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北京
原售价: 35.00
折扣价: 20.70
折扣购买: 简易哲学纲要(精)/大家小书
ISBN: 9787200120752
蔡元培(1868年~1940年),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浙江绍兴人,**主义革命家和教育家,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也是我国近代民族学研究的先驱。1916年10月,四十八岁的蔡元培因教育总长范源濂电请回国就任北京大学校长。高举“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支持新文化运动,提倡以美育代**,其美学思想对整个思想界和教育界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为发展中国新文化教育事业、建立中国资产阶级**制度做出了重大贡献,堪称“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这个问题的答案,或主张一切知识、都由外界的 经验得来的,这是经验论。或主张一切由理性的思维 起来的,这是惟理论。自近世哲学*初的世纪培根、 笛卡儿以至十八世纪末年的哲学运动,**为经验论 与惟理论争辨所充塞。其导人认识论于近世哲学的, 是洛克的学说。他承认经验有两种源头,一在内,一 在外;一是反省自身作用而得的,一是用感官接触外 界而得的。而他却排斥惟理论的“本有观念”说。用 两种论调:一是说若观念是心的本质,就应凡人一样 ,然而不合于多数人意识活动的状况。一是说既视心 的概念为意识为同一.即不容有无意识的本有观念存 在。然而经验论亦不能不承认知觉所与的材料,待加 工而后为认识。所以洛克也以为感官内容的发展,与 内界知觉的被意识,均不可不借助于心的作用及能力 。他对于认识上合理的要素,固已承认了。而他的后 继者一部分,又以为内界知觉的发展,也不可不有外 界知觉的预想,因而力主认识内容专属于外的知觉。 若是把洛克所归功于心力的,都视为外的知觉所给予 ,那就转经验论而为感觉论,把一切认识内容,都认 为发生于官能了。这种感觉论,是因意识内诸要素的 并存,而演绎为认识上诸要素间所牛的一切关系。无 论何等关系,凡在诸要素间所能行与当行的,都是依 属于要素的。果然,就不能不遭一种批难,例如*简 单的关系,如比较、区别等,决不能从单个的或总数 的要素上求出,而多分是特别新加的。 反对经验论的惟理论,欲以所*材料的综合、加 工关系,悉归诸精神作用,而且即以综合的形式为原 始认识,即本有观念。文艺中兴时代的新柏拉图派与 笛卡儿派均有此倾向。笛卡哲学,本念为论哩上直接 自明的真理。而他的后继者却认为心理上发生的。于 是意识的表象,不视为现实的,被予的,而认为潜在 的,如来勃尼兹《人知新论》所证明的“无意识的可 能性”是了。于是经验论与惟理论,因两方间争点渐 消,而互相接近。经验论者承认知觉材料,不能不有 待于心力的加工,而后成为经验。惟理论者也承认关 系形式,固然根于理性,而不能不以知觉为内容。来 勃尼兹取近世经验论所反复声明“既不存于感官的, 决不存于知力”的成语;而加以“但知力自身除外” 的但书,是说明他们结合之枢纽的。 心理上相反对的经验论与惟理论,若用论理的意 义来考核他们相反的根柢,就容易明了。经验论所主 张的,一切知识都从各别的经验得来,而惟理论所主 张的,在从本原的普遍命题求一切认识的根原。然我 们的知识,决不止各别的经验,而*无经验的普遍性 ,也是难以建设的。人类的认识,常常由各别与普遍 的互相错综。在论理上,由各别的而升到普遍的,是 后天论,是经验论所注重的。由普遍的而降到各别的 ,是先验论,是惟理论所注重的。经验论虽反对** 的先验论,而不妨承认相对的先验论,因为彼既由特 别的而求得普遍原则,那么就说先验的普遍原则,可 以演绎到各别问题,也有可承认的理由。惟理论既由 普遍的而进向各别的认识,则对于各别经验的要素, *不能不顾,尤为显然。 这样看来,经验论与惟理论的互相反对,都是从 心象发生的一点来解释认识问题,都没有什么结果。 有一个很明白的比例,我们若要定一种判决的是非, 决不能但问这个判决是怎样来的。凭着心象发生的手 续,决不足以判定这表象是否真理。心理主义偏重于 心象成立的原因,实是幼稚的见解。自康德以后,在 认识论上,不是判断作用生起的问题,而是判断论证 的问题。不必随心理的法则而求事实关系,乃随论理 的规范而求价值关系。不是认识的起原问题,而是认 识的适当问颢了。P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