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青岛
原售价: 59.00
折扣价: 31.90
折扣购买: 小孤独
ISBN: 9787573615688
林少华,著名文学翻译家,学者。祖籍山东蓬莱,生于吉林九台。毕业于吉林大学研究生院。曾在暨南大学、日本长崎县立大学任教,现为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兼任中国日本文学研究会副会长,青岛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外国文艺》编委等职。居青岛。著有《落花之美》《乡愁与良知——林少华散文百篇》《高墙与鸡蛋》等。译有《在世界中心呼唤爱》《相约在雨季》《挪威的森林》,以及《心》《罗生门》《雪国》等日本名家之作凡七十余种。广为流布,影响深远。无论翻译或创作,文字之美、意境之美、情思之美始终是其明确的指向和追求,笃信美的不二与永恒。
乡愁,诗和远方 “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这样两句看似平常的歌词前 不久在微信圈蹿红,人们争 相传诵。或许因为我算是搞 文学的,长相也能多少冒充 诗人,一次在讲座会场,另 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我被两 次问及“诗和远方”,问及这 一蹿红现象的起因和背景。 是啊,在这不妨说是苟 且成风和“娱乐至死”的时代 ,为什么“诗和远方”会蹿红 呢? 作为起因也好背景也好 ,我首先想到的是“物极必 反”那句老话。改革开放三 四十年来,人们的生活由贫 穷而温饱,由温饱而小康, 由小康而逐渐富裕——基本 是在形而下的物质生活追求 层面风风火火一路打拼、一 路狂奔,并且取得了举世公 认或举世眼红的成功。一句 话,咱们阔了!可问题是, 阔就幸福了吗?吃多了,大 腹便便;喝多了,头昏脑涨 ;玩多了,人困马乏。有形 之物的占有同幸福指数的提 升未必成正比。于是,人们 开始把目光投向形而上的精 神层面——投向美、投向诗 、投向远方。不用说,诗大 多指向远方,远方大多充满 诗意。且看唐诗(唐诗中, 远方往往与水相伴):孤帆 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 流(李白)/两岸猿声啼不 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 清溪何处边(张旭)/潮落 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 州(张祜)。再看宋词(宋 词里,远方每每写作“何处”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 ,晓风残月(柳永)/何处 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 窗残月(曹组)/望碧云空 暮,佳人何处,梦魂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