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人民文学
原售价: 59.00
折扣价: 39.00
折扣购买: 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生的十个瞬间
ISBN: 9787020184712
刘文飞,首都师范大学燕京人文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人文社科学部主任,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副会长,入选中俄人文交流十大杰出人物。曾获俄罗斯联邦“友谊勋章”、利哈乔夫院士奖、“阅读俄罗斯”翻译奖、十月文学奖等。有《普希金诗选》《抒情诗的呼吸:一九二六年书信》《俄罗斯文化史》《曼德施塔姆夫人回忆录》《悲伤与理智》《俄国文学史》《茨维塔耶娃诗选》《诗歌漂流瓶》《俄国文学的有机构成》《俄国文学演讲录》《读与被读》等著译作七十余部。
后.记 近些年,我陆续写作了一些与我的专业,即俄国文学研究相关的散文,并在国内多家文学报刊上刊出,受到一些读者欢迎,其中几篇还有幸得到有关方面的肯定,如《茨维塔耶娃的布拉格》获2020年“十月文学奖”,并入选人民文学出版社编选的《2019散文选》,《茨维塔耶娃和她的诗歌》获2022年“山花双年奖”,《纳博科夫与蝴蝶》一文也被《新华文摘》2022年第9期全文转载。承蒙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肖丽媛女士器重,我此番把这些散落的散文编纂成集,这既是对自己近年散文写作的一次回顾,也是向朋友和读者的一次汇报。 2022年底,应《世界文学》主编高兴先生之约,我为他创办的“中国作家谈外国文学”栏目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没有限定语的作家和没有限定语的文学》,我在文中写道:“外国文学研究和外国文学翻译做得久了,我反而觉得自己离中国文学远了。是‘译’,还是‘写’,在我这里也常常成为一个问题。于是,在从事文学研究和文学翻译的同时,我也始终在有意识地写作一些更随意的文字,就算是所谓‘学术随笔’吧。我感觉自己先前做研究,搞翻译,就像是在自己的身边砌墙,垒成一座‘语言的牢笼’,然后才开始拆墙,或者说是在这堵厚墙上凿出孔洞,让母语之光照射进来。”“在近些年的写作中,我尝试把这三种语言风格融为一体:我把自己在学术研究和文学翻译中发现的好素材作为自己散文随笔的写作对象,用较为自由、较多感性的笔触来讨论某个比较学术性的话题;而我在汉语写作中获得的某些语言感觉和修辞手法,又可以被我反过来用在对外国文学的研究和翻译上。也就是说,外国文学研究和翻译成了我的散文写作的资源,中文写作反过来又在为我的外国文学研究和翻译提供源源不断的活水。就这样,我在用我的汉语写作消解我的三种身份、三种工作和三种话语之间的界限,试图让这三者之间产生互动,保持张力,并借此来拉近中外文学之间的距离。”“我不希望我的生活和工作经历成为对高兴先生所主持的这个栏目的解构,但我愿意继续做一个没有限定语的作家,去更多地阅读、翻译或阐释没有限定语的文学。”(《世界文学》2022年第6期)散文写作,就是我试图消弭外国文学和中国文学、学者和作家、专业和兴致等之间界限的一种努力。 中国的散文是一种与小说、诗歌和戏剧并列的文学体裁,这是汉语文学中的独有现象,汉语散文的历史灿烂辉煌,在中国文坛享有数千年的独尊地位,对于中国文字和文学的演变发展,对于中国人的文字表达方式、审美立场乃至世界观的形成发挥过难以估量的重大作用。汉语散文原本以灵动多变见长,然而时至21世纪,我们却发现汉语散文似乎反而显得“现代性”不足,缺乏体裁自身的进化动能。比如,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起,我们相继有过先锋诗歌、先锋戏剧和先锋小说,却一直不见先锋散文。散文可以用较为现代派,甚至后现代的笔法来写吗?我在收入这部集子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生的十个瞬间》等散文中做了一点尝试,试图用戏仿、引文、拼接等手法来丰富散文的表现力,通过把小说、戏剧和诗歌的元素引入散文来拓展散文的体裁间性。 我在这里特意按顺序标出此集中每篇文章的首发报刊和时间,并借此机会向当时发表这些散文的报刊主编和责编表示深深的谢意:《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生的十个瞬间》刊于《人民文学》2023年第1期;《“地下室”与“地下室人”》刊于《大家》2023年第3期;《明亮的林中空地》刊于《译林》2006年第7期;《穿透时空的托尔斯泰》刊于《北京晚报》2014年11月26日;《追寻契诃夫的足迹》刊于《长江文艺》2018年第3期;《梅里霍沃的秋天》刊于《北京晚报》2016年3月17日;《茨维塔耶娃和她的诗歌》刊于《山花》2020年第3期;《茨维塔耶娃的布拉格》刊于《十月》2019年第2期;《“你是我最好的诗”:茨维塔耶娃和她的女儿》刊于《新京报》2015年10月17日;《帕斯捷尔纳克:生活与创作》刊于《边疆文学》2020年第7期;《心灵的相会——茨维塔耶娃和帕斯捷尔纳克的书信往来》刊于《北京文学》2022年第10期;《抒情诗的呼吸》2019年10月18至19日在上海东方演艺中心演出;《巴别尔:谜团、瑰丽和惊世骇俗》刊于《新京报》2017年7月9日;《纳博科夫与蝴蝶》刊于《人民文学》2022年第1期。这些文章在收入此集时略有改动,主要是删去不同文章中相互重复的部分,并在体例上尽量保持统一。 2023年8月25日 于京西近山居 ★ 俄语文学研究和翻译专家刘文飞散文集 ★ 作者以学术研究和文学翻译中发现的好素材作为散文随笔的写作对象,用较为自由、较多感性的笔触来讨论比较学术性的话题,使得这本散文选兼具趣味性、可读性与知识性,拉近了中国读者与俄罗斯文学、中国文学与俄罗斯文学的距离。十四篇散文均曾在《人民文学》《译林》《长江文艺》等知名刊物上发表 ★ 俄罗斯文学如巍峨的山峰般威严,高不可攀,而学者刘文飞用自己的学术散文打开了解它的另一扇窗。契诃夫家的菜园、托尔斯泰与中国人的通信、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生的十个瞬间……作者带领我们以从未有过的视角了解俄罗斯文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