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设计中行走

在设计中行走
作者: (日)田中一光|译者:王庆//孙亦凡
出版社: 机械工业
原售价: 25.00
折扣价: 19.56
折扣购买: 在设计中行走
ISBN: 9787111554677

作者简介

田中一光(Ikko Tanaka,1930-2002)出生于日本奈良,1950年毕业于日本京都美术学院,四十年笔耕不辍。他是AGI(国际平面设计协会)成员,日本杰出的平面设计大师,享誉海内外。他最开始提出“无印良品”的产品开发构想“以最合适的产品形态”展现其本质,为此,被称为“无印良品之父”。他曾负责“日本之历史”和“海洋文化”博览会整体设计,曾获得华沙国际海报双年展银奖、东京ADC(广告联盟)优秀奖。

内容简介

我的二十一世纪 二十一世纪即将到来,报纸和杂志上的报道铺天 盖地,写的都是新世纪会给文化带来怎样的新气象。 事实上,日本人是不久前才开始使用西历纪年的,之 前漫长的岁月里都没有世纪这一说,新世纪更是无从 谈起。因此,我并不认为新世纪的到来,会给我们的 生活带来多么重大的影响。 十九世纪末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给人类的思想意识 和生活方式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将十九世纪与十八 世纪作比较,世界的确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如果说, 人们关注十八到十九世纪的变化是因为工业革命,那 我想,关注二十到二十一世纪的变化则是因为数字。 因为不管是一八几几年还是一九几几年,起码都是一 字开头的,而2000年,千位数字1竟然变成了2,单是 看这一点,就会有很多人觉得这世纪之交十分突然。 现在是1997年,到新世纪还有三年,这三年真是一段 神奇的时间。在这三年中,希望将与不安并存。人的 思想多么奇妙,在艰难的时候会想,再忍一忍,明天 就是好日子了。而在幸福的时候又会担心不幸的突然 降临。现在,人们就生活在这期待与艰难并存的时代 之中,同时抱有美好和忐忑的心态。 众所周知,如今日本早已摆脱了二战后初期那种 积贫积弱的困境了,生活物资充足,人民生活水平不 断提高、幸福感也在增强。目前,世界上仍有一些地 区纷争不断,而日本人已经在和平和健康的环境中度 过了半个世纪,我们与他们相比无疑是幸运的。但正 是在这种处境之中,人们才会产生忧虑。这样想来, 对即将到来的新世纪有些担忧是可以理解的。 说完了“幸福”这一点,再来说说“艰难”。现 在的日本人总算是能用清醒的眼光来审视地球了,不 仅是日本,世界各国的人们都能够合理地抑制消费欲 望,并有效地节约能源。而以前可不这样,那时候人 们只想着如何改造地球、如何扩大再生产,无休止地 向地球索取,快速消耗了地球的有限资源。虽然这种 情况目前已经有所好转,但是现状仍然令人忧心忡忡 。地球环境仍在恶化,资源短缺迫在眉睫,艾滋病等 一些疾病是尚未解决的医学难题,追求性别平等的道 路也是阻碍重重。上述问题都是二十一世纪不能回避 的,在艺术设计领域也无法回避这些热门话题。 1960年我第一次踏出国门,那时候的日本还很贫 穷。我一个穷小子来到当时的美国,一时间目眩神迷 。高速公路蜿蜒曲折,摩天大楼直插云端,大型超市 里商品琳琅满目,这些都是我在家乡不曾见过的。街 角随处可见的自动干燥机和自动贩卖机也让我感到不 可思议,就连袋泡茶这种日常生活用品也使我赞叹不 已。如今看来这些都是平常之物,但对于那时候的我 来说,每一样都给我极大的触动,令我耳目一新。那 时,我真是每一样都想亲手去摸一摸,每一件都想仔 细观察一番。所以,我拍摄了很多照片,这些照片里 有一张是一件看上去九成新的家具被扔在纽约住宅区 的街边,我想纽约人可真有钱啊。另外一张是我穿着 衬衫,站在屋里,窗外还下着雪,有点冰火两重天的 意思。当时我拍下这些照片是想回去给朋友看看,让 他们也为美国的这种“未来文明”惊叹一下。但是转 眼之间,日本经济实现长期持续高速增长,工业文明 发展崛起,甚至还超过了当时的美国。在经济发展过 程之中,人们不断扩大消费,不断追求舒适生活,渐 渐变得欲壑难平,同时也制造了更多的垃圾,城市周 边的海岸被开辟成了垃圾填埋场,没过多久就被填满 了。 或许是因为我年岁大了,经历得比较多了,对所 谓的未来便少了很多热情。如果把日本的艺术设计史 比作一场戏剧,那么第一幕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 那是设计的启蒙时代;第二幕则是八九十年代,当时 出现了现代主义;二十一世纪就应该是第三幕了。但 是对这即将上演的第三幕,我时常持有怀疑态度。的 确,我们看到了美国的摩天大楼,也已经享受过了高 科技带来的舒适生活,但我总是觉得,新世纪好像不 会来似的。我记得以前看过契诃夫的《三姐妹》,这 三姐妹一直念叨着“到莫斯科去”“到莫斯科去”, 但是直到最后她们也没去成。我觉得“二十一世纪” 就和“莫斯科”一样,只不过是人们对未来、对美好 生活的一种幻想罢了。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