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群言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22.50
折扣购买: 东渡东渡(散文集)
ISBN: 9787519301293
红孩,中国散文学会常务副会长,知名散文家、文学评论家,致公党中央文化委员,《中国文化报》文学副刊部主任,曾出版散文、小说、评论8部,其文艺评论获得第22届中国新闻奖、第二届全国冰心散文奖。主编中国散文大系10卷,中国年度散文选,并担任《散文家》杂志主编、《中国散文报》常务副总编辑。
由此,我对传奇的荞麦园美术馆馆长荞荞不得不 刮目相看。 参观完美术馆,荞荞把我们带到一神秘处,说要 让我们看她的镇馆之宝。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任何一 个藏家都会拥有一两件自己稀罕的物件儿,有的是古 玩,有的是字画。荞荞不说,我还真猜不出她葫芦里 究竟卖的什么药。 “啊,一条大船!”借着午后刺眼的阳光,我被 眼前呈现的一条七八米长的木船惊住了。走到近前, 只见船头的下方写着“东渡船”三个字。我问荞荞, 这东渡船是什么意思?荞荞说,这条船是她从陕北老 家搬来的,你可不要小看这条木船,1948年3月毛主 席率领中央前委机关800多人东渡黄河到山西就是坐 的这条船,当时荞荞的爷爷就是老船长。 这条船太神奇了!听着荞荞的叙述,我的双手不 由得轻轻抚摸起船儿来。说来也巧,我背的帆布书包 正好是印有毛主席画像的那种为人民服务的军挎包。 一旁的荞荞说,您可真神了,想不到您竟然把毛主席 他老人家请回来重新坐龙船。我说好啊,于是我把书 包背正,坐在船头,和荞荞一起照了一张难忘的合影 。 离开龙船,我问荞荞:“你爷爷还健在吗?这条 船为什么能保存得这么完好?” 荞荞指着墙上的一张毛主席东渡黄河的照片说: “主席身后的那个船公就是我家爷爷,他早已去世了 。爷爷去世前,一直惦念着这条东渡船,他特别叮咛 我们后人们一定要保护好。” “东渡船看来是你们薛家和川口人的一种情结, 其中既有对领袖对红军的无限深情,也体现着陕北人 的纯朴、善良,重情重义。其中.也包含着一种信念 !” 对我的话荞荞没有接话。我知道,在陕北人的心 里,这是一个复杂的话题。是啊,自1948年3月23日 毛主席率领中央前委机关东渡后,他再也没有回到养 育他和红军13年的陕北。陕北的人民不理解,这究竟 是为了什么呢? “如果有可能,我真想到你的家乡到毛主席东渡 的地方去看看。”我对荞荞说,也对自己说。 “好啊,红色的孩子游览红色的圣地,这本身就 充满神奇。”荞荞说。 东渡,东渡,何时我能到川口亲眼看到毛主席东 渡的渡口呢? 回京不久,恰逢一个作家采风团赴延安、榆林采 风,我二话没说表示一定去。到达绥德、佳县后,在 白云山参观空隙,我查看了一下地图,发现此地距毛 主席和中央前委机关东渡渡口只有几十里,于是我就 对当地的一个领导提出,能否安排一辆车送我到吴堡 的川口毛主席和中央前委机关东渡渡口去看看。那位 领导说,渡口没有什么好看的,只有一块不大的纪念 碑。“不,哪怕只有一块石头,我也要亲眼看一看! ”我坚定地说。见我如此,那位领导便特意安排一辆 吉普车送我。 汽车在崎岖的山路奔驰,两边的山峁峁上长满了 枣树、谷子和土豆。五六年前,我曾到延安的延川乾 坤湾去采风,那也是一个枣儿即将成熟的季节,回来 后我写了散文《乾坤湾的枣林》。“我们陕北的土地 很贫瘠,只能种这些不值钱的东西。”司机见我那样 地热爱陕北的黄土地,他一脸淡然地说。 “你们这里不是有很多的油田、矿山吗?”我不 解地望着司机,说。 “有是有,那也是富裕了极少数人。老百姓沾不 了多少光!” “除了种地,没有别的收入吗?” “没有,一般靠年轻人到外边打工。” P3-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