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世图出版公司
原售价: 52.00
折扣价: 33.80
折扣购买: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上下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辅导用书)
ISBN: 9787519248536
中公教育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研究中心 中公教育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研究中心,是中公教育旗下研究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的部门,汇聚了数十位知名的辅导与研究者,本着“学员第一”的理念坚持紧扣考试自主研发。
第一篇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 备考指南 根据最新修订的考试大纲,本篇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接案,第二部分是预估,第三部分是计划,第四部分是介入,第五部分是评估,第六部分是结案。 我们根据大纲中各个考点在2015—2021年考试中的分值分布情况,做成了下面的分值比重图。考点所占的比重越大,说明其重要程度越高,故考生可以根据下面的分值比重图进行复习。 图1-1-1?涉及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的考点分值比重图 通用过程的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工作任务:接案阶段收集资料、预估阶段分析和识别问题、计划阶段设置服务目标、介入阶段采取行动、评估阶段验收效果、结案阶段做好总结和跟进。 从2021年的真题来看,相关题目对本篇知识点的考查,在试卷上的位置分布和所占分值情况如下:单选题一般在试卷的第1题到第5题,所占分值为5分;多选题一般在试卷的第61题到第62题,所占分值为4分。 考点精讲???接案 一、接案的概念 “接案”是社会工作助人活动的开端,是社会工作者接触潜在服务对象,了解潜在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要,帮助其逐渐成为服务对象并接受社会工作服务的过程。 接案是社会工作过程中的第一个阶段。当服务对象身处困境前来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求助时,负责接待的社会工作者所做的工作就是接案。在这里,主动求助的服务对象并不是机构的服务对象,而是潜在的服务对象。因此,接案的过程是筛选服务对象的过程。 二、接案阶段的主要工作和步骤 图1-1-2?接案阶段的主要工作和步骤 三、接案的重要工作之一——了解服务对象的来源和认定服务对象的类型 (一)了解服务对象的来源 表1-1-1?服务对象的三种来源 来源 定义 服务对象的特征 社会工作者的任务 服务对象的积极性 主动求助 主动寻求帮助的服务对象 服务对象比较了解社会工作机构的相关服务信息 了解需求,筛选服务对象 强 转介 由他人或机构转介而来的服务对象 服务对象有多样性的需求,机构可以满足其部分需求 稳定情绪,筛选服务对象 弱 外展 由社会工作者主动接触而发掘的潜在服务对象 服务对象需要得到帮助,被社会工作者认定为服务对象 建立信任,让服务对象接受服务 适中 (二)认定服务对象的类型 1.自愿型服务对象和非自愿型服务对象(强调意愿) (1)自愿型服务对象:机构的服务与服务对象的期望和要求较为吻合,服务对象主动寻求社会工作者的帮助,求助动机较强,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容易达成一致意见。 (2)非自愿型服务对象:由他人或机构转介而来、被动接受帮助的服务对象。这类服务对象不容易与社会工作者建立信任关系,对社会工作者的要求也较高。 2.现有服务对象和潜在服务对象(强调状态) (1)现有服务对象:正在接受社会工作者协助的服务对象。 (2)潜在服务对象:尚未接受社会工作者的协助,但未来可能需要协助的服务对象。 (三)服务对象资料的准备 在接案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要做好服务对象的资料准备: (1)事先研读服务对象的资料,了解其是否接受过服务。 (2)了解服务对象的身体和精神健康状况。 (3)了解服务对象需要特殊处理的事项,并小心谨慎处理。 (4)走访社区,通过服务对象的社会网络来了解服务对象个人和社会处境两方面的情况。 四、接案的重要工作之二——会谈 (一)会谈的目的 会谈的目的是了解服务对象最关心的事项是什么,以便实现助人的目标。 (二)会谈的主要任务 社会工作者在会谈过程中的主要任务如下: (1)界定服务对象的问题。服务对象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是界定问题最重要的起点。因此,在使用沟通技巧与服务对象会谈时,社会工作者可以从服务对象最关心和最困惑的问题入手。 (2)澄清角色期望和义务。讨论双方对对方的角色期望的过程如下:一是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相互澄清并讨论双方对自己和对方角色的期待;二是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对比双方的想法并找出双方想法存在的差异和距离;三是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协商并达成一致意见。 (3)激励并促成服务对象进入角色。 (4)促进和诱导服务对象态度和行为的改变。 (5)达成初步协议。协议的形式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达成初步协议的主要目的是让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有一个目标和约束,以促使后续的工作更有成效。 (6)决定工作进程。在初步面谈后,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决定是终结服务、转介其他服务,还是进入下一个助人阶段。 (三)会谈的技巧 1.主动介绍自己 社会工作者的自我介绍可以让服务对象愿意讲述自己的问题。社会工作者自我介绍的内容包括姓名、在机构负责什么工作、专长、服务的目的、如何提供服务等。 2.