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品生活(垃圾场的经济社群与空间)

废品生活(垃圾场的经济社群与空间)
作者: 胡嘉明//张劼颖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26.30
折扣购买: 废品生活(垃圾场的经济社群与空间)
ISBN: 9787807683070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我们的垃圾去哪里了?如果不是被永久销毁或者掩埋 ,它们去了哪里?经过了什么人的手、多少次的交易、怎 样的处理,又变成了什么?另外,为什么有人会从事废品 回收这个行业?是什么推动他们入行,愿意跟肮脏的废物 打交道?高额的利润、低的入行门槛?这些人是社会底层 、没有任何其他技能的失败者,还是慧眼独具、想要从垃 圾里变出黄金的投机者? 这个部分,为读者打开废品交易的世界。我们首先会 介绍这个行业的概貌,让读者了解这个行业的运作系统以 及从业者获利的“秘诀”。接下来的三个故事,是三个从 业家庭的创业史和生活史。 第一个故事,有关一名从事废品经营的女性十多年来 的从业轨迹。故事讲述了她怎样不断积累资本和经验,升 级自己的事业,当事人对这个行业又有怎样的理解。当然 ,和从业故事相互交织的,是她家庭生活的变迁。 第二个故事,则把读者的目光转向捡拾垃圾的群体。 主人公的垃圾事业颇为成功。他的“生意经”将会告诉读 者,这个行业有着怎样的学问和门道,又需要什么经验和 技巧。故事还呈现了他如何评价这个收入不低但总是被人 看不起的身份,如何内化和消纳来自城市的歧视,重建自 己的尊严。 第三个故事,关于一个收废品的老人。看似底层的家 庭,却有着巧妙的策略和灵活的手段,另辟蹊径,在城乡 夹缝中创造生存的机会。这个故事展示了收废品人这样的 底层群体,那些令人意想不到的生存策略。 通过三个故事,我们希望从不同的角度,使读者对于 废品行业有所了解。当然,每个故事的内容,远远超出对 行业的介绍这一主题。本书想要呈现的,恰非千人一面的 “从业者”,每个人的故事,都有其独特性和丰富性。所 以,这些故事不仅仅关于废品回收行业,也关于他们的家 庭、他们的生活、他们的心灵和感情。“垃圾堆里采金矿 ”:废品回收经济系统 在冷水村,同属废品行业的主要有两个群体,一个是 捡垃圾的,一个是收废品的。二者收集垃圾或废品的方式 不同,却同属一个废品回收体系。话分两头,先说收废品 的。如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见,有人会骑着三轮车,走街串 巷地从居民手里收购废品,也有人游走于工厂和建筑工地 ,收购工业废料。这是“第一线”(即第一层)的废品收 购者。而小的废品收购点,处于整个收购网络的上一层, 即所谓的“二道贩子”。他们等着一道贩子上门,把废品 转手卖给他们。收集得多了,他们再卖给更大的废品收购 站或者各种资源回收再造工厂。这种小站点往往很不起眼 ,场地不大,一家人经营,货就堆放在自家院子里,规模 不大,一般没有执照。 在一、二道贩子中间,还有一种“游走的二道贩子” 。他们的买卖方式更加灵活,往往骑着摩托车,一般不直 接从居民手里收购,而是从其他收废品人的手里买。他们 并不大量收购各种货物,而是根据行情和销路,有选择、 有针对性地收购一些东西,比如电路板、旧唱片、旧手机 电池、硒鼓(激光打印机部件),甚至头发。他们的货销 路广泛,有时候卖给废品收购站,有时候直接卖给工厂。 位于更上层级的,是规模更大的废品收购站。这些收 购站面积大、货物多,往往拥有汽车、卡车,会雇人来整 理货物。他们从小的站点收购废品,再卖给有需求的厂家 。他们跟加工再造工厂的关系更为密切,一般都有营业执 照。 收益不一定跟所处的层级成正比。层级越高,生意规 模就越大,所需成本也越高;相对来说,付出的辛苦或者 说付出的简单体力劳动就越少,而第一层的收购者。由于 需要室外流动作业,比较辛苦,不确定因素也多。实际上 ,收购站点的老板往往是曾经的第一层收购者。减去成本 以后,开设站点的不一定比走街串巷者的收入高,但稳定 和舒适程度还是要高出许多。 住在冷水村的废品收购者,大多属第一层和第二层, 大型废品收购站只有一家。当然,他们收购的范围和废品 的来源不仅限于这个村子,他们只是把“大本营”设在这 里。 从业者最喜欢说,他们这行什么知识也不需要。但实 际上,废品收购真是一门学问。从称重、计量到对废品材 料的辨别、估价、处理,再到寻找货源和渠道、与下家上 家讨价还价、公关、规避管制和罚款,这些都需要学习、 积累经验,而这些经验的多少和能否赚到钱及利润的高低 直接相关。 在冷水村,还有一种人在参与这个行业,那就是捡拾 垃圾者。他们也属于第一层。和废品收购者不同的是,他 们不会花钱买,而是直接收集居民丢弃的垃圾。他们收集 的渠道和方式,绝对是五花八门。有的人就是骑着三轮车 ,走街串巷地在垃圾池、垃圾堆里翻拣。有些人“承包” 了一个小区的垃圾,每天定点收集运输。还有人开车,从 比较大的垃圾总站拉回大量垃圾。当然,不仅限于生活垃 圾,也有人瞄准了商业场所,他们会承包一个商厦的垃圾 ,甚至租用这栋大厦的地下室,上面收运,下面分拣。还 有人守在建筑工地附近,等待着被丢弃的建筑垃圾。 P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