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成药名方药效与应用丛书(外科皮肤科卷)(精)

中国中成药名方药效与应用丛书(外科皮肤科卷)(精)
作者: 编者:方晓艳|责编:鲍燕//曹丽英|总主编:陈奇//张伯礼
出版社: 科学
原售价: 228.00
折扣价: 180.20
折扣购买: 中国中成药名方药效与应用丛书(外科皮肤科卷)(精)
ISBN: 9787030702876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外科皮肤科卷 外科册
  第一章 骨折、关节脱位、关节滑膜炎中成药名方
  第一节 概述
  一、概念[1-5]
  骨折(fracture)是指由于外力的作用破坏了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分为开放性骨折和闭合性骨折两种,是口腔颌面外科及创伤外科的常见病及多发病。颌面部骨折后主要表现为开口受限,咬合关系错乱;四肢长骨骨折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功能障碍并出现异常活动度,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骨折具有畸形、异常活动、骨擦音三大特殊症状。
  关节脱位(joint dislocation)是指因损伤或疾病造成骨关节面相对正常位置发生改变,以肩、肘、下颌及手指关节最易发生脱位。关节脱位后,关节囊破裂,关节软组织受损破坏,出现关节功能障碍。脱位具有关节畸形、关节窝空虚、弹性固定三大特殊症状。
  关节滑膜炎(articular synovitis)是滑膜受到各种刺激产生炎症反应,从而造成滑膜细胞分泌失调形成积液的一种关节病变,临床主要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及积液。
  中医骨伤相关疾病属中医学“接骨”“正体”等范畴。关节滑膜炎以膝关节多见,属中医学“膝痹”“鹤膝风”“筋伤”“痹症”等范畴。临床上治疗骨折的中成药也常用于关节脱位和关节滑膜炎,故治疗这三类骨科疾病的中成药类同。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病因[6,7]
  骨折发生的主要原因有直接暴力(外力直接作用于骨骼某一部位而致该部位发生骨折,常伴不同程度软组织损伤)、间接暴力(外力通过纵向传导、杠杆作用或扭转作用使肢体远处发生骨折)和积累性劳损(长期、反复、轻微的直接或间接损伤可致使肢体某一特定部位骨折,又称疲劳骨折)。
  关节脱位是创伤骨科比较常见的损伤之一,是由于关节部位受力学的(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病理的及某些作用失去关节骨与关节面间的正常对合关系。关节脱位多因外伤所致,也可见于某些先天性关节疾病。
  关节滑膜炎是临床常见的骨科疾病,主要是长期慢性劳损或外伤造成的多种关节损伤而引起的综合征。关节内骨折、脱位、韧带损伤、软骨损伤、关节游离体等均可导致滑膜的损伤性炎症,炎症刺激滑膜时分泌渗液,出现关节积液、充血肿胀、疼痛、活动功能受限。一些疾病,如滑膜结核、滑膜瘤等亦可导致该病。
  (二)发病机制
  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被中断或破坏。由外伤引起者为外伤性骨折;发生在原有骨病(肿瘤、炎症等)部位者为病理性骨折。骨折端与外界相通为开放性骨折,如与外界不通则为闭合性骨折。
  将关节固定在一起的韧带在外力或者病理的影响下被牵拉或撕裂时,可破坏关节骨与关节面间正常的对合关系,导致关节脱位的发生。
  关节滑膜炎的病因为关节滑膜受到物理、化学及相关致炎物质的刺激,从而使关节渗出液滞留于关节腔内,产生关节积液及肿胀的病理表现,经久不消者则病易于迁延反复,演变为关节滑膜的慢性炎症,造成滑膜组织的增生肥厚及关节软骨的皲裂剥脱,后期可影响关节的屈伸收展,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
  三、临床表现
  骨折以全身表现、局部表现和骨折的特有体征为主要临床表现。如骨折端移位可使患肢外形发生改变,主要表现为缩短、成角、延长;骨折后两骨折端相互摩擦撞击,可产生骨擦音或骨擦感;正常情况下肢体不能活动的部位,骨折后出现不正常的活动;对于多发性骨折、骨盆骨折、股骨骨折、脊柱骨折及严重的开放性骨折,患者常因广泛的软组织损伤、大量出血、剧烈疼痛或并发内脏损伤等而引发休克;骨折处有大量内出血,血肿吸收时体温略有升高,但一般不超过38℃,开放性骨折体温升高时应考虑感染的可能。
  关节脱位具有一般损伤的症状和脱位的特殊性表现。一般症状表现为疼痛、关节肿胀、关节失去正常活动功能。特殊性表现为关节脱位后肢体出现旋转、内收或外展和外观变长或缩短等畸形,与健侧不对称;关节脱位后,未撕裂的肌肉和韧带可将脱位的肢体保持在特殊的位置,被动活动时具有抵抗和弹性感及关节窝空虚。
  关节滑膜炎发病可缓可急,以疼痛和肿胀常见,症状轻重与疾病性质和关节内积液的多少有关。当膝关节主动屈曲时,疼痛加剧,且有肿胀感。慢性滑膜炎表现为膝关节疼痛,肿胀在活动增加后较明显。
  四、诊断
  一般情况下,骨折、关节脱位、关节滑膜炎均有较明确的外伤病史,局部可出现剧烈疼痛和肿胀,肢体功能受限严重。严重的损伤患者可因脏器损伤出现全身症状,如因大量失血出现失血性休克等。
  骨折可根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进行确诊或排除诊断。影像学检查具体为X线拍片检查,可显示临床上难以发现的不完全性骨折、深部的骨折、关节内骨折和小的撕脱性骨折等;对于骨折不明确但又不能排除者、脊柱骨折有可能压迫脊髓神经根者及复杂骨折者均可行计算断层扫描(CT)检查;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虽然显示骨折线不如CT检查,但对于脊髓神经根及软组织损伤的显示有独特优点。
