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三秦
原售价: 36.00
折扣价: 20.90
折扣购买: 箭术与禅心(精)
ISBN: 9787551818667
\" 奥根·赫立格尔(1884-1955),德国哲学家,埃尔朗根大学教授。1924-1929年在日本东北大学讲授哲学及古典语文学,期间师从弓道大师阿波研造学禅。二战后隐居于德国加米施。1948年出版学禅回忆录《箭术与禅心》,使\"\"禅\"\"普及于西方世界。 鲁宓,现代艺术家,译者。1961年生于台北,台湾师范大学艺术学士,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艺术硕士。曾在台北、巴黎等地举办个展。出版有译著二十余部。\"
经过了一年,我才能做到不费力地用心灵拉弓, 这实在算不得什么了不起的成就。可是我很满意,因 为我开始理解一种自卫术的道理。一个人以出乎意料 的退让使对手的强烈攻击落空,因而倒地,这种以对 手本身的力量来击败对手的艺术叫作“柔道”。自古 以来,至极柔软而又无可征服的水,就是柔道的象征 。老子曾经说过“上善若水”的至理名言,因为“天 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而且,师父 在学校常说:“开始时进步得很快的人,以后会遭遇 较多的困难。”对我而言,开始绝非易事,因此我是 否可以更有信心去面对将来的困难呢? 接下来要学的就是“放箭”。到目前为止,我们 被允许偶尔放放箭,只被当成附带的练习。至于箭射 到何处没有人在意。只要能射中那捆兼具箭靶及沙袋 双重功能的稻草束,就是莫大的光荣。而要射中它实 在不算什么,因为距离最多只有十步远。 以往,当我维持不住弓的最高张力,伸展的双臂 必须收回时,我就会放开弓弦。弓的张力倒是一点也 不令 人感到痛苦。拉弦的皮手套在拇指处有很厚的衬 里,以防弦的压力使拇指受不了而在弦未拉到最高张 力时便提 前放了箭。拉弓时,拇指绕着弦,贴着箭,扣进 掌心。三个手指紧紧压住拇指,同时稳稳地夹住箭。 放箭就是 张开握住拇指的手指,把拇指放掉。因为弦的拉 力极大,拇指会被猛力拉直,弓弦一抖,箭便飞了出 去。到目前为止,我放箭时身体都会猛然颤抖一下, 影响了弓与箭的稳定。因此根本无法做到平稳地放箭 ,不用说,有些箭一定是射得“歪七扭八”的。 一天,师父看到我放松拉弓的姿势没有什么问题 后,就对我说,“到目前为止你所学的,只是放箭的 准备工作。我们现在面对一项新的,而且特别困难的 任务,这将带领我们进入箭术的新阶段。”说着,师 父抓起他的弓,拉满后就射了出去。在这时候,我特 别注意师父的动作,才发现师父的右手虽然因为张力 的释放而向后弹回,但是却完全没有震动到身体。他 的右手肘在放箭前形成一个锐角,放箭后被弹开来, 却轻柔地向后伸直。无法避免的震动完全被缓冲所吸 收抵消了。 如果不是那颤抖的弓弦尖锐的“嘣”一声,以及 飞箭的穿透力,没有人会感觉到那放箭时的威力。至 少在师父身上,放箭看起来如此轻松平常,简直如同 儿戏。毫不费力地进行一项需要极大力量的表演,这 是一种奇观,东方人能深加体会与欣赏。但是对我而 言更重要的是——当时我无法另作他想——射箭的正 确与否是决定于放箭的平稳。我从步枪射击的经验得 知,瞄准时若有轻轻的晃动就会造成多么大的影响。 我到目前所学的一切,只能从这个观点来看对我才有 意义:轻松地拉弓,轻松地维持着最高张力,轻松地 \"这是一本奇妙的小书,期冀以文字来传达不可描述的禅悟体验。在禅宗公案和传奇故事中,禅师们在面临无可解的矛盾时,似乎总有一种超越对错二元性的态度,能从中迸出一种新的东西,我们称之为\"\"悟\"\"。但由于禅宗不立文字,我们通常只看到\"\"顿悟\"\"的刹那,而看不到在开悟之前或之后的种种过程。 这本《箭术与禅心》的可贵之处在于:一位具有西方理性思想精髓的学者,以客观的态度,亲自深入探究东方的直观智慧,以平实的文字加以分析报道,没有夸大渲染。这种来自异国文化观点的手心得报告,没有经过时间或口耳相传的扭曲,也不用背负任何传统的包袱,具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