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一座城(林徽因文集)(精)

爱上一座城(林徽因文集)(精)
作者: 林徽因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
原售价: 26.00
折扣价: 16.93
折扣购买: 爱上一座城(林徽因文集)(精)
ISBN: 9787568221085

作者简介

林徽因(1904―1955),原名徽音,女,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出生于浙江杭州。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建筑师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20世纪30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文学上,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

内容简介

中国建筑为东方最显著的独立系统,渊源深远, 而演进程序简纯,历代继承,线索不紊,而基本结构 上又绝未因受外来影响致激起复杂变化者。不止在东 方三大系建筑之中,较其它两系——印度及阿拉伯( 伊斯兰教建筑)——享寿特长,通行地面特广,而艺 术又独臻于最高成熟点。即在世界东西各建筑派系中 ,相较起来,也是个极特殊的直贯系统。 大凡一例建筑,经过悠长的历史,多参杂外来影 响,而在结构、布置乃至外观上,常发生根本变化, 或循地理推广迁移,因致渐改旧制,顿易材料外观, 待达到全盛时期,则多已脱离原始胎形,另具格式。 独有中国建筑经历极长久之时间,流布甚广大的地面 ,而在其最盛期中或在其后代繁衍期中,诸重要建筑 物,均始终不脱其原始面目,保存其固有主要结构部 分,及布置规模,虽则同时在艺术工程方面,又皆无 可置议的进化至极高程度。 更可异的是:产生这建筑的民族的历史却并不简 单,且并不缺乏种种宗教上、思想上、政治组织上的 叠出变化;更曾经多次与强盛的外族或在思想上和平 的接触(如印度佛教之传人),或在实际利害关系上发 生冲突战斗。 这结构简单、布置平整的中国建筑初形,会如此 的泰然,享受几千年繁衍的直系子嗣,自成一个最特 殊、最体面的建筑大族,实是一桩极值得研究的现象 。 虽然,因为后代的中国建筑,即达到结构和艺术 上极复杂精美的程度,外表上却仍呈现出一种单纯简 朴的气象,一般人常误会中国建筑根本简陋无甚发展 ,较诸别系建筑低劣幼稚。这种错误观念最初自然是 起于西人对东方文化的粗忽观察,常作浮躁轻率的结 论,以致影响到中国人自己对本国艺术发生极过当的 怀疑乃至鄙薄。 好在近来欧美迭出深刻的学者对于东方文化慎重 研究,细心体会之后,见解已迥异从前,积渐彻底会 悟中国美术之地位及其价值。但研究中国艺术尤其是 对于建筑,比较是一种新近的趋势。外人论著关于中 国建筑的,尚极少好的贡献,许多地方尚待我们建筑 家今后急起直追,搜寻材料考据,作有价值的研究探 讨,更正外人的许多隔膜和谬解处。 在原则上,一种好建筑必含有以下三要点:实用 ;坚固;美观。实用者:切合于当时当地人民生活习 惯,适合于当地地理环境。坚固者:不违背其主要材 料之合理的结构原则,在寻常环境之下,含有相当永 久性的。美观者:具有合理的权衡(不是上重下轻巍 然欲倾,上大下小势不能支;或孤耸高峙或细长突出 等等违背自然律的状态),要呈现稳重、舒适、自然 的外表,更要诚实的呈露全部及部分的功用,不事掩 饰,不矫揉造作,勉强堆砌。美观,也可以说,即是 综合实用、坚稳,两点之自然结果。 中国建筑,不容疑义的,曾经包含过以上三种要 素。所谓曾经者,是因为在实用和坚固方面,因时代 之变迁已有疑问。近代中国与欧西文化接触日深,生 活习惯已完全与旧时不同,旧有建筑当然有许多跟着 不适用了。在坚稳方面,因科学发达结果,关于非永 久的木料,已有更满意的代替,对于构造亦有更经济 精审的方法。 已往建筑因人类生活状态时刻推移,致实用方面 发生问题以后,仍然保留着它的纯粹美术的价值,是 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和埃及的金字塔、希腊的巴瑟农 庙(Parthenon)一样,北京的坛、庙、宫、殿,是会 永远继续着享受荣誉的,虽然它们本来实际的功用已 经完全失掉。纯粹美术价值,虽然可以脱离实用方面 而存在,它却绝对不能脱离坚稳合理的结构原则而独 立的。因为美的权衡比例,美观上的多少特征,全是 人的理智技巧,在物理的限制之下,合理地解决了结 构上所发生的种种问题的自然结果。 P1-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