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北京联合
原售价: 99.00
折扣价: 55.90
折扣购买: 藏在小学语文课本里的飞花令(全3册)
ISBN: 9787559662521
林姝 曾就职于金融、新闻、出版等各行业,现为自由撰稿人。好游览,随性而赴,兴尽而返;喜诗书,越千年而悠游。做母亲后开始与孩子一起重修人生课,体会生命的细腻美好。
春 晓 [ 唐]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收入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一年级下册) 解析 孟浩然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隐居中度过,这首《春晓》就是他隐居鹿门山时所作。 这首惜春诗,全诗贴近生活,仅用二十个字就将美好的瞬间凝聚成永恒, 初读平淡无奇,反复诵读却回味无穷。 诗人抓住了春日清晨醒来后很生活化的一个场景,用短暂瞬间捕捉典型而细微的春天气息,展现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在这首诗里,诗人没有用视觉去发现春天的美好,而是用听觉引发联想: 我在春天的夜晚睡得很香甜,不知不觉就已经天亮了,醒来以后到处都能听到鸟的叫声。想起了昨天晚上的风雨之声,不知道春花被吹落了多少呢? 如此一来,读到此诗的人就好像真的听到了鸟叫,甚至看到了花落。 作者小传 孟浩然(689 年—740 年),字浩然,号孟山人,襄阳(今属湖北)人,世称“孟襄阳”。他年轻的时候就隐居在家乡的鹿门山,四十岁去长安(今陕西西安)参加科举考试,没有考中。他是唐代第一位大量写作山水田园诗的诗人,尤其擅长五言绝句,诗歌风格清淡简朴,不事雕琢,与王维并称“王孟”。 语文小课堂 ◆ 孟浩然四十岁时已有诗名,因为内心其实还是很想做官,他便前往长安,想得个一官半职。到长安后,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遇见了当时的皇帝唐玄宗,皇帝就让他写一首诗来展示才华。孟浩然写了一首《岁暮归南山》,因为其中的“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没有才能让君王弃我不用,身体多病让朋友与我疏离)有发牢骚的嫌疑,所以惹恼了皇帝。孟浩然错失当官的良机,最后只能回到隐居的地方。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a,朝露待日晞b。 阳春布德泽c,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d。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收入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六年级下册) 注释 a葵:锦葵、蜀葵等,此处指代花草树木。b晞(xī):晒干。c阳春:春天。德泽:恩惠,指春天的阳光雨露。d焜(kūn)黄:形容草木凋落的样 子。华:同“花”。 解析 《长歌行》是乐府诗,共三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 这首乐府诗从“园中葵”开始托物起兴:园中的植物郁郁葱葱,清晨的露珠在阳光下开始蒸发。世间万物承受着春天的阳光雨露所带来的恩泽,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诗人看到这样的景象,心里却在担忧:到了肃杀的秋天,这些植物都会枯黄凋落。他从而想到,人就像自然景物一样,也要遵循由盛到衰、从生到灭的规律。“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一句用河水东流不再回头打比方,说明时光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回。最后,诗人发出感慨,留下千古名句: 如果年轻的时候不努力奋进,到老的时候就只能悔恨一生了。 全诗借抒写万物盛衰的规律,来劝诫世人惜时奋进,以景寄情,由情入理, 情感基调积极向上。 语文小课堂 ◆ 乐府诗是继《诗经》《楚辞》之后兴起的一种新诗体。“乐府”立于汉武帝时期,“至武帝定郊祀之礼……乃立乐府,采诗夜诵”(《汉书?礼乐志》)。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它搜集整理的诗歌被称为“汉乐府”,简称“乐府”。 诗词在小学教育教学和考试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如何让孩子轻松、快速的学好古诗词是家长们需要面对的燃眉之急。 针对孩子字词储备有限,刚刚开始学习古诗词时难免困难,甚至会出现排斥的情况,本书引入古人文字游戏,以诗词中常出现的50多个常见字的进行编排,飞花传诗,以字接龙,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针对古诗词中生僻词多、典故多的特点,本书对诗词重点、难点字词句进行注音、解释、说明,同时对整首诗词加以解析,降低学习难度和门槛。 针对小学诗词教学要求,本书特意将1-6年级整个小学阶段的100多首必学、必读、必知的古诗词都收编进来,并且有针对性地关注考点以及小学阶段的其他文史知识内容,提高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 全书以飞花令形式线性串诗,背一首关联多首,融会贯通,有助于孩子建立自己“诗词宇宙”,开阔视野,增加知识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