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百花文艺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8.00
折扣购买: 神探王妃3
ISBN: 9787530681053
浅樽酌海(又名细雨丝竹、井飞鸟),本名谢莎,南京大学法学院毕业,金融从业者。文史控、推理迷、言情痴、考据癖,热爱“用文字画画”。新浪微博认证历史博主,著名【新媒体】“时拾史事”单篇阅读量百万级人气作者,作品多次入选今日头条精选“青云计划”。
山野恍若天公随手铺放的一幅麻布,起伏不平,又一望无际,地平线上出现两颗脑袋窸窸窣窣地滚动,再一细看,是两个相互扶持、艰苦跋涉的人影。 战场周边的小村庄如石缝里顽强生长的野花,片片花瓣般散落于山脚。因突厥入寇,村人都逃亡他乡,来不及逃跑的也隐入深山,现今突厥退军,村里三三两两的有了归人。 两个女子的身影躲在一堵夯土墙后,她们瞅准一对正在自家茅草屋前打开柴门的老人,趋前施礼道:“老丈、阿婆,我们是……” “突厥人!”老人惊唤一声,操起防身的小锄就要砸。 两个女子慌忙避让,急声辩解道:“我们是汉人,不是突厥人!” 这两人身着突厥服饰,虽然满身的尘土,却遮蔽不了银饰珠宝的光华,像是出自上层。其中那个年纪略小的,身量小巧而精实,左胳膊中了一箭,鲜血将一块衣袖板结为绛色的硬斑,她脸色煞白,虚汗打湿了鬓发,沾在耳边,浑身微抖,看来是疼得狠了。年长的那位长得纤长娇弱,背着一个长布袋子,其余别无行李。 老翁料她们构不成威胁,但也不能轻信,呵斥道:“莫欺我们年老,我在这野山荒地爬了一辈子,健旺得紧!你说你们是汉人,为什么中 了我们唐军的箭?为什么不投唐军?” 稍微年长的女子见老翁不信,急出了眼泪:“我们是被突厥人掠走的,今逃了回来,战阵上刀枪无眼,无法向王师声明真实身份。我 主仆二人是女子,畏惧军士,投入军营恐多有不便。想请村人暂且收留果腹,再送信给家人。” 返乡的村人闻声围过来,几个年高有德的一起论议,觉得这年长女子的长相、言谈都不像汉人,另一个女子的相貌却是突厥人,口音也不正,难保不是奸细,村子里担不起窝藏外敌的罪名,便拿绳索捆了她们的手脚,给伤者包扎好伤口,再押送她二人抄近路追上唐军,移交他们处置。 那年长的女子忧心如焚,口中安抚侍婢道:“好歹回到汉人当中,离家近了。” 然而,收容她们的唐军并不是记忆中隋军那样的豺狼嘴脸,他们安排军医为侍婢切开创口拔出箭,敷药裹伤,又给她主仆饮食,监管审问,逐级上报。 年长的女子自称出身渤海高氏,是前隋楼烦郡秀容县令高世达的女儿,大名“高惠通”。 低级兵校们哪里知道这些老黄历,倒是恍惚听说过秦王所敬重的姻戚、雍州治中高俭系渤海高氏之后,便把这层真伪待考的关系层层报至李世民驾前。 高俭曾提到高世达这个人,确为同属渤海高氏的远亲。高世达在隋朝秀容县任上遭遇突厥犯境,弄丢了即将出阁的女儿。那时,高世达和高俭多有往来,高俭还为解救高世达之女献计献策。 李世民记得,他与瑾琋订婚之前,母亲窦氏登门拜访高家,那天高俭不在,就是外出商议如何营救高世达之女去的。只是,最终仍营救无果,音讯渺茫,高家早死了营救之心。那个女儿许配的河南元氏也已另娶他人。 高世达后举家迁至密州高密县,入唐即在长安赋闲,不复出仕,于武德三年春去世。 李世民与高世达之女素不相识,也不能辨认这个“高惠通”的真假,只令把两位女子装在车里带走,善加照料。 由于“高惠通”的出现,他又想起瑾琋,回忆他们订婚前后的日子,往事依依,心中更觉怅惘。 文史控 + 推理迷 + 言情痴 + 考据癖 = 严谨细致的历史,恰如其分的虚构,丝丝入扣的案情,甜蜜隽永的爱情 暗流涌动,惨案频出,夜幕覆盖李唐王朝 娇俏王妃化身腹黑侦探,秦王李世民秒变“护妻狂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