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北京科技
原售价: 192.00
折扣价: 111.36
折扣购买: 漫画适应小学(全6册)
ISBN: 9787571421960
钟煜:游戏力工作室主编,咨询师。从事家庭教育工作坊近20年,以授课、咨询等方式为幼儿园及小学生家长提供养育支持,帮助家庭优化亲子关系,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出版随笔集《陪着陪着就长大了》,翻译出版《养育女儿》《朋友还是敌人——儿童社交的爱与痛》等家庭教育书籍。翻译大量绘本并撰写导读,藉此与父母沟通养育问题。 喻晓艳:插画师,绘本创作者。6岁男孩的妈妈,开过绘本馆,喜欢给孩子们讲故事和画故事。 游游:12岁,作者的女儿。“小学生漫画日记·妈妈说”漫画作者。
作者自述:我为什么想到要为孩子们写这套《漫画适应小学》? 上小学,孩子将要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我想我有足够的“资本”回答这个问题。 我是一个妈妈,在女儿上小学的六年时间里,我日日接送,在上学路上和她聊过许多老师和同学的杂闻轶事。在学校门口,也听了无数家长之间的闲谈和牢骚。我经常“陪写作业”,经历过许多焦躁、对抗和无奈的时刻。我也时不时要扮演司机和服务员,送女儿去参加同学聚会,或者招待她的朋友们来家里玩。在这些过程中,我旁观了她和朋友之间以及她的朋友们之间简单而又复杂,却又时常变化的关系。我经常和这些小朋友们聊天,他们也喜欢和我聊。在聊天过程中,我得以窥见到他们的各种小心事。 另一方面,我是一个家庭教育工作者。在将近20年的工作经历中,我与各种各样的父母交流过,倾听他们的焦虑与担忧。我所工作的“游戏力工作室”每年开学季都会为家长们开设“小学适应课”,作为主讲老师,我陪伴许多家庭度过了小学低年级的关键适应期。 综合专业经验与个人体会,我最深切的感受是:关于上小学会面对什么样的困难,能提供什么样的帮助,孩子的需求与家长的判断之间,经常是错位的。 大部分家长最关心学习:不上学前班,孩子跟得上吗?要不要提前学识字、学算数?上课不专心怎么办?考试没得一百分,问题出在哪里?上小学了,还整天只是贪玩怎么办? …… 但在孩子们的眼里和心里,小学生活意味着什么呢? 我曾经翻译过一本很有趣的绘本叫《学校的第一天》。从一所新建成的学校的视角,描述“它”在开学第一天,忐忑与期待杂糅,紧张与兴奋交织的复杂心情。在为这本绘本写的导读里,我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对任何一个孩子来说,上学第一天都意义非凡。一如大幕将启,众人屏息凝神,等待一个新的篇章被打开。更何况,孩子们,他们不仅仅是观众,还是演员。 我会去哪里? 我会遇见谁? 会发生什么事? 还有更重要的—— 大家喜欢我吗? 这些问题,大部分孩子并不会向我们寻求答案,不是因为他们不想说,更多是因为他们自己也意识不到,自己“砰砰”跳个不停的小心脏里,藏着那么多忐忑。 对孩子们而言,小学生活的重大意义在于:他们被推动着,朝着“独立”又迈进了一大步。但由此而来的挑战是:未必每个人,都为这样的进步做好了准备。 从幼儿园有老师事无巨细地帮忙安排一天的吃喝用度,到小学忽然要自己面对学习和生活的很多问题;从搭积木、唱歌谣、做游戏……“开心就好”的轻松期许,到忽然被要求应该“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从拥有比较大的自由度,到要适应课堂纪律和作业要求,甚至还要面对坐姿和桌上物品摆放的许多规范……还有,随着孩子们要上小学,同龄相处不再是“谁先滑滑梯”那么简单,而是要学习处理“我不喜欢我的同桌但是又不能调座位”,“我为什么没有被邀请参加生日聚会”这类微妙棘手的问题。 孩子们需要帮助。 这套书就在尽力为将要升入小学,以及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提供帮助。 