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文史
原售价: 62.80
折扣价: 38.40
折扣购买: 老青岛(民国趣读)
ISBN: 9787520505796
苏雪林:栈桥灯影 这座栈桥,位置于青岛市区中部之南海边沿,正当中 山路的终点,笔直一条,伸入青岛湾,似一支银箭,射入 碧茫茫的大海。 青岛栈桥,本不止一座,这座栈桥的全名是“前海栈 桥”,示与那个位置于胶州湾里的“后海栈桥”,有所区 别。不过前海的这一座历史久而工程大,又当繁盛的市区 ,游人对它印象比较深刻,故称之为“栈桥”而略去其头 衔,有如西洋人家之父子,缩短名字的音节,以表亲昵, 这座栈桥居然成为秃头无字之尊了。 说这座栈桥历史久,工程大,绝非夸张。它正式诞生 之期为前清光绪十六年,距离目前,已有四十余年了。那 时北洋海军正在编练,李鸿章命人在青岛湾建筑此桥,以 供海军运输物资之用。原来桥身是木架构成,德国人占据 胶州湾,改用钢骨水泥建筑,全桥长420余米,分南北两段 ,南段钢架木面,北段石基灰面。我国收回青岛以后,将 南段也改为钢骨水泥,于桥之极南端,添筑三角形防波堤 岸,桥面成为“个”字形,全桥之长为440米,还有座八角 形的回澜阁,立于这“个”字形的桥头,游客登阁眺望海 景,更增兴趣。 栈桥的北端,又有一座栈桥公园,比起中山公园的规 模,这只算袖珍式的,但景物幽蓓可人意,设铁椅甚多, 给予晚间来此纳凉的市民以不少的方便。 我们走到栈桥的南端,伫立在那防波堤上。新雨之后 ,乌云厚积,不知是哪一只无形的大手,把淋漓的墨汁泼 在海面和天空,弄得黑沉沉的,成了吴稚老的漆黑一团的 宇宙。海风挟雨意以俱来,凉沁心骨。空气这么潮湿,整 个空间,含着饱和的水点,似乎随时可以倾泻而下。我们 想今夕看月已无希望,那么赏赏栈桥的灯光,也可以慰情 聊胜。 栈桥两边立着两行白石柱,每一柱头,安设一盏水月 灯,圆圆的,正像一轮乍自东方升起淡黄色的月亮。月亮 哪会这么多?想起了某外国文豪的隽语:林中的煤气灯, 是月亮下的蛋。现在月亮选取东海为床,将她的蛋一颗一 颗自青天落到软如锦褥的碧波里。不知是谁将这些月蛋连 缀在一起,成了两排明珠璎珞,献上海后的柔胸。海后晚 卸残妆时,将璎珞随手向什么上一挂,无意间却挂在这支 银箭上了。 黝黑的天空,黝黑的海水,是海后又于无意间挂在银 箭上的一袭黑绒仙裳,明珠为黑裳所衬托,光辉愈灿烂逼 人。两排灯光,映在海波上,跃荡着,拉长着,空中的珠 光与水中珠光融成一片,变成万条纠缠一起的珠链了。我 们立身桥上,尚觉景色如斯美妙,从远处瞻望我们的人, 哪得不将我们当作跨着彩虹,凌波欲去的仙子? 残夏的海洋气候,有似善撒娇痴的十四五女郎,喜嗔 无定。我们出门时,清风送爽,天边已露出蔚蓝的一角, 谁知到了桥上,我们所盼的冰轮,却又埋藏于深深的云海 。不过看到了栈桥上的灯影,觉得月儿不升上来也好,她 一上来,这一片柔和可爱的珠光必被她所撒开的千里银纱 一覆而尽,岂非可惜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