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原售价: 27.00
折扣价: 17.60
折扣购买: 直面医事危机--住院医师的人生大考
ISBN: 9787567906860
李飞,北京协和医学院人文学院教师,人类学博士。医学人文精神的倡导者,医学发展与人性契合的探索者。在百年协和医学殿堂里与未来的好医生同行。
北京的初夏。炎热的气息悄然而至。整个城市即 将陷入“热情高涨”之中。 在这样的季节里的一个午后,恰巧在等人的期间 ,在某医院的一个外科诊室里.我看到了这样一幕: 一位年轻女士坐在医生旁边,手里拿着厚厚的病 历,向医生诉说着自己的瘸隋。 她于两个月前在另外一家医院做过手术,以治疗 她的甲状腺癌。但是,术后复查效果不好。她的身体 里面正在滋生着癌细胞。她说已经发现11个癌细胞( 应为11个淋巴结阳性),当她又一次重复说到这个数 字时,我似乎能看到在她身体里面躁动着的小小的癌 细胞。 她反复央求着面前这位医生,为她做第二次手术 :“里面的癌细胞要是跑得哪儿都是,可怎么办啊? 我的孩子还小……”听声音,看侧影,这是位年轻女 士.如此一说。是位年轻妈妈。 她身边站着的男士肯定是她的丈夫,他戴着眼镜 ,身体微微前倾着,表情专注、紧张、严肃。能感受 到他也如同他的妻子一样,想寻求医生的良策,而不 是被癌症无情地“宣判”。似乎是,一旦听到医生说 出能够让他们感到宽慰的话,就可以确保将自己和孩 子今后人生旅途的车票继续握在手里。 这位女患者不断地使用医学术语,想必在求医的 过程中,对于甲状腺癌的知识已经相当丰富了。而这 也是现如今医疗的一个特征,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 口口相传等方式获得大量医学知识(准确或错误)。她 继续重复病情和意愿,情绪已经稍显急躁起来,“大 夫,我现在是不是已经甲亢了?每天下午三点我都饿 得不行!”说着,平伸出自己的双臂,说胳膊到现在 还是木的。 她说,曾经在一起接受手术的谁谁谁(病友们), 都没出现她的问题。 她几乎是在不停地说,医生只好在她话语的间歇 里,向她解释着,化疗药物的作用机制,再次手术面 临的困难。语速相比她要慢很多,似乎是有意在平复 她的情绪。 我这个旁观者都已听得出,女患者在说车轱辘话 了。 期间,她的丈夫始终静默一旁,表情如一。就像 是他对妻子的病情全都了解,听着妻子的叙说,他以 无言表示确认;对于医生的意见,他则是满满、深深 地期待着。 医生的话虽不多,但是这位医生非常清楚病人的 期待。果然,医生仍以较慢的语速说道:“你别着急 ,你这个病不影响寿命。” 我猜想,无论医生对患者讲多少话:手术做法、 药物机制、可能的并发症等内容,都不如这样一句话 最中用了。 最后,我听得出来,问题的焦点在于,女患者希 望再接受手术以彻底清除癌细胞;医生认为,这与上 一次手术的时间距离太近了,对她是不安全的;她还 年轻,一旦发生并发症,就可能是一辈子的影响。 换句话说,如此“积极”的治疗当下的这个病, 长久来看,是不划算的。 在这有些冗长的谈话期间,医生取纸巾擦了把脸 。他刚刚结束上午的工作不久,根本没有休息就又开 始面对新的一大拨病人。在炎热开始的季节,患者的 “热情”着实让医生“汗颜”。 女患者终于起身离开。看到了正面,我注意到她 的眼睛是明亮的,同时,也是忧伤的。 这个故事里的疾病是容易诊断的甲状腺癌;然而 ,治疗疾病的过程,看来不那么容易。其中,包含了 医学的不确定性、疾病的复杂性、就医的选择、手术 时机、并发症、患者的生理与心理、家庭责任及医患 交流等。 由此看来,在这诸多因素里面,疾病的诊断似乎 成了相对简单和初始的环节。 不知,这位医生会在病历上如何书写。P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