通过“治疗性沟通”了解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 社会工作者在接案阶段通过会谈与服务对象进行沟通的内容包括以下几点:了解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要,双方就服务对象的问题和社会工作机构的功能以及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看法和期待进行交流。除了与服务对象沟通上述“事实性”内容,社会工作者还要有意识地与服务对象进行治疗性沟通。治疗性沟通具有以下功能:(1)提供支持;(2)减轻服务对象因求助而带来的内心的焦虑;(3)协助服务对象建立对自己和解决自己问题的正确想法;(4)促使服务对象为解决问题采取有效的行动。 ?治疗性沟通 治疗性沟通又称具有治疗效果的沟通,是指这样一种人际沟通:通过人与人的交往,达到一个人对其他人进行帮助的目的。 3.倾听 倾听是会谈的基本技巧。倾听技巧的运用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专注,二是用心感受服务对象的感受,三是积极关注并适当回应。 (四)会谈提纲的内容 一般而言,会谈提纲要包含以下内容: (1)有关社会工作者的介绍。 (2)有关机构和会谈程序的介绍。 (3)服务对象对会谈安排的意见。 (4)服务对象对机构和社会工作者的期望。 (5)询问服务对象是否有需要紧急处理的事情,以便提供及时协助。 (五)收集服务对象的资料 接案面谈不仅是为了建立社会工作专业关系,还是为了收集服务对象的资料,进而为社会工作服务提供事实依据。 1.收集资料的内容和范围 社会工作者收集资料要从服务对象自身和服务对象所处的环境入手,具体内容如下: 一是服务对象的个人信息,如籍贯、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职业收入状况等;二是身体情况,如有无疾病、遗传病,是否残疾,生理状况如何,等等;三是服务对象的特点和能力,如心理状况,包括智力水平、认知能力、个性特点、自我概念、行为方式等;四是服务对象所处的社会环境,如人际关系状况、成长的背景、生活的环境、家庭的经济状况、邻里关系,等等。 2.收集资料的方式和途径 收集资料的方式和途径有以下五种。一是询问,询问分为直接询问和间接询问。直接询问主要是指社会工作者直接询问服务对象或服务对象的同事、朋友等身边的人,通过面对面的会谈收集资料,并以这些资料为依据,决定介入与干预的方法。除了直接询问,社会工作者也可以通过让服务对象进行角色扮演和完成句子的方式来帮助其表达自己,从而获得资料。二是咨询,为获得服务对象的准确资料,社会工作者常向其他专业人士咨询,以求对服务对象的问题有全面、正确、科学的认识。社会工作者也可以通过转介让服务对象接受其他专业系统的服务来获取服务对象问题的资料。三是观察,通过实地观察,社会工作者可以对服务对象及其所处的社会环境更加了解,增加对问题的实感,使所收集的资料更准确。四是利用已有资料,这主要是利用机构的服务对象的档案资料、工作报告、调查报告及政府机构所提供的有关问题与政策的资料。五是问卷调查,让服务对象填写问卷以获取相关问题的客观资料,以及服务对象对问题的主观看法。 从往年的命题情况来看,在接案这一考点中,重要的知识点是服务对象的来源和类型以及收集资料的方法和途径,考生要注意重点掌握。我们根据本考点的命题特点,总结了以下规律: 命题规律一:接案阶段的关键点和命题思路 1.关键点:一般而言,接案是在订立初步协议之前开展的工作;接案的主要目标是促使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 2.命题思路:在考试中,涉及接案概念的命题思路一般有两种。一是题干中给出一个案例,案例中会提到社会工作者了解求助的原因、救助的过程、建立专业关系、初步评估问题、决定是否接案、订立初步协议等关键词,让考生根据这些关键词判断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属于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中的哪个阶段;二是题干中明确了社会工作服务正处在接案阶段,让考生选择社会工作者在接案阶段的正确做法。 命题规律二:服务对象的来源和类型 1.服务对象的来源主要有主动求助、转介和外展三种。主动求助是服务对象主动到服务机构寻求帮助,服务对象是主动的;转介是由第三方将服务对象介绍给服务机构,服务对象一般是被动的;外展是社会工作者主动寻找而获得的服务对象,服务对象一般是被动的。 2.根据服务对象的意原,服务对象可分为自愿型服务对象和非自愿型服务对象两种。自愿型服务对象所涉及的关键词一般是肯定的、积极的,如主动、愿意、希望等;非自愿型服务对象所涉及的关键词一般是否定的、消极的,如不表态、被强制、不配合等。 3.根据服务对象的状态,服务对象可分为现有服务对象和潜在服务对象两种。现有服务对象涉及的关键词是正在接受服务、已经使用等;潜在服务对象所涉及的关键词是尚未使用、尚未接受服务,可能未来需要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 命题规律三:询问和咨询的区分 社会工作者收集资料的方法和途径有询问、咨询、观察、利用已有资料、问卷调查五种,其中最容易考查、最容易混淆的是询问和咨询。在此,给考生两点建议:一是熟练掌握询问和咨询的不同。询问是指社会工作者向服务对象本人及服务对象身边的人直接询问,目的是初步了解服务对象的情况。询问是比较随意的提问,指向性不强。咨询是指社会工作者向专业人士(心理学专家、医学专家)请教或讨论服务对象的问题,目的是全面、科学地认识服务对象的问题。咨询是较为正式的提问,目的性较强。二是依据题干做 《2023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辅导用书·社会工作实务(初级)》 本书分为上下两册,上册“考点精讲”,下册“考点精练”。上册“考点精讲”是按照最新考试大纲对考点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下册“考点精练”主要是对应章的练习题目。考生可以按照“考点精讲”的脉络学习各个知识点后,再按照“考点精练”的题目来巩固自己的学习效果。全书编排是采用考点大通排的方式,力求对每个知识点进行重点标记,帮助考生明晰命8题方向,更好的掌握相关理论。全书内容较多,考生要认真研读全书内容,争取做到脑中有知识,心中有框架,掌握每章的思路及重难点,形成自己的“知识树”,轻松应对考试。在复习的冲刺阶段,建议考生购买社会工作历年真题及模拟试卷配合复习,查漏补缺,提高答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