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当代世界
原售价: 59.00
折扣价: 37.20
折扣购买: 政党政治与政党外交研究
ISBN: 9787509015094
20 世纪国际共运中长期存在的一种错误做法就是 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一个国家或一个政党的经验和 模式神圣化、 绝对化,这是导致各国共产党发生矛盾 、 引发争论乃至冲突的一个重要原因。以毛泽东为代 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 强调要将马克 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国情结合起来, 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 国情的革命道路, 同时也积累了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 独立自主处理党际关系的经验, 奠定了中国共产党对外 交往及新中国对外关系的理论基础。 新中国成立初期, 中共重视学习苏联等国的经验, 实行 “一边倒” 的对 外政策, 但始终强调自身的独立性。 毛泽东对苏共的 大国、 大党主义做法进行了长期斗争, 明确提出国际 共产主义运动内部既没有领导党, 也没有被领导党。 各国共产党是兄弟关系, 不是父子关系, 各党不管历史 是长是短、力量是大是小, 彼此之间一律平等, 不能强 加于人。 在 1957 年莫斯科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 上, 毛泽东同参会的各国共产党领导人交换彼此对党际 关系的看法, 提出各国党要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进行交 往, 各党负责各党内部事情, 其他国家不得干涉。在毛 泽东和其他一些党的代表的坚持下, 尊重各党独立自主 的原则被写入会议的最后成果 《莫斯科宣言》 中。 独立自主是处理党际关系的首要原则, 中国共产党 不仅反对一些大国大党凌驾于其他政党之上, 粗暴干涉 别国内政, 也不追求中共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 “ 特殊地位” 和 “领导党”的地位。 “当各国共产党 相互间保持平等的关系, 经过真正的而不是形式上的协 商而达到意见和行动的一致,它们的团结就会增进。反 之,如果在相互关系中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别人, 或者 用互相干涉内部事务的办法代替同志式的建议和批评, 它们的团结就会受到损害。” 邓小平在总结国际共产 主义运动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完善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 际关系理论, 主张不以一国一党经验来评判他国他党是 非, “各国党的国内方针、 路线是对还是错, 应该由 本国党和本国人民去判断”。明确指出“党与党之间要 建立新型的关系”。党的十二大依据邓小平关于建立新 型党际关系的思想, 正式提出了独立自主、 完全平等 、 互相尊重、 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党际关系四项原则 。 在邓小平的亲自参与下, 中共以中南 (斯拉夫) 两 党恢复关系为突破口, 先后恢复了与欧洲多数国家共产 党以及印共(马) 、 塞浦路斯劳动人民进步党、 巴西 共产党等广大发展中国家共产党的联系;与波兰、匈牙 利、捷克斯洛伐克、 保加利亚、 民主德国、 古巴、 蒙古等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恢复了关系, 与苏联共产党 的关系开始缓和, 很快摆脱了过去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中一度较为孤立的境地, 实现了对外交往的全面突破和 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