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谁寄锦书来--林徽因传

云中谁寄锦书来--林徽因传
作者: 卜可
出版社: 武汉
原售价: 29.80
折扣价: 17.60
折扣购买: 云中谁寄锦书来--林徽因传
ISBN: 9787558213458

作者简介

卜可,生于河南,现居北京。善于观望人生世态,她撰写的著作淡雅清新,文笔细腻。著有《林微因传》《张爱玲传》《纳兰容若词传等》。

内容简介

这是林徽因的人间四月天,亦成了我们所有人心 中为之神往的四月天。烟雨蒙蒙的清晨,轻轻推开一 扇窗,我们闻到诗意点点,看到绿意泱泱。柔情地泡 起一杯茶,清新的淡香徘徊唇齿之间。原来宁静如此 美妙醉人;原来我们在凡尘奔波疲命,为的都只是心 灵这片刻的停歇。 曾经有多少人视林徽因为梦中期待的白莲。她不 同张爱玲以文立身,不同孟小冬以艺傲世,但是她的 身世氛围却折射着一个时代的文化风尚。不管她一生 爱过多少人,犯过多少错,又经历了怎样的潮起潮落 ,人情繁复。她永远傲立于碧波之间,素雅的清香缠 绕身迹,温和如玉,生命的轨迹不曾有太多的放纵。 试想如若把张爱玲的凌厉、三毛的放逐、陆小曼 的决绝和张幼仪的柔弱都加在林徽因身上一点,她还 会叫人那么难以割舍吗?一定不会的!林徽因的珍贵 就在于她的温和与清脆。她的生命看似不招摇,却实 入人心;看似平淡安宁,却诗意真实。淡淡的,轻轻 的,相依相偎,不舍不弃。纷扰的红尘中,试问有几 个人不想有这样的红颜知己,不想轻寻她的痕迹。岁 月无情,时光流逝,都不能磨灭掉她的绝代风华,反 而在流水年轮的辗碾下更加迷人,清晰。 故去的是梦境吗?如果是,为什么能如此鲜活地 感觉到他们的存在;如果不是,为什么又扑朔迷离, 梦里水乡。透过这历史的尘埃,看到的都是失声了的 往事;想着未来,凡尘俗世里的故事是否早已写定结 局?花开花谢,风起云落,万事万物都有必然的归属 。点一方篝火,笑品残羹,红尘洪流里我们有我们停 息的港口。人生似乎一直都是这样的,偶然的背后有 着它必然发生的原因。 林徽因出生于天上人间,那灵动秀美的杭州。在 那里似乎每一口空气都带着飘逸,每一个微尘都凝结 着诗意。世人赞誉杭州为天堂的千年古城,曾经有多 少文人墨客对那里情有独钟,梦牵魂萦。这里有闻名 天下的西湖,有烟雨蒙蒙,有花红柳绿,当月色洒落 林间,我们不能不叹息,能降临如此美好地方的人是 何等的幸运。 1904年6月10日,杭州迎来了一个天使般纯净的 生命。她的到来是偶然,更是一场宿命的安排。就像 诗人说的,“用我三生烟火,换你一世迷离。”带着 美好的幻想,我多希望她的到来是为了履行前世的一 个约定。就像白娘子为了寻求她的许仙,而经历千年 修行,化身为人;净去一身仙术,挽起衣袖,下堂煮 羹。她快乐吗?为许仙付出太多太多,甚至被压于雷 峰塔下永无见日之时。她来人间辛苦走这一遭为的是 什么呢? 想来,人的来到都是带着使命的,有人为了爱人 而来;有人为了被爱而来。就像元好问大师把感情写 到了极致:“问世间情为何物,只叫生死相许,天南 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 更有痴儿女。” 碧水悠悠,依依远山,粉墙黛瓦,还有那独上高 楼,斜倚栏杆的一次等待;烟锁西子,石桥轻舟,长 堤杨柳,还有那素衣长发于斜阳巷口一次无心的回眸 。想到江南,想到林徽因,总能让人滋生出许多美好 的想象。 林徽因在烟雨的杭州度过了她的童年。如今她长 大的陆官巷已经不在,只有在杭州市花港公园西里湖 南岸,还矗立着她的纪念碑。纪念碑以青铜作诗笺, 将林徽因的剪影和文字透雕于上。透过湖光水色,映 衬着林徽因的空灵的倩影和美妙的文字。 光影怡怡可人中,和谐的轮廓,披着风露所赐予 的层层生动的色彩。无论哪一个巍峨的古城楼,或一 角倾颓的殿基的灵魂里,无形中都在诉说乃至于歌唱 着时间上漫不可信的变迁。 这些话,多像是数十年后,她说给她自己听的! 花港公园西里湖南岸的这座纪念碑,莫不是也在对后 人“诉说乃至于歌唱时间上漫不可信的变迁”吗? 林微因出身于书香门第、仕宦之家。祖父林孝恂 是光绪十五年己丑科进士,曾留学日本,历任浙江省 海宁、金华、孝丰各州知县,参加过孙中山领导的革 命运动。祖母游氏典雅高贵,是个端庄贤惠的美丽女 子。 父亲林长民,擅长诗文、工于书法,二十一岁中 了秀才,入杭州语文学校学习英文和日文,三十二岁 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回国后历任南京临时参议院 秘书长、北洋政府司法总长等职。 说起书香门第里的小姐,总觉得那该有一个深宅 大院,锁着人,锁着清冷的深秋。那里的空气会有诗 情画意,繁星点点,但不会充斥着自由和自主。蝶飞 莺舞的清晨,小姐们拿着一卷书,望着被篱笆爬满的 高墙,长久沉思。那里有的是寂寞的灵魂,空灵的幻 想。迎接她们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夫为天,子 为命,终日生活在自己单一的世界里,像依附的青藤 ,看似平静,实则悲哀。 P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