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成药名方药效与应用丛书(呼吸消化卷)(精)

中国中成药名方药效与应用丛书(呼吸消化卷)(精)
作者: 编者:余林中//李泽庚//禹志领//曹永孝//陈兰英等|责编:鲍
出版社: 科学
原售价: 268.00
折扣价: 211.80
折扣购买: 中国中成药名方药效与应用丛书(呼吸消化卷)(精)
ISBN: 9787030705433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呼吸消化卷 呼吸册
  第一章 普通感冒中成药名方
  第一节 概述
  一、概念
  普通感冒(common cold)是最常见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是包括急性鼻炎、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全年皆可发病,冬春季较多。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病因
  普通感冒主要由鼻病毒、冠状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呼吸道常见病毒感染引起。
  (二)发病机制
  病毒感染后,由于机体特别是呼吸道的防御功能降低,病毒或细菌在呼吸道迅速繁殖,引起鼻、咽、喉等的急性炎症。
  三、临床表现
  普通感冒起病急,上呼吸道卡他症状重,发热轻或无,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打喷嚏,头痛、咳嗽等全身轻微症状。普通感冒多呈自限性,病情轻,预后好,病程约1周。因感冒而引起的并发症可有鼻窦炎、支气管炎、中耳炎、心肌炎及继发细菌感染致肺炎等。
  四、诊断
  普通感冒的诊断,可根据病史、流行病学、鼻咽部的症状体征,结合周围血象和阴性胸部影像学检查做出,一般无须病因诊断。病原学诊断对普通感冒临床意义不大,一般临床诊断不过分强调病原学检查,特殊情况下可行细菌培养或病毒分离,或病毒血清学检查等方法来确定病原体。
  五、治疗
  (一)常用化学药物及现代技术
  治疗普通感冒主要采用对症治疗。如针对上呼吸道卡他症状、鼻塞、头痛、咽痛、咳嗽等症状,在治疗时可选用复方盐酸伪麻黄碱缓释胶囊、氨酚伪麻美芬片/氨麻美敏片等药物;针对咳嗽、咯痰等症状,可选用氢溴酸右美沙酚、氨溴索等药物进行治疗。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而且滥用抗病毒药物可造成流感病毒耐药。因此如无发热,免疫功能正常,发病超过两天的患者一般无须应用抗病毒药物。目前主要推荐广谱抗病毒药利巴韦林。通常,治疗普通感冒不使用抗菌药物,但若伴有白细胞升高或伴鼻窦炎、中耳炎、急性扁桃体炎等并发症时可考虑应用,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二)中成药名方治疗
  中医学认为,导致感冒的病因主要为感受风邪,肺卫失和;亦因正气虚弱,生活起居不慎,寒暖不调;或过度疲劳,肌腠不密,遇外邪侵袭而发病。因四时气候不同,感受病邪及患者体质存在差异,在证候表现上有风寒、风热、暑湿及体虚感冒的区别,中药治疗相应以辛温解表、辛凉解表、祛暑解表或解表胜湿、扶正解表等方法为主;若邪犯少阳,正邪相争于半表半里,当和解少阳为主;若外邪由表入里,热毒内生,则应以清热解毒为主。
  第二节 中成药名方的辨证分类与药效
  以中药治疗感冒的依据是辨证用药。目前上市的中成药常见辨证分类及其主要药效如下[1-3]:
  一、辛温解表类
  感冒属风寒束表者为风寒感冒,主要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身疼痛,鼻塞声重,打喷嚏,咳嗽,痰稀色白,舌淡红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风寒束表证之感冒,其主要病理变化为上呼吸道黏膜感染后,血管收缩,黏膜充血、水肿,以及上皮细胞破坏,有浆液性及黏液性炎性渗出。
  辛温解表药具有抗病原微生物、抗炎、镇痛、促进汗腺分泌等作用。
  常用中成药:桂枝合剂(颗粒)、都粱软胶囊(丸、滴丸)、九味羌活颗粒(水丸、口服液、片)、防风通圣丸(颗粒、大蜜丸、浓缩丸)、川芎茶调散(丸、浓缩丸、颗粒、口服液、袋泡剂)、麻黄止嗽丸(胶囊)、风寒感冒颗粒、感冒清热颗粒(口服液、胶囊、咀嚼片)、感冒软胶囊、荆防颗粒(合剂)、伤风停胶囊、感冒疏风丸(颗粒、片)、葛根汤颗粒(片、合剂)、三拗片等。
  二、辛凉解表类
  感冒属风热犯表者为风热感冒,主要表现为发热,微恶风寒,有汗或少汗,头痛身楚,鼻塞,流黄浊涕,咳嗽,痰黏或黄,咽喉红肿、疼痛,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风热犯表证之感冒,其主要病理变化为上呼吸道黏膜感染,充血、水肿,常继发细菌感染,中性粒细胞浸润,脓性分泌物增多。
