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重庆
原售价: 56.00
折扣价: 34.80
折扣购买: 小镇麒麟
ISBN: 9787229176143
卫鸦,原名肖永良,青年作家、广东省作协会员,湖南娄底人,现居深圳。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花城》《江南》《天涯》等刊物发表小说百余万字。作品多次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等刊转载。曾获《小说选刊》年度文学奖、第六届深圳青年文学奖等。出版有中短篇小说集《空中稻田》。
小镇水师 从深圳回梅山,左子瞻坐的是高铁。列车呼啸前行,像子弹穿破空气,铁轨两旁的树木闪成模糊线条,转瞬即逝,让人觉得虚幻。他想起第一次出远门,大学毕业那年,从梅山到深圳,坐绿皮火车,他一直盯着窗外看。那时窗外是缓慢的,大地清晰、辽阔。火车摇摇晃晃,以舒缓的节奏奔跑,大半个湖南的山水如同画卷,在铁轨两旁有条不紊地展开。通高铁后,绿皮火车就再也没坐过了。在速度与山水之间,更多的人愿意选择速度。左子瞻也不例外。这种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也的确是快,时速三百多公里,刷新了他对出行的认知。从深圳到故乡,被缩减到三个半小时之内。如此一来,这段由绿皮火车带来的漫长旅程,就只剩下了一始一终的两个端点。 窗外是不能看了,头晕。左子瞻把目光放在车厢里,盯着笔记本电脑,先看新闻,再是地图。对地图他有些迷恋,偌大的世界浓缩于方寸之间,在他看来,这个由经纬构成的世界,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现在又有了GPS,卫星遥感地图出来了,视觉由二维变成三维,平面立体化,他对地图的兴趣更浓了。把谷歌地球找出来,在屏幕上放大了看,每个角落都清晰可见,对着一台电脑,足不出户,便可以把全世界都周游到了。 当然,左子瞻关注的范围没这么大,脚下站着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山河浩荡,能游完已经很不错了。高铁上的这点时间,也就够他看看广东和湖南。这是两个与他关联密切的地方。先是深圳,再是长沙,然后是梅山,最后是那座叫炉观的小镇。他依次看过来,与记忆对应,便是半生的履历在时光之链上重现。他被人叫过深圳人、湖南人、梅山人。可不知为何,就是没有人叫他炉观人。有些遗憾,在他心里,小镇才是故乡,那是他生命的起点,也许还是归宿。 从地图上看,小镇三面被山环着,另一面向着一条河流敞开。河叫炉观河,资江的支流之一。过了河是丘陵,梯田一圈圈层叠下来。这是典型的湘中地貌,七山二水一分田。丘陵后面,便是梅山县的县城了,叫梅城,距炉观不远。天气若是晴朗,站在小镇上,可以清楚地把一座七层的石塔看到。那是梅山县的标志,叫北塔。说到梅山,也许没有几个人知道,小县偏居一隅,自古便是荒蛮之地,贫困县的帽子前几年才摘掉。可说到北塔,知道的人就多了。梅山的很多特产,比如水酒、腊肉、猪血丸子、等等,前面都无一例外地冠有北塔两字。这些特产走向外面的同时,也让这座古塔的名气在人间烟火里传播。 北塔已经老了。左子瞻知道,建筑是有生命的,逃不开万物轮回的宿命。终有一天,这座古老的建筑会倾圮,以废墟的形式消失于光阴。他想到了父亲。父亲也是这样,在一天天变老。在左子瞻看来,父亲的生命轨迹与北塔衰败的过程是契合的。北塔对父亲的意义不言而喻。每年正月,父亲都会去县城,到塔前祭拜。这时的父亲就像朝圣者一般,面容凝重,目光笃定,浑身上下透着庄严之气。父亲点起香火,举过头顶,伏跪在地,那份虔诚让人肃然起敬。三叩九拜之后,父亲起身,目光炯炯地仰视着塔顶。古塔有八角,镇守四面八方,每个角上挂有一盏铜铃,虽已锈蚀,但风吹过来,仍会发出沉吟,就仿佛是对父亲做出的回应。父亲和着铃声的节奏,念动祭语,声音铿锵清脆,就像珠玉落入盘中。这是梅山水师独有的语言,也是一条神秘的通道。父亲念起祭语时,心念转动间,与那些虚幻的神灵便完成了交流。 父亲是名水师。在梅山,这曾经是种不可或缺的职业。千里雪峰山脉自南往北,将大半个湘中包围,梅山就像个秘密,藏在莽莽群山之间,宋代以前,不与外界相通。炉观这样的小镇,就更加闭塞了,没通公路之前,只有一条河流将人送往外面。水路九曲十八弯,平静中藏着凶险,让人敬畏,很多人一生也没走出过小镇。因此,水师这一职业也就尤为重要。求财祈福一碗水,消灾镇邪一碗水,小病小痛也是一碗水,祖祖辈辈都是这样。即使交通便利了,公路和铁路穿越雪峰山脉,将外面的世界引进梅山,小镇上有了卫生院和诊所,水师的影响依然无处不在。红白喜事、动土修宅、乔迁入伙、出门远行,都是要找水师问一问、卜一卜的。小镇人去诊所看病,也从来不会叫医生开药,只会叫医生开一付“水”。 1、本书是一部以“小镇”为主题的小说集,小镇系列是作家卫鸦自创的小说品牌,这一系列是他精心、苦心经营的文学领地。 2、本小说集尽显“乡土文学”的温情,每篇小说的伏笔都安排得恰到好处,平实的叙事往往伴有出人意料的结局。 3、本小说集聚焦民间手艺人,以小镇的文化迁移,再现了传统技艺在新时代的曲折发展和坚守传承,从中可看到小镇人的精神诉求以及民间手艺的回溯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