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安徽大学
原售价: 36.00
折扣价: 23.80
折扣购买: 舒传贤传
ISBN: 9787566419798
在鄂豫皖大地,有一个经久传颂的名字:舒传贤。他 是皖西人民的忠诚儿子,无产阶级的坚强战士,一只搏击 的雄鹰。早在十月革命后,他便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是 皖西革命的启蒙者。“五四”运动后,他在安庆领导反帝 反封建的爱国学生运动,组建了安庆社会主义青年团。在 留学日本期间,他潜心钻研革命理论。大革命期间,他积 极从事工人运动和统一战线工作。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根 据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和党组织的部署,他回到皖西, 发展党的组织,开展农民运动,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六(安) 霍(山)起义,创建了安徽省第一支正规革命武装——中国 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三师,开辟了鄂豫皖苏区的重要 组成部分——皖西革命根据地。他的名字,与鄂豫皖革命 历史紧紧连在一起,他的革命实践,对安徽、对鄂豫皖边 区乃至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1931年冬,舒传贤遭受“左”倾错误路线迫害,被秘 密杀害于皖西山中,年仅32岁。一颗明星陨落了,一只搏 击的雄鹰夭折了,但他的光辉业绩将彪炳青史。他,永远 活在人民心中。 家世 舒传贤的故乡在安徽省西南边缘的霍山县东北乡舒家 庙(现霍山县但家庙镇观音岩村),距霍山县城30余里,离 六安县城约70里。霍山县历史悠久,自隋开皇元年置县以 来,辖域基本没有大的变动,地理位置处大别山脉北麓, 境内地势呈西南高并向东北倾斜之势。东北乡是丘陵地 带,北通六安、南连县城、西临五百里淠河之源、东依气 势雄伟的复览山、南岳山,方圆数十里岗峦起伏、梯田层 层、竹木葱葱,村庄错落散布其间,是全县主要的稻谷产 区。若在太平盛世,这里确实是美丽富饶的好地方。古有 《淠水渔牧》之诗:“引商刻羽古犹少,白雪阳春今不 多;翻乐无腔流水拍,合将牧笛配渔歌。”然而在舒传贤 出生的年代,这里却是另一番萧条景象。 舒家庙是大别山区常见的小村镇,一条窄窄的鹅卵石 铺成的街道,十几户人家,依山傍水,周围阡陌纵横,环 境幽雅,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山区小村镇。但是优美的自然 环境无法掩饰这里的贫穷和落后,村民的生活宁静得像一 潭死水,毫无生气。村民大都以农为业,世世代代过着日 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家生活。因这里有一座舒氏宗祠, 离小街仅里许,当地俗称宗祠为“庙”,故小街得名为 “舒家庙”。舒传贤的童年就是在这里度过的。东北乡舒 氏家族大约是明弘治、正德年间由外地迁来霍山的,距今 已有500余年。至于由何处、因何故迁来霍山,已无可 考。舒传贤为道珊公以下第十九世孙。其父舒家燮,又名 理臣,字赞扬,号醒舆,弟兄三人,家燮排行三,为晚清 秀才。“读书能妙解,凡经史百家,以至医巫星相诸书, 无不窥其玄秘”,青年时代“因扼于科场,未能展,遂每 以诗文发其豪气,殆避世者也”。由此可见他是一位不得 志的乡村文人。而在当地,能读书考中秀才者,家庭经济 状况较好。后来因为舒家燮所住之祖屋“为清末李鸿章之 后‘积善堂’所侵占,李氏为权臣之后,拥有厚资,贿赂 公行,上通官府,理臣与之讼而不胜,是以房屋基地遂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