作者对爸爸妈妈说:共读,打开沟通之门 这套书虽然是以孩子为阅读对象,但如果你是一个关注孩子小学生活的家长,那么我也邀请你读一读,或者陪孩子一起读一读这套书。 这样做至少有两个好处: 第一,重新了解小学生活 为什么说“重新”? 爸爸妈妈们都曾经当过小学生,但绝大部分大人的记忆都“神奇”地带着“滤镜”。我很欣赏的一位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写道:“成人忘记了,真正的童年是各种元素的混合,不仅有好奇、兴奋和幻想,而且还有恐惧、愤怒和悲伤。” 不仅如此,我们还要承认,时代的确不同了。我们的孩子与我们生活在完全不同的社会和人际环境中,父母过往的经验未必适用他们当下的生活课题。 所以,借由这套书,爸爸妈妈们可以重新走入小学生的世界,看看他们发愁什么,担心什么,需要什么,这是帮助孩子的前提。 第二:与孩子适时沟通,达成共识 在我们的孩子很小的时候,我们和他们一起读绘本,给他们讲故事,目的是想在孩子们尚缺乏足够认知能力的时候帮助他们理解这个世界。但随着孩子长大,亲子共读的作用就应该逐渐从“我讲你听”的类似“师生关系”过渡到“共同读,一起聊”的“伙伴关系”。 这套书尤其需要这种伙伴式的阅读关系。你可以跟孩子一起聊聊你自己的时间管理困扰,或者分享一点经验。你们可以谈论各自能力的特长和学习方法的差异。当然,你们也可以说说梦想,看看未来。 如果你以前很少和孩子进行这样的聊天,一时不知道说什么,那么在书里我问孩子的问题,你不妨也来答一答,我对孩子们的采访,也可以作为你们在餐桌上的聊天话题。但是要记住,关键词是“坦诚”与“平等”,绝不是“教育”和“考察”。 钟煜:每个孩子都需要一座安全港 借“时间管理”这本书,我还想与大家讨论一个重要的话题:在孩子小学适应的过程中,家长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呢? 我们可以从具体场景来讨论这个问题。 比如,当孩子写作业磨磨蹭蹭,你会怎么做?是严厉地批评,是耐心地讲道理,还是过去问一句:“你需要什么帮助吗?” 其实,做出什么样的回应,在于我们怎么看待“孩子磨蹭”这个行为。如果是“这孩子真讨厌,一写作业就老大不情愿”,那么父母的做法就是批评指责,耐心好一点则掰开揉碎地讲道理。这种情况下,父母的角色是监督者,裁判者,就像法官或者警察。但如果你的判断是“他可能遇到了麻烦,需要一点帮助”,那么你会想办法找到孩子的困难所在,尽力提供支持和帮助。这时候,父母的角色是伙伴,是盟友。 我希望,在孩子的小学生涯,以及整个成长过程中,父母们不要做法官和警察,要努力成为孩子的伙伴和盟友。 畅销的养育书《自驱型成长》中,两位著名神经心理学家和教育专家提出“权威型养育”的建议。他们在书里写道:“要达成这种养育模式,需要的是支持,而非控制。” 但是,怎么支持呢? 买本关于“时间管理”的书送给孩子,告诉他“你得好好学学”,这样算支持吗?我认为不算。家长需要考虑的是: 当孩子描述学校里的新鲜事,能得到你专注的倾听吗? 当他上课听不懂,或者考试没考好,能得到你温柔的拥抱吗? 当他被好朋友误会,或者被同学排挤,你会陪他吃点好吃的,一起聊聊天吗? …… 孩子在一天天长大,逐渐有能力独立阅读,独自学习。各种方法、技巧、和道理,多多少少会对解决他们当下的难题有些帮助。但父母仍然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无法替代的角色,那就是——为孩子守住一方安全的港湾,让孩子知道,他无论航行多远,只要需要,永远可以回航,可以得到爱的补给。这才是爸爸妈妈能为孩子做的最好的事。 愿幼小衔接的孩子们,能顺利适应小学生活。 愿已经进入小学的孩子们,开启的是丰富多彩的小学生活。 ?5=时间管理+控制情绪+和人交往+自主学习+自身安全; ?1=孩子们“困扰”的31个问题; ?5+1=6册系统而具体讲方法的指南书; ?为孩子提供小学阶段问题解决方案 随书附赠“钟煜适应小学”6堂音频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