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世逝

时世逝
作者: [德] 燕妮·埃彭贝克
出版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2.20
折扣购买: 时世逝
ISBN: 9787222225947

作者简介

燕妮·埃彭贝克(Jenny Erpenbeck),1967年出生于东柏林,德国作家、戏剧导演,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客乡》《白日尽头》《时世逝》,中篇小说集《文字之书》,另著有多部剧作、散文。曾获得汉斯·法拉达奖(2014)、《独立报》外国小说奖(2015)、托马斯·曼奖(2016)、斯特雷加文学奖(2017)、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功绩勋章(2017)等,入围“诺奖风向标”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2024)。其作品已被译为二十多种语言。 译者简介:李佳川,河南开封人,毕业于郑州大学德语系。哥廷根大学德语文学硕士,巴黎索邦大学和东京大学访问学者,维也纳大学比较文学系博士研究生,现于柏林自由大学德语系任教。译有埃利亚斯·卡内蒂《人的疆域》。

内容简介

★ 在考古现场的边缘,挖掘机的铲斗突然挖出了一座现代主义雕像。来自纳粹的“颓废艺术展”,你能想象吗。可能是战略轰炸的时候,第三帝国文化处的某个办公室在大规模空袭中倒塌了,存放违禁物的柜子坠入了中世纪。理查德说,的确不可思议。朋友说:大地充满了奇迹。理查德心想——但他没有说出来——大地更像一个垃圾场,不同的时代落入黑暗之中,嘴里填满泥土,一个压着一个,互相交媾,却没有后代,而所谓进步只在于,在大地之上来来往往的人,对下面发生过的一切一无所知。 ★ 柏林墙倒后,他再也认不得那里的路。柏林墙倒后,这座城市扩大了一倍,面貌改变如此之大,以至于他时常认不出自己在哪个路口。他曾经认得城里被炸弹炸出的每个豁口,刚开始堆满瓦砾,后来没了,再后来,那里要么出现一个香肠摊,要么有人售卖圣诞树,或者什么都没有。但最近这些年,所有豁口都被新建筑填满,房屋缺掉的边角被修好,墙壁上被烧过的痕迹也看不到了。柏林墙被建起来之前,还是孩子的理查德曾在西柏林健康泉车站前卖自己采的蓝莓,为了买他人生中的第一个橡皮弹球。只有西柏林有橡皮弹球。墙倒之后他第一次回到这个火车站,看到朝东的铁轨上高高的杂草,站台上的桦树在风中摇晃。如果他负责城市规划,就让站台保持这个样子,作为城市分裂的纪念,也象征人类所建之物的短暂,或者仅仅是因为站台上的桦树很美。 ★ 现在他其实是荣誉退休教授,但适应这个称谓还需要时间。他在东德的荣誉现在也被西边承认。不过,和别的东德时期已成为教授的人一样,他的退休金比西边的低。东德时期,这个词有个颇有意思的结构:用方位命名时间。无论何时,无论在这个城市和这个国家的哪个方向,现在都是西边。 ★ 理查德意识到欧洲人划分的疆界和非洲人毫无关系。不久前在地图册里查找各国首都时,他注意到了那些笔直的线,可直到现在他才觉察到它们体现出的专横。 ★ 男孩沉默了。他凭什么要告诉一个陌生人,他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没有父母?沙漠空间广阔,只要知道沙丘如何流动,就能从所有的沙地中认出一片沙地。他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否还活着。他出生的时候那里正在打仗。或许他的父母被尼日尔士兵活埋在沙地里了。或许他们已经粉身糜骨,或许他们被烧死了。到处都有人讲过这些故事。可能他也是从父母身边被拐走的。总之从记事开始,他就一直在做奴工。和骆驼、驴子和山羊待在一起,从早到晚。他为什么要给一个陌生人看他头上和胳膊上被所谓的家人殴打后留下的伤疤?当时他们想把他打死。他唯一的朋友是动物。 ★ 理查德想起很多次透过飞机的椭圆舷窗向下看到一片海。从天上看,海浪纹丝不动,白色的泡沫就像石头。上世纪中期,利比亚海岸曾短暂地属于意大利。现在利比亚是另一个国家,在乘船离开利比亚的难民面前,意大利最先显现的样子是一块被许多水包围的岩石小山。如果他们能抵达的话。 ★ 理查德读过福柯、鲍德里亚、黑格尔和尼采,可他不知道一个没钱买食物的人怎么吃饭。 ★ 我们自己的经历是丢不掉的压舱石,然而,那些挑选故事的人却有选择。 德国当代文坛翘楚燕妮·埃彭贝克长篇小说代表作——从东德的童年记忆、被遗忘的历史分支,到今日非洲难民的困境……在中心叙事之外寻找值得讲述的故事,“在历史展开的过程中坚定地为其作证”。 斯特雷加文学奖获奖作品;入围德国图书奖(2015)、布克国际文学奖(2018)、国际都柏林文学奖(2019);《纽约时报》《外交事务》年度图书(2018)——采访十余位“寻求庇护者”,将其升华为对我们这个时代一个重大问题的动人思考。 流离失所总是发生在地球另一端,直到地球另一端的国家是我的——“如果有一天形势逆转,我们发现自己处于弱者一边呢?我们愿意让别人设定标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