  关节脱位可根据有无明显外伤史;临床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畸形、弹性固定与关节窝空虚;X线检查可明确脱位的部位、程度、方向及有无骨折及移位三者进行确诊。
  关节滑膜炎采用关节镜检查,同时进行关节液的细菌培养和滑膜的病理学检查,是目前确定滑膜炎性质的最好方法。对膝关节积液多者或反复出现积液者,可做MRI检查,有助于判断滑膜炎的性质及其严重性。在不具备关节镜条件时,进行关节穿刺和滑液检查,可作为膝关节滑膜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参考。
  五、治疗[8]
  (一)常用化学药物及现代技术
  对于骨折、关节脱位、关节滑膜炎治疗的最终目的是使受伤肢体最大限度恢复功能。在骨折和关节脱位的治疗中,复位、固定和功能锻炼这三个基本原则十分重要。复位是将发生移位的骨折断端或关节面重新恢复正常或接近原有解剖关系,以重新恢复骨骼和关节功能,复位的方法有闭合复位和手术复位。复位后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将关节和骨折端固定在稳定的位置,使其逐渐愈合。固定期间,通过受伤肢体肌肉收缩,增加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消除肿胀,防止肌肉萎缩,通过主动或被动活动未被固定的关节,防止关节粘连、关节囊挛缩、肌肉萎缩等,使受伤肢体的功能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复位、固定和功能锻炼的同时常使用一些化学药以镇痛、消肿、抑制骨吸收,如盐酸曲马多胶囊、酮咯酸氨丁三醇胶囊、阿仑膦酸钠片、阿法骨化醇、头孢呋辛钠注射液、注射用双氯芬酸钠利多卡因等。
  关节滑膜炎的现代医学治疗以积液抽吸、激素(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复方倍他米松、甲泼尼龙等)、非甾体消炎镇痛药物(萘普生分散片、布洛芬缓释胶囊、酮洛芬凝胶等)治疗为主。如采用患肢制动的方案,固定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出现严重的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并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功能锻炼以延缓滑膜炎造成的功能障碍和肌肉萎缩的并发症。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病例或诊断不清的病例要积极考虑关节镜检查并做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
  (二)中成药名方治疗
  中医药治疗骨伤疾病(骨折、关节脱位和关节滑膜炎)作用于多靶点、多环节,不同于西药的单靶点调节。中医药治疗以活血化瘀、舒筋活络、行气止痛、补肝肾为主要治则,强调在骨伤的诊断、整复、固定、康复各个治疗阶段中都要注重筋骨并重,尽可能减少患者的损伤程度。“筋骨并重”的学术思想不仅适用于骨折和“骨错缝”的治疗,同样也适合于关节脱位和关节滑膜炎的治疗。中成药以其简便有效的特点,在防病保健、减少后遗症和减少致残率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
  第二节 中成药名方的辨证分类与药效
  中医治疗骨伤疾病(骨折、关节脱位和关节滑膜炎)采取辨证治疗,在早期和中期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主,后期以补益气血、肝肾、脾胃为主,以发挥治疗骨伤疾病不同的药效特点。中药治疗骨伤疾病的基本药效是改善机体微循环、镇痛、促进骨折愈合、抑制炎症反应和调节骨代谢等。中成药名方治疗骨折、关节脱位和关节滑膜炎的常见辨证分类及其主要药效如下[9,10]。
  一、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类
  骨折、关节脱位和关节滑膜炎血瘀证者主要症状是痛有定处、拒按,脉络瘀血,肿胀膨隆,按之应指,屈伸不利,骨连未坚,舌苔薄白,脉弦紧。
  骨折、关节脱位和关节滑膜炎血瘀证者的主要病理变化为肿胀、瘀斑、血流不畅、活动障碍或炎症刺激造成滑膜组织的积液和增生肥厚,以及关节软骨的皲裂剥脱。
  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类中药可以改善微循环,减轻瘀血现象,调节骨代谢,促进骨折愈合,抵抗机体炎症反应,缓解炎症刺激导致的肿胀、疼痛现象,消除滑膜炎关节积液的症状。
  常用中成药:伤科接骨片、骨愈灵胶囊、接骨七厘片(散)、七厘散(胶囊)与大七厘散(胶囊)、正骨水、跌打丸、独一味胶囊(片)、活血止痛散(胶囊、片)、跌打七厘散(片)、滑膜炎颗粒、骨折挫伤胶囊、愈伤灵胶囊、九分散、麝香接骨胶囊、三花接骨散、接骨丸、回生第一丹(散、胶囊)、跌打生骨片、止痛紫金丸。
  二、补益肝肾、活血益气类
  骨折、关节脱位和关节滑膜炎肝肾亏虚证者主要症状是筋骨微弱,肢体关节屈伸不利,腰膝酸软,失眠多梦,伴头晕、耳鸣耳聋、目眩,舌暗或红,苔薄白,脉沉细。
  骨折、关节脱位和关节滑膜炎肝肾亏虚型者的主要病理变化为肝气亏损影响脏腑功能,导致气血运行紊乱,受伤肢体、关节疼痛,受伤部位肿胀,有明显的压痛。
  补益肝肾、活血益气类中药可以促进骨折愈合,缓解炎症刺激,减轻疼痛和肿胀程度,促进骨骼生长,加速病灶部位的修复,可以更好地恢复骨折、关节脱位和关节滑膜炎导致的肢体运动障碍,改善局部微循环。
  常用中成药:恒古骨伤愈合剂、盘龙七片、仙灵骨葆胶囊、壮骨关节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