  辛凉解表药具有抗病原微生物、抗炎、解热、止咳化痰等作用。
  常用中成药:抗感颗粒(口服液)、羚翘解毒丸(片)、桑菊感冒片(颗粒、合剂、糖浆、丸)、双黄连含片、双黄连口服液(颗粒、片、糖浆、合剂、胶囊、咀嚼片、气雾剂、软胶囊、栓)、银翘解毒丸(颗粒、片、胶囊、合剂、蜜丸、浓缩丸、液)、柴胡口服液(滴丸)、柴黄颗粒(片、口服液、胶囊)、风热清口服液、感冒消炎片、清热灵颗粒、桑姜感冒片、凉解感冒合剂、风油精、克感利咽口服液、银翘散、抗病毒口服液(颗粒、片、胶囊)、秋燥感冒颗粒、金羚感冒片、柴银口服液、风热感冒颗粒、感冒清胶囊(片)、感冒退热颗粒、感冒舒颗粒(冲剂)、金莲花片(胶囊、口服液、颗粒)、治感佳胶囊、重感灵片、银翘双解栓、苦甘颗粒、清宣止咳颗粒、速感宁胶囊、夏桑菊颗粒、复方感冒灵颗粒(片、胶囊)、柴芩软胶囊、999感冒灵颗粒、四季感冒片、疏风解毒胶囊等。
  三、祛暑胜湿解表类
  此为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日暑湿袭表所致之感冒,主要表现为身热,微恶风,头昏胀痛,咳嗽痰黏,心烦口渴,渴不多饮,腹胀脘痞,呕吐恶心,舌苔薄黄腻,脉濡数。
  暑湿犯表证的主要病理变化除具有上呼吸道黏膜感染、血管收缩、充血、水肿、炎性渗出等表现外,多伴胃肠运动失调,或肠黏膜炎症、水肿等。
  祛暑胜湿解表药具有解热、抗炎、抗菌、抗病毒、调节胃肠分泌和运动等作用。
  常用中成药:柴连口服液、调胃消滞丸、藿香正气水(颗粒、片、合剂、口服液、滴丸、胶囊、软胶囊)、沙溪凉茶(颗粒)、保济丸(浓缩丸、口服液)、暑热感冒颗粒、芙朴感冒颗粒等。
  四、扶正解表类
  体虚感冒多见于体弱之幼儿和妇女、老人及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多由于脾肺气虚、卫外不固而易于感受外邪。主要表现为既有发热、恶风寒、无汗或有汗、头昏或头痛、肢体酸软或疼痛、鼻塞或流涕等外感症状,又有疲倦乏力、少气懒言等体虚表现,舌淡苔薄白、脉浮无力。
  体虚外感证主要病理变化除具有上呼吸道黏膜感染,充血、水肿、炎性渗出等表现外,常伴有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情况。
  扶正解表药既具有抗炎、解热、镇痛、镇咳等解除表证之作用,亦多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常用中成药:参苏丸(颗粒、口服液、胶囊)、玉屏风胶囊(颗粒、口服液、袋泡茶)、人参败毒胶囊等。
  五、和解少阳类
  机体正气不足,邪犯少阳,正邪相争于半表半里,渐从热化者属少阳感冒。症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食欲不振,心烦喜呕,口苦咽干,苔薄,脉弦等。
  少阳感冒的主要病理变化除具上呼吸道黏膜感染、血管收缩、充血、水肿、炎性渗出等表现外,多伴胃肠功能失调之症。
  和解少阳药具有抗炎、解热、抗病原微生物及调节胃肠功能与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
  常用中成药:小柴胡颗粒(片、胶囊、泡腾片)等。
  六、清热解毒类
  此为感受外邪,入里化热,热毒壅盛之证。症见高热烦躁,咽喉肿痛,舌红,苔黄,脉数等。
  热毒壅盛之感冒同样具有上呼吸道黏膜感染、血管收缩、充血、水肿、炎性渗出等基本病理变化,其程度较表证更甚。
  清热解毒类方药多具有较强的解热、抗炎、抗病原微生物等作用。
  常用中成药:新雪颗粒(片)、清开灵胶囊(软胶囊、颗粒、滴丸、片、泡腾片、分散片、口服液)、热炎宁颗粒(片、合剂、胶囊)、感咳双清胶囊、穿心莲片(胶囊)、穿心莲内酯滴丸、复方板蓝根颗粒(含片)、鱼金注射液、清热八味丸(散、胶囊)、解热清肺糖浆、热毒平胶囊、复方瓜子金颗粒、百蕊片、热炎宁颗粒(糖浆)、板蓝根颗粒、九味双解口服液、了哥王片、金叶败毒颗粒等。
  参考献
  [1]陈奇,张伯礼.中药药效研究方法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346-348.
  [2]刘又宁.实用临床呼吸病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331-332.
  [3]韩明向,李泽庚.现代中医呼吸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65-175.
  (南方医科大学 余林中;安徽中医药大学 李泽庚,杨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