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往事

东京往事
作者: [日]松原岩五郎
出版社: 四川人民
原售价: 76.00
折扣价: 44.90
折扣购买: 东京往事
ISBN: 9787220131660

作者简介

松原岩五郎(1866—1935):日本明治时期人,是一名小说家、社会新闻记者。他在成为记者后,深入观察并记录了东京下层社会生活,以贫民的视角展现了东京的另一面。

内容简介

一、贫民区的夜景 天色将暮,踏入黑暗世界的时刻终于来临。既然我已下定决心,哪怕刚成为穷人,尚不知如何谋生,也还是拖着流浪之躯,自上野的山坡缓步而下。很快,眼前出现如下的场景:分割出租的长屋[ 长屋:一种联排房屋。有很多房间,通常被分割出租给许多户人家。类似我们说的大杂院、群租屋。——本书注释皆为译注。]宛如蒸汽火车的车厢,形成东西长、南北短的交错斜线,左边是寺院的墓地,右边与町家[ 町家:商人居住的房屋。面向马路的一面是商铺,铺子后是私人住宅。]相连,呈凹字形或凸字形,这里就是府下[ 府下:此处指东京府内。]十五区内,废弃房屋最多的的贫民窟,从下谷山伏町绵延至万年町、神吉町,作为最底层人士的生活区域而为人所知。 穿过町家,迈入这片贫民窟,能看到无数怪异人士[ 本书出现的某些描述用语现在看来含有歧视意味,但当时人们并无这种意识。译文中尽量保留。]刚从城里打完工回来。有人背着鹤嘴镐,有人带着便当,有人穿着汗湿的劳动服,有人穿着建筑行业的外套,有的三五成群、赶去熟悉的饭馆吃晚饭;他们就是所谓的日薪工人,干一天活儿能赚十八钱[ 钱:做货币单位时,一钱即一文;做重量单位时,一钱为一贯的千分之一,约3.75g。]。后面有对饱经风吹日晒、皮肤发黄的人力车夫妇,用仅有的手巾包住孩子的肚皮,那模样在黄昏里尤为凄楚可怜。再往后,一对十二三岁的贫穷少女迎面走来。姐姐抱着三味线,妹妹手持扇子,头戴草笠,两人一边往家走,一边计算今天挣到的钱。之后,以清理烟枪[ 这种职业名为“罗宇屋”,专门为顾客清理烟枪的金属部分,并更换中间那截用久堵塞的竹杆。因为竹杆来源于老挝(ラウス)的黑斑竹,故称这种竹杆为ラウ(日文中写作“罗宇”)。]为生的老头蹒跚而过,换木屐齿的老头、耍把戏的糖果小贩、几个买罐子的女人、收废品的人、往来行商也陆续走过眼前。此外,还有该贫民窟独有的幼儿艺人——角兵卫狮子舞表演者,吃着煮螃蟹、炒高粱籽,拖着疲惫的步伐在班主的带领下回家。 进出贫民窟的要冲,是町家前面的十字路口。此刻,河岸商人卸下担子开始张罗生意,蔬菜店在门前木板上摆出白天卖剩的茄子、黄瓜、土豆、芋头、蒟蒻、莲藕等,水产干货店则售卖咸鲑鱼、干鳕鱼、乌贼干、青花鱼干、鲹鱼干和柿饼串儿。正对面的腌菜店摆出快过期的腌萝卜干、腌茄子、辣姜与梅干,一堆只要一百文。隔壁居酒屋前,烤鸡肉串、烤乌贼、烤玉米的香气飘满整条街道。应贫民需求而生的旧木屐店、废品店、旧衣店,夕阳之下,显得异常热闹。 经商者中,以黄昏河岸的鱼店手段最为高超,男人切开鳄鱼、金枪鱼,杀好鱼、鲣鱼,女人从旁端出蒸好的蟹,小童忙着挑虾装盘并用奇怪的方式大声报数。许多人等在店外头,想买几片新鲜鱼肉或些许肉糜回家,也有人欲买些生鱼片,另有围观者自四面八方涌来,将这里围得水泄不通。 油烟从一家家店铺里钻出,衬得这最黑暗之地的夜景一片繁荣。居酒屋里坐着许多喝酒的卖苦力者,饭馆里也有无数下等客人混杂其中,勉强能称为曲艺场的下级表演场里坐满男女老少,舞台之上表演的回响频频在室外扩散,吸引着行人入内观看。刚成为贫穷人士的我,对这片热闹视若无睹,径自往更黑暗处走去。就在这片夜景的尽头,一盏熏黑的灯挂在房檐下。那里就是柴钱旅店[ 柴钱旅店:日文写作“木賃宿”。一种简易旅店,只需要支付自己做饭用的柴钱便可居住。],大量底层人士的混居之所。想来,我在这所贫困大学的第一课,就是先进入这鱼龙混杂的洞穴,观察里面的各色人物,他们应该能代表贫困天地的部分特点。思及此,我信步走进了那家旅店。 明治时代纪实文学杰作 一部繁华大都市贫民求生指南 一部明治东京下层社会百科全书 随作者一同潜入东京最黑暗之所在 窥探繁华背后饥寒之窟及贫民百景 体味明治东京贫苦众生的喜怒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