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自我之建立—唐君毅人生哲学系列

道德自我之建立—唐君毅人生哲学系列
作者: 唐君毅
出版社: 九州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24.40
折扣购买: 道德自我之建立—唐君毅人生哲学系列
ISBN: 9787510888199

作者简介

唐君毅,学名毅伯,一九〇九年生于四川宜宾,中国现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哲学史家,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毕业于中央大学哲学系,曾任中央大学哲学系教授、系主任,江南大学教授兼教务长。与钱穆、张丕介联合创办新亚书院,并任教务长兼哲学教育系主任。香港中文大学成立后,受聘为哲学系讲座教授兼哲学系系务会主席,并被选为中大第一任文学院院长。一九七八年二月病逝于香港,后落葬于台北观音山朝阳墓园。

内容简介

本书原是拙作《人生之 路》十部中之三部。因此三 部文字体裁相近,内容思想 ,照应较密,可合成一全体 。故分出名为“道德自我之 建立”。其余七部中之五部 ,改名“人生之体验”。已交 中华书局印出,读者可参看 (按其中之一部名“物质、生 命与心”,后发表于《心物 与人生》一书,又一部名“ 意味之世界”,发表于三十 三年之《哲学评论》)。 本书之写作,原非为人 ,而是为己。只缘我自己, 时不免精神不安,颇少天君 泰然、海阔天空之景象。常 念一切精神之不安,皆由陷 于现实自我,不能超拔。而 我若干年来思想之结果,已 使我深信形上界之真实自我 之存在。在此思想与生活之 矛盾间,故我常欲有以自责 自励,以改造自己之过失。 我在作此诸文时,复正当数 年前,精神最不安之时。每 独步空山,临旷野,天高地 迥,觉宇宙之无穷,怀古思 来,嗟吾生之悠忽。念平生 所学,到此竟无受用,何以 为人?于是将昔日所思,而 切于自己之生活者,写成此 书。恒中夜起坐,一灯荧荧 ,遥望星月,炯然与吾心相 照,顿觉万感俱寂,灵光炯 露。书成,藏诸箧中,本未 示人。然每当悔吝复生之时 ,即展卷自读,总能使庶几 之志,揭然有所存,侧然有 所感。前年冬《理想与文化 》创刊,乃陆续在该刊发表 。发表以后,他人亦多有读 之,而有所感发者。以友人 牟宗三、周辅成、李源澄诸 先生之鼓励,乃决定一并付 印。 我最初之所以不想发表 此书,是因此书全是自己一 人说话,书中对一理,虽亦 曾反复辩论,然通通是自己 与自己之敌对思想相辩论。 写作时既根本未想着我以外 之他人,故亦不必能切合他 人,解答他人之疑问扩本书 于道德哲学上之不同学说之 本身,既无所叙述与讨论, 则他人对我此书中所表现之 思想,亦难清晰把握,所以 我不发表。四年来,亦屡欲 将此书中之思想,以另一形 式表达,加上对不同学说之 叙述与讨论,并把节目增详 ,再提出可能引起之问题, 加以答覆,使之更能切合他 人。但始终未能动笔。到了 现在,虽我仍有此志,然而 我已深自怀疑,我所欲写另 一书,纵然写成,其价值即 使可代替此书,但其对人之 好处,是否多于此书,亦是 问题。我现在要自己提出理 由,来为此书写作之形式, 作一番辩护。 我此书写作形式之一切 缺点,都是由于它是为己而 非为人。但是我近又觉到正 因其写作时不是为人,而是 为己,所以有其不可替代之 价值。因我深信道德的问题 ,永远是人格内部的问题; 道德生活,永远是内在的生 活;道德的命令,永远是自 己对自己下命令,自己求支 配自己,变化自己,改造自 己。人必需要在自己真切的 求支配自己、变化自己、改 造自己时,才能有真正的道 德意识之体验。一个人希望 他人有道德,而对人讲道德 ,亦只能出于自己之真切的 成己成物之道德意识——这 一种道德意识当然是最高的 。如其不然,其对人讲道德 之动机,可根本是不道德的 ,如出于为名、为利、好胜 之私。一个人如出于为名、 为利、好胜之私,而为人讲 道德,其所讲出的话,亦不 必即是错误,更不必即使人 不道德;然而此种话说出时 之情味,与话中之思想内容 ,必使人有不谐和之感;同 时不能真正感发人之道德意 识。然而我写此书时,至少 自己是确想支配自己,变化 自己,改造自己,我相信其 是出于一种相当真切的道德 意识的。我写时,除了激励 我自己以外,是别无目的。 我自然无那种要感发他人之 道德意识,或成己复成物, 而为人立言之道德意识,然 而我亦无低于完成我自己之 道德人格以下之目的。诚然 ,因我自己修养不足,我人 格之种种缺点,必然仍反映 于我写此书时之心境,而流 露于文字之中。然而至少在 我当时之自觉之中,我之动 机是纯洁的。我在写此书时 ,未讨论到与我思想不伺之 各派学说,同时我亦无与别 派学说敌对之意识,因而无 任何争胜之意识。就我个人 来说,那时精神的不安,是 一特殊的不安,其渴求一道 德理想,来支配自己之心之 强烈,是后来所少有的。我 不能保定以后还有同样特殊 的精神的不安来刺激我,使 我有那种强烈的道德意识; 我同时不能保定我如果以后 要作一与不同派道德学说, 讨论是非的道德学书,绝对 能免除由敌对意识,而引起 的争胜心。P1-3 此书出版后,获教育部颁第一等奖,后唐君毅先生谦辞,以第一等奖让予其所从学之汤用彤先生。吴稚晖先生为此书遴选时所写审查报告称:“作者平日研究哲学,必甚详博,故参考材料,虽未一一标明,能想见其详赡,结构完善,创见颇多,有独立体系,自成一家学说。自身叙述有系统,改进旧说多贡献。……全书回环发挥,精义络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