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论品牌(中国酒业品牌管理评论)

煮酒论品牌(中国酒业品牌管理评论)
作者: 唐文龙|责编:伏建全//王西琨
出版社: 中国经济
原售价: 78.00
折扣价: 46.02
折扣购买: 煮酒论品牌(中国酒业品牌管理评论)
ISBN: 9787513662628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酒是粮食精。”自古以来,酿酒行业的兴衰和政 府对粮食生产的调控政策息息相关。1988年7月16日, 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做好放开名烟名酒价格提高部 分烟酒价格工作的通知》(国发〔1988〕44号),决定 放开十三种名烟和十三种名酒价格,同时提高部分高、 中档卷烟和粮食酿酒的价格。长期以来,五粮液酒厂的 产品由政府统一划拨,也是在这一年,酒厂争取到了 50%的产品自销权,并取得了销售收入1.89亿元和利税 0.81的好成绩,分别比1985年增长了8.79倍和8.22倍 ,还顺利进入了四川省百强企业名单。政府放开了对全 国名白酒原先由政府统一制定价格的管制,一方面可以 起到限制酿酒用粮的作用,另一方面还能够弥补酿酒用 粮由平价改为市场议价供应给白酒企业造成的成本压力 ,此外这也是当时价格体制改革工作的一部分。随后, 国家物价局公布了茅台、五粮液、剑南春、泸州特曲、 汾酒、郎酒、古井贡酒、西凤、全兴大曲、洋河大曲、 董酒、特制黄鹤楼、双沟大曲十三种全国名白酒价格调 整的方案和要求。 1989年,为应对放开价格之后的通胀风险和抢购浪 潮,国家决定对宏观经济进行治理整顿。就白酒价格来 讲,十三种名白酒的价格一度上涨到让多数消费者难以 接受的程度,相关政府部门也做过适度的干预,包括汾 酒、泸州老窖等部分名白酒品牌将价格降下来之后选择 了“名酒变民酒”的路线。而五粮液、茅台等品牌在经 过数轮价格起伏之后,依然坚持持续提价的策略,一举 打破了全国名酒长期处于同一价格地带的市场竞争格局 。选择即命运,这导致了众多名优白酒品牌在日后发展 路径上的分化,也才有了后来的“汾酒”“泸州老窖” 等企业对于回归高端主流品牌的期盼与努力。 五粮液公司从1985年开始走上了大规模产能扩张的 道路,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其产能已经可以在当时的白 酒市场上傲视群雄了。五粮液主品牌清晰的价格提升策 略和持续的产能快速扩张,在扩大市场销售的同时,也 为其带来了新的运营难题。浓香型白酒的特定酿造工艺 限制——在同批次基酒中能用来生产五粮液特优级名酒 的只占到10%~15%的比例,持续产能扩张会产生大量的 中低端基酒,这也是浓香型白酒企业在走高端路线的同 时,特别强调中高端并行进而实现两条腿走路的重要原 因之一。企业要实现更多高端酒的销售,就得同时消化 掉更高比例的中低端酒产能。由此,就催生出了五粮液 系列酒子品牌的创新型运营模式——“OEM品牌开发模 式”,借助全国性和区域性经销商的市场开发力量,既 提升销售收入,又能够消化过剩产能,而这一做法也恰 恰决定了现今五粮液公司在中高低端市场的整体竞争优 势和母子品牌战略持续不断调整的纠结与反复。2017年 之后,五粮液公司在以“大国浓香,中国酒王”为口号 的全新品牌定位战略指引之下,针对多品牌组合频频发 力,欲再创辉煌。 产能持续扩张,成就“中国酒业大王” 1959年,“中国专卖公司四川省宜宾酒厂”正式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