需要考虑的只是如何在这个新规则的名目下行那些有关权位的旧事。 …… 重现老北京城的彩色原色,复原古都风貌用彩色的影像带你回望20世纪初期的中国和北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