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才苏轼--从才子到大师/奇才集

奇才苏轼--从才子到大师/奇才集
作者: 杜萌|总主编:张宇光//朱晋平
出版社: 山西教育
原售价: 32.90
折扣价: 21.10
折扣购买: 奇才苏轼--从才子到大师/奇才集
ISBN: 9787544085564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而苏洵的妻子,也就是苏轼的母亲,从始至终是 个优秀的女人。她是眉州大族程氏的女儿,嫁给苏洵 的时候,刚刚十八岁。程家家境殷实且多有官家人, 而苏洵家中却只是薄有田产。程家的长辈,若不是看 在苏家也算名门望族,而且苏洵的哥哥苏涣已经在外 为官的份儿上,想必不会把女儿嫁给略显落魄的苏洵 为妻。但程氏自从嫁到苏家之后,却从来没有显露出 半点对苏洵的不满,而且孝恭勤俭,恪守妇道,没有 因为自己的娘家有钱有势就装腔作势,这些优秀的品 德,让程氏赢得了苏家人的口碑。同样也引起了很多 人的不解,有些人问她,你爸妈那么有钱,你若跟他 们要,他们肯定给你,为何一定要忍受粗衣疏食呢? 程氏却说,我跟父母要钱当然可以,但若是别人因此 讥诮我的丈夫,说他因为没本事养不起妻子儿女,只 能向别人讨生活,那可怎么办呢?这样的深明大义, 让程氏在苏家具有了一定的威望,即使是年老而待人 严苛的祖姑,也对她称赞有加。 据说,苏洵在二十七岁上能够改头换面,也是程 氏之功。苏家的家境毕竟不够好,苏洵慨叹,要是我 专心学习了,那家庭的生计该怎么办呢?程氏却说, 我早就有所打算,你不要为了让我过得好而放弃学业 ,只要你发愤图强,生活的事情,自由我来承担。随 即,程氏便把自己陪嫁的嫁妆全都卖掉了。由于程氏 善于经营,没过几年,苏洵的小家庭就变得富裕起来 ,而苏洵也得以专志于学,最终成为有名的文人与儒 士。 在苏轼出生之前,苏洵已有一子三女。长子名景 先,但不幸早逝。苏洵的小女儿,也就是苏轼的三姐 ,嫁给程家表兄程之才为媳,但程家人似乎并不待见 这位苏家三小姐,在她生病的时候也不予悉心照料, 使她一命呜呼。因为这件事,程家和苏家的关系完全 中断,再无来往。苏洵作为父亲,万分自责,而苏洵 的妻子程氏,面对此事,想必也不会好过。 苏轼和小他三岁的弟弟苏辙两兄弟情同手足,一 起学习,一起成长。苏轼对待苏辙,既是长兄,也是 老师,在苏辙的记忆里,哥哥苏轼总是那么率性天真 ,这既让他陶醉,也让他惭愧。与哥哥相处的时光, 是那么的美好,即使以后天各一方,也让他回味不已 。 在这个小家庭外,苏轼接触最多的人,就是伯父 苏澹和苏涣的孩子,也就是他的堂兄妹们。特别是伯 父苏涣家的四小姐,苏轼初次见到她时,内心就掀起 了巨大的波澜,此后这潮头掀起的余波,还数次撩拨 着他的心弦,让他不得安宁。 当苏轼和苏辙十几岁的时候,他们的个性也渐渐 显露出来。这时候,苏洵写了一篇文章,叫《名二子 说》,讲述了苏轼与苏辙名字的由来。他说,一辆车 有很多部件,像车轮、辐条、车盖、车轸,都是必不 可少的,而“轼”,看上去似乎没有什么实际的用途 ,不过若没了“轼”,车也称不上完整。所以,对于 苏轼,父亲希望他能够多注意自己外在的修饰,不要 太沉默寡言。而“辙”,也就是车辙,天下的车没有 不沿着车辙走的,但若论到车的功绩,却跟车辙没有 什么关系。若不幸遭遇到车倒马毙,也没车辙什么错 。所以,处于祸福之间的车辙,正是能够保全自我的 最佳选择。苏洵对苏辙的期望,就是免于灾祸。苏辙 确乎实现了父亲的愿望,他个性沉稳,虽然秉性正直 ,但并不招惹是非。而苏洵的良好愿望在苏轼身上算 是浪费了,因为苏轼不仅才华外露,而且对人无所顾 忌,口无遮拦,白白让自己吃了很大的亏。正如他自 己诗中所写的——“平生文字为吾累,此去声名不厌 低。”此后,这些白纸黑字,代表了苏轼纵横驰骋的 精神世界,也不幸成为了党同伐异者讨伐苏轼的口实 。 苏轼八岁的时候开始入私塾读书。书塾的老师是 道人张易简,在这个拥有百十个学生的私塾中,天资 最为聪颖的只有两个,就是苏轼和陈太初。苏轼对陈 太初的印象非常深刻,也很钦佩。当陈太初去世后, 苏轼还写过一篇文章来纪念他: 道士张易简 吾八岁入小学,以道士张易简为师。童子几百人 ,师独称吾与陈太初者。太初,眉山市井人子也。余 稍长,学日益,遂第进士制策,而太初乃为郡小吏。 其后余谪居黄州,有眉山道士陆惟忠自蜀来,云:“ 太初已尸解矣。蜀人吴师道为汉州太守,太初往客焉 。正岁日,见师道求衣食钱物,且告别。持所得尽与 市人贫者,反坐于戟门下,遂卒。师道使卒舁往野外 焚之。卒骂日:‘何物道士,使我正旦舁死人。’太 初微笑开目日:‘不复烦汝。’步自乾门至金雁桥下 ,跌坐而逝。焚之。举城人见烟焰上渺渺焉有一陈道 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