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长江文艺
原售价: 42.80
折扣价: 25.30
折扣购买: 我有一切的美妙
ISBN: 9787535491633
尔尼,四川成都人,现居法国。毕业于成都美院油画系,在法国完成艺术硕士。现为独立电影导演、撰稿人和摄影师,曾为《城市画报》《Kinfolk》《南方**》《生活月刊》《私家地理》等知名报刊撰稿。她在学习工作之余满世界晃荡,曾在NGO工作,给印度孤儿院感染HIV的小朋友上课,去采集*壁采蜜人、斗牛士画师、艺术家的奇妙故事。2014年到2016年每年的夏天,她*邀参加欧盟***发起的“遇见奥德赛”帆船航海艺术项目,与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奔赴一个月的航海冒险。现致力于欧洲重要文化艺术节的中外文化交流工作。同时与路易威登、施华洛世奇、巴黎时装周、戛纳电影节等合作。
一个爱情故事 那年我刚满20岁,读大学,画油画,每天的生活 都是昨*的重复。我做着别人强加给我的梦,学校的 梦,父母的梦,众人的梦。我的未来仿佛是一扇既定 的光明大门,无可奈何,也无从选择。那扇大门里的 光芒是那么高尚,照耀着我,也刺痛着我,让我只想 寻找光芒之下的阴影。 我在光芒中成长,在光芒中陷落,在光芒中寻找 着自己的影子。我如同柏拉图《理想国》中那个山洞 里的人。从小到大,我总是不知所措,当我看到身旁 的人结众扎群,分享众人荒唐的快乐,而我只能在光 芒下对影成双。我有我的嫉妒,却不知道在嫉妒什么 。*多的时候,我像个舞台上孤独表演的小丑,对隔 离在台下的观众嗤之以鼻。生活单调得仿佛可以一眼 望穿,从生到死,如死水微澜。我不知道我能够做出 怎样的改变。 那年春节,在成都寒冷的冬天里,我对自己说, “一定要去什么地方”。那个“什么地方”也许是心 灵的某方净土,也许是世界的某个角落,它是青春的 某种绮丽的梦想,也是对现实的某种挣扎。没有疯狂 过、心碎过、迷失过的青春也许不该叫作青春。 很快,我决定出发,前往与云南接壤的老挝。我 乘上除夕夜晚飞往昆明的廉价班机,隔天又搭上开往 琅勃拉邦的长途夜班车。我期望在面对这样的未知之 后,未来的我将不再惧怕,不再担忧,不再卑躬屈膝 ,也不再养尊处优。 然而,刚刚到达琅勃拉邦的第三天,一场灾难就 毁灭了我所有的期望。 上厕所时,我把随身携带的包留在了房间里,回 来后发现所有的现金被盗了,我的身上只剩下二十多 块钱,也没有信用卡。我找到老板娘哭诉,由于我的 英文讲得很烂,她还以为我失恋了,同屋的人也不愿 意帮助我。我像一个*望的*害者,所有的人都像是 帮凶。我哭了整整**,脸都哭肿了。 第二天,隔壁房间来自成都的小伙子听到我的哭 声,跑来问我发生了什么事。 “那你怎么办?”得知原委后,他问我。 还能怎么办?此时的我连房钱都无法结清。 “去警察局吧,然后被遣送回中国。从此被父母 、老师、同学、好友扣上大笨蛋的帽子,留下心理阴 影,一辈子不再出国旅行。”? 他听后笑了一下,二话不说就把身上一半的现金 分给了我。我们只认识**而已,没有留下电话,只 互相加了个豆瓣。吃过早饭,他就像风一样地离去了 。此时,我才知道,什么叫作江湖义气。数了数,一 共1200块钱,这足够救我的命了。 这时候,我的旅行才真正开始。 没有钱了,贫穷的限制反而让一切拥有*多的可 能。在丢钱之前,我已经买好了从万象回昆明的机票 ,离那时还有两个星期,这意味着接下来的旅途中将 没有任何景点,也没有餐厅、酒吧等不必要的消费, 我要像一个流浪汉一样去旅行了。?第四天,我在琅 勃拉邦遇见了一群刚刚认识的朋友。我们是在成都做 麻糖摆摊时相识的,他们是白菜、海豚和Siena。我 搬过去和他们住在一起。每天清晨,喝过老挝新鲜的 咖啡,我就去市集买一些当地的水果和蔬菜,然后切 好煮汤。炎热的午后,我们脱掉衣服跳进湄公河里游 泳,直到河流的尽头出现晚霞。 旅程还剩下一周的时候,我来到万象等候回中国 的飞机。我找到一家带早餐的青年旅社,除去没有空 调的*位租金,我还剩下300多块人民币。半夜去往 机场的出租车需要80元,一瓶路边的矿泉水2元…… 这样粗算下来,我已经没有钱吃饭了。于是,每天早 晨8点到10点的自助早餐时间里,我都会默默地坐在 餐厅里慢慢地吃全天**一顿免费餐,整整两个小时 。从**批起*的客人到*后打扫餐厅的清洁工,都 知道我被盗的事情,他们也经常请我喝咖啡、吃饼干 。我饿了就喝水,闲了就聊天。我与来自世界各地的 人们聊天,聊得来的朋友也会请我喝酒、吃米粉。到 了下午,我就与本地人一起四处游荡,去本地人才去 的不要门票的地方。就这样,我认识了一群不同国籍 、不同肤色的朋友。在酒桌上,我们用不同的语言, 高声呼喊:“老挝万岁!中国万岁!印度尼西亚万岁 !法国万岁!以色列万岁!……生命万岁!” 一个全新的世界正迎面扑来。刚满20岁的我,仿 佛一个找到拐杖的残疾人,步履蹒跚地走到了黑暗的 尽头。一扇全新的门缓缓地打开,那瞬间的光芒耀眼 得让我近乎眩晕。 在万象的第五天清晨,我遇见了托马。 那时,他留着长发,扎了马尾,蓄着一小撮胡子 。他住在我隔壁,我出门时碰见他正要去洗澡,他对 我打招呼。 “你的帽子很可爱。”他指着我的渔夫帽说。 “你是从哪儿来的?”我问。 “法国和以色列。”他回答道。? “Bonjour(法语的‘你好’)。”我用蹩脚的口 音说道,他听了三次才明白。? “c**a?(你好吗?)”他回答道,我听了五次才 明白。 我们互相笑了笑。 他问道:“你从哪儿来?” “中国。” “很高兴认识你。” “我也是。” P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