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全译本)/中小学生课外必读文学经典

巴黎圣母院(全译本)/中小学生课外必读文学经典
作者: (法)维克多·雨果|译者:林珍妮
出版社: 花城
原售价: 25.00
折扣价: 14.28
折扣购买: 巴黎圣母院(全译本)/中小学生课外必读文学经典
ISBN: 9787536077911

作者简介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法国文学大师。十九世纪前期浪漫主义文学运动**,被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雨果经历了十九世纪法国的所有重大事件,1841年被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代表作为《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

内容简介

距今348年6个月19天的那**,巴黎人被旧城区 、大学区、新城区里一阵又一阵的震耳的钟声惊醒。 这**在历**并没有留下记载,这**乃1482 年1月6*。从一大早起钟声震撼着钟楼,骚扰着巴黎 市民,但敲钟要宣告的事件并不重大:庇卡底人或勃 艮第人没有*城,“十分可畏的国王先生老爷”也没 有入城,被巴黎司法官判刑的男盗女贼也没有被执行 绞刑——绞刑可好看呢;十四世纪常见的使臣也没有 光临京城——这些使臣身穿镶着绦子花边的服装,头 插翎毛。不到两天前,这类人马——弗兰德的使臣为 了商议太子与弗兰德的玛格丽特的亲事进入巴黎。波 旁红衣主教好生厌烦,为了取悦国王,他硬着头皮对 这群土气十足的弗兰德市长、镇长们赔笑脸,在自己 的波旁官邸演出寓意深刻的讽刺滑稽剧、闹剧来款待 他们。一场倾盆大雨泼进他的官邸门口,把他的豪华 帷幔都浇湿了。 1月6*,正如十五世纪的法国历史学家让·德· 特渥耶所说,这天是“令巴黎全体民众激动”的*子 。从远古以来,两个盛大的节*——主显节和愚人节 集中在这**。 这**,在河滩广场将要点燃节*篝火,在布拉 克教堂竖起五月树,在司法宫上演神秘剧。头天晚上 ,市长大人的差役身穿漂亮的胸前缀白色大十字、紫 色羽纱棉布衬甲衣,在巴黎各条街的十字路口,用喇 叭高声叫喊,向市民晓谕节*的安排。 一大早,男男女女,一群群市民关上房屋和店铺 的门户,从四面八方涌向**的这三个场所。他们各 有选择,有的要看篝火,有的要看五月树,有的要看 神秘剧。应该说,自古以来,巴黎人对看热闹就很精 明。大部分人涌向河滩广场,篝火**适合时令;或 去观看神秘剧,神秘剧在大厅上演,上有屋顶,大门 紧闭,里面暖和。看热闹的人们英雄所见略同,应该 让那棵可怜的、枝头花朵伶伶仃仃的五月树,独自待 在布拉克教堂的墓园里,在一月的冷空下瑟缩颤抖。 司法宫附近的几条大道,人群尤其熙攘。因为大 家都知道两天前莅临的弗兰德使臣要观看神秘剧的演 出、胡闹王的选举,选举也在大厅举行。 这**要挤进大厅可不是一件易事。虽然在当时 ,司法宫大厅被认为是世界上*大的有屋顶的大厅( 真的,萦瓦尔尚未丈量过蒙塔尔*城堡的大厅)。司 法宫广场万头攒动,看热闹的人从广场四周的高楼窗 口望去,人群汇成一片海洋,而广场附近的五六条街 就如通向大海的河口,不断吐出一股又一股的人流。 人流如波浪般不断涨大,撞击拍打着房屋四处突出的 角落。广场如同不规则的大水池,而这些房屋的角落 就如岬角。司法宫哥特式的高高的正墙中央有道宽敞 的楼梯,人群在那儿不断地上上下下,形成两道人流 ,在中间的台阶下面分开,在它两侧的斜坡上如同大 股的波涛不断倾注至广场。我说,就如飞流百尺倾注 进湖里。叫喊声、笑声、成千上万只脚踏出来的杂沓 的脚步声汇成喧嚣和闹腾,这些庞杂沸腾不时高涨。 向大台阶汹涌而去的人流忽然折回,乱作一团,旋转 起来。原来,冲出来维持秩序的一名弓箭手,或是宪 兵队士官策马在人群中推推撞撞。这类可嘉的传统, 由司法官衙传给陆*统帅的衙门,又由陆*统帅传给 骑警队,再由骑警队传给巴黎的警察部队。 门口、窗户、窗洞、屋顶,挤满了成千上万的市 民。这些善良的人规规矩矩地看着司法宫,看着人群 ,心满意足,别无他求。巴黎有的是喜欢观看热闹的 人。一群人围成墙似的看热闹,我们不也挺好奇地要 探个究竟吗? 试想一下,倘若我们这些生活在1830年的人也混 入这群十五世纪的巴黎人当中,与他们拉拉扯扯,推 推搡搡,摩肩擦背地挤进这宽敞的司法宫大厅—— 1482年1月6*这天,它显得颇为窄小,我想那场面定 然饶有趣味,魅力无穷。我们四周的每一件物事如此 古老,我们定会觉得十分新鲜。 P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