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上海文化
原售价: 20.00
折扣价: 12.80
折扣购买: 一味一世界(2每一种食物都值得用心品尝)
ISBN: 9787553505657
带鱼颂 小时候,读书成绩优秀,评到区一级的“三好学 生”。当年还有一场考试呢,有道题目是“请试述红 烧带鱼的做法”。 我虽然从小对吃东西的兴趣最大,但真正走进厨 房操作一番,也要等到二十五岁以后,学生时代的我 ,只是知道红烧带鱼怎么好吃罢了。结果下笔时,糖 醋酱油皆没少放,却忘了要把带鱼先煎一煎。 当今,不煎照样做得出红烧带鱼,用那种设定好 程序的烹调锅,把带鱼和调料放入,等个二十分钟即 成。当然严格意义上来讲,煮的成分多过烧。 带鱼,绝对是上海人最喜欢的食材之一。有个传 说,旧社会黑帮绑人,开赎金前先拿一盘带鱼给肉票 吃,猛挑中段下筷的富极有限,榨不出什么油水,要 是只拣头尾入口,多数是真正懂吃的有钱人,可以狠 狠敲上一记竹杠。 不可尽信,但是上海人确实吃带鱼吃成了精,上 海主妇皆知,去菜场,一定要挑东海带鱼下手。 很难用语言形容到底胜在何处,要等你一一试过 渤海、黄海和南海的带鱼,就知道大家为什么偏好东 海带鱼了。其实台湾海峡的带鱼也相当不错,不过上 海的市面上从来没有出现过。 多的是所谓非洲带鱼,很容易分辨。东海带鱼皮 带般宽,像银子那么闪闪发亮;非洲带鱼生得粗相, 色泽暗淡,尤其一对鱼眼,黄中带红,犹如鬼怪。 新过门的媳妇没有经验,看非洲带鱼体大肉厚, 又价廉,以为买到好货,回去必然被婆婆笑个半死。 只有东海带鱼才入我们的法眼。上海人中,宁波 后裔最多,天生有料理带鱼的DNA。 新鲜的货色拿来清蒸,江浙的清蒸不下酱油,鱼 身用盐擦之,吃时点米醋,学广东人淋蒸鱼豉油亦佳 。 烧起来变化可就多了。红烧、糖醋、茄汁,或者 以雪菜煨成半汤,加酒酿干烧等等皆宜,冬季和萝卜 丝同煮,天下美味。北方人甚至把红烧带鱼去骨,用 烙饼包了大嚼,吃个过瘾。 但所有的烧法必须经过煎的那一关。“食家饭” 俞沁园姐姐曾经详细地介绍过其中的诀窍,我没办法 写得更好,干脆照抄如下: “将带鱼洗净,加葱姜、黄酒杀腥,放在竹篦匾 箩里晾干表面。传统铁锅放在火上千烧,烧至青烟四 起,转中小火,倒少量油,下带鱼慢煎。不要急于翻 面,稳稳地等一面煎黄了再煎另一面。鱼表面的充分 干燥和热锅至大量冒烟,是煎鱼不会粘锅的两大关键 。” 东海带鱼里有一个特别的品种,叫做油带鱼,顾 名思义含油量极高,吃起来千万不要去鳞。所谓的鱼 鳞,只是习惯上的叫法,此鳞非鳞,而是一层脂肪形 成的表皮,营养价值甚高。 姐姐还说,冬天时宁波人将油带鱼抹盐和白酒, 用晨昏的阳光晒至略出油,与火腿有异曲同工之妙。 几乎失传了,我就没有试过,但听起来这种和发酵打 交道的吃法,确是宁波人的手笔。 另有带鱼松,也没人做了。姐姐一直念念不忘想 着还原,真是个名副其实的带鱼痴。 1959年,曾经有本《带鱼食谱》发行,早已绝版 ,也被姐姐搜罗到。书上记载六十多道带鱼菜,什么 心思都花尽了,大概是那年带鱼大丰收,急就章写本 菜谱打开销路吧。 日本人也吃带鱼,烤、煎或者煮。能不能刺身? 也不是不行,但带鱼出水即死,体内的油脂容易变质 ,想生食,只有渔船上办得到了。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