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详说

周易详说
作者: (清)刘绍攽|责编:贺茹|校注:刘银昌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售价: 72.00
折扣价: 52.60
折扣购买: 周易详说
ISBN: 9787100226370

作者简介

"刘绍攽(1707—1778),字继贡,号九畹,陕西三原县人。雍正十一年(1733),拔贡生,当时易学大家李光地的高足王兰生视学关中,举荐刘绍攽博学鸿词,刘绍攽因亲老未就。王兰生当时评点关中士人曰“关中人士,其刊落浮华,切实用力者,惟绍攽一人而已”。 刘银昌,河南漯河人,文学博士,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陕西省周易研究会副会长,陕西省周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国际易学联合会学术部学术委员,陕西省司马迁研究会常务理事,西安市周易研究会副会长,西安市华胥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主要研究中古代文学、易学与术数文化,主持、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省部级课题多项,出版《焦氏易林文学研究》《周易入门》(合作)等著作,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内容简介

"劉紹攽的生平,《清史列傳》和《清儒學案》均有簡要記載。劉紹攽(1707—1778),字繼貢,號九畹,陝西三原縣人。雍正十一年(1733),拔貢生。當時易學大家李光地的高足王蘭生視學關中,舉薦劉紹攽博學鴻詞,劉紹攽因親老未就。王蘭生當時評點關中士人曰:關中人士,其刊落浮華,切實用力者,惟紹攽一人而已。劉紹攽的敦學務實可見一斑。其後劉紹攽因朝考第一,于乾隆元年(1736)出爲四川什邡知縣。乾隆六年(1741),調任南充知縣。乾隆十年(1745),以丁憂歸故里。乾隆十三年(1748)冬天,劉紹攽又入川。乾隆十五年(1750),被大學士史貽直、兩廣總督碩色薦舉經學,後補山西晉陽知縣。乾隆二十六年(1761),劉紹攽主講蘭山書院。劉紹攽博學通明,所治之處均能以經術融合吏治,遇灾振恤,活人無數。 劉紹攽之學,宗程、朱而斥陸、王。他認爲陸王之學,竊佛禪以入儒。他從周密《齊東野語》中發現張子韶曾經參宗杲禪師,陸九淵又參宗杲之徒德光,於是窮究陸學的佛禪思想淵源,著《衛道編》二卷,上編批駁異學,下編闡明正統儒學。張驥曾評價劉紹攽説:“先生之學以程、朱爲主,而攻擊象山、陽明不遺餘力。爲文抒獨是之見,成一家之言。汪洋恣肆,粹然不詭於正,可謂根底深厚,學有本原者也。”由此可見其爲學主腦。對於朱熹之學,劉紹攽有自己獨到的體認,他説:“世之叛朱者,非宗良知,則誦古注。然尊朱者,守其一説,不知兼綜衆説,非善學朱子也。”劉紹攽認爲,當時的讀書人,違朱子者要麽歸於陽明心學,要麽記誦漢儒經注;可是尊朱子者却獨守朱熹一家之言,不能博采衆長,這不是善學朱子的表現。可知劉紹攽雖取朱熹之説,但却不固守一家,而是以朱子爲主,兼綜衆説之長。桐城方宗誠見到劉紹攽的著作,贊歎不已,認爲劉紹攽“潔净精微,平湖陸隴其外,未有如此之純粹者,可謂真儒”。潔净精微,爲學《易》之最高境界,語出《禮記·經解》:“潔净精微,《易》教也。……潔净精微而不賊,則深于《易》者也。”方宗誠以“潔净精微”贊劉紹攽,從某種程度上説,是對其易學修養的肯定。正是因爲劉紹攽雖博學多識,但能守儒家之真,故被譽爲純粹“真儒”。 劉紹攽學識淵博,堂廡極大,深于經學,工于詩文,旁涉韻學、算學、掌故及術數卜算,有《四書凝道録》《周易詳説》《周易觀象》《皇極經世書發明》《書考辨》《春秋筆削微旨》《春秋通論》《衛道編》《學韻紀要》《經餘集》《九畹古文》《九畹續集》《于邁草》《三原縣志》等著作。著述之外,他又選編清代關中一百四十家詩人作品爲《二南遺音》,以保存鄉賢詩歌。正是因爲劉紹攽學有建樹,著述頗豐,李華春先生在所撰《皇清誥授朝議大夫湖南沅州府知府吴松崖先生傳略》中稱吴松崖“嘗與潼關楊子安、三原劉紹攽、秦安胡静庵,稱爲關中四傑” 在四傑之中,尤以劉紹攽和吴松崖名聲最盛。 " "是懵懂时期探索自然、社会和人类的一把钥匙 。清代雍乾时期陕西学者刘绍攽的易学著作之一。 琢磨宇宙与人生的根源,玄而又玄的思想,渐渐成熟的智慧。 涵泳道德、政治的解释,指导古代中国人思想和行为的“群经之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