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从东方来(20世纪50年代苏联援华156项目史话)

风从东方来(20世纪50年代苏联援华156项目史话)
作者: 欧阳敏
出版社: 四川少儿出版社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20.60
折扣购买: 风从东方来(20世纪50年代苏联援华156项目史话)
ISBN: 9787536595125

作者简介

欧阳敏,湖南长沙人,1951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下乡知青,当过工人、大学教师、党政千部和记者。著有《我的汽车生涯》《艰难历程——黄正夏采访实录》《昨日征尘——陈昌浩在红四方面军》《未结局的惊天案——深圳贤成大厦案件始末》《中国猛士》《水源地》《闯关——中国复关入世历程揭秘》《中国轿车风云1953—2010》《世纪大迁徙——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移民纪实》《巴山红旗——红四方面军川陕纪实》《潮起襄阳——20世纪70年代湖北襄阳引进人才纪实》等著作。

内容简介

“给他们支援” 1947年,东北民主联军秋季攻势刚刚结束不久,部队 还没来得及好好休整,转眼间,北风呼啸而至。风越刮越 猛,越刮越冷,早上起来不经意间发现,已经是漫天雪花 ,纷纷扬扬,昨天还是硝烟弥漫的战场,现在已是一片晶 莹洁白,滴水成冰,东北的严冬降临了。 中国共产党人并未因为天寒地冻而减慢向敌人进攻的 步伐。12月15日,东北民主联军第2纵队与第10纵队一部突 然包围法库;第7纵队由郑家屯南下,准备协同第2纵队攻 取法库;第1、第3、第6、第7纵队分别向法库、新民、铁 岭、沈阳前进,准备阻击由沈阳出援的国民党军;第10纵 队主力进抵昌图、开原地区,担负侧击任务;第4纵队主力 直逼沈阳。 在毛泽东的直接指挥下,林彪、罗荣桓率领数十万东 北民主联军(1948年1月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如同冬季 凛冽的寒风,向四平至大石桥、锦州至沈阳铁路沿线国民 党军发动了大规模的冬季攻势。激烈而残酷的战斗在白山 黑水间展开。到1948年3月,连遭失败的东北国民党军被歼 灭三十多万,丢失城市77座和绝大部分农村,被迫困守在 仅剩的锦州、沈阳、四平、长春、吉林等28座城市。而共 产党军队控制区的面积已占全东北的97%,人口达到86% 。东北人民解放军则发展到12个纵队、1个炮兵纵队、1个 铁道兵纵队、17个独立师加地方部队,总数已过百万。国 共两党在黑土地上的力量对比,已经发生了根本陛的变化 。 1948年初春,和风荡漾,绿色覆盖着远近的山山水水 。从延安转移到西柏坡已经有些日子了,毛泽东脱掉厚重 的棉大衣,两眼紧盯着挂在墙上的军用地图,陷入深深的 沉思。经过1946年的困难,1947年全国战局出现大转折, 东北的林彪占据了关外90%以上的地盘,部队发展到百万 ;中原的刘伯承、邓小平大军顺利挺进大别山,像把刀子 顶在蒋介石的腹部,牵扯了他大量的部队,彻底瓦解了他 所谓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华中的陈毅和粟裕 、西北的彭德怀和习仲勋每个月都歼敌数个旅,国共两党 的力量天平开始倾斜。 在对全国战场形势做出总体审视后,根据“建立巩固 的东北根据地”的战略决策,毛泽东决定与国民党反动派 进行大规模的战略决战,首战就定在东北。如果一战拿下 东北,不仅可以将蒋介石在东北的55万大军挡在关外“关 门打狗”“瓮中捉鳖”,我军还有了稳固的战略后方。东 北紧挨苏联,“苏联是世界革命的灯塔”,是中国人民的 好朋友,我们将来的建设发展也可以更方便地依靠这个“ 老大哥”了。在西柏坡的那个小山村里,滴滴答答的电波 将最高统帅的决策和部署,持续不断地发送到林彪、罗荣 桓在哈尔滨的指挥部。 接到毛泽东的电报,林彪、罗荣桓感觉到巨大的压力 。东北野战军分别集结在北满和南满的几个战略要地,按 照毛泽东的意图,要打前所未有的大仗,全歼国民党在东 北的几十万大军。如此大的战略行动,首先需要拿下关内 外的门户锦州。锦州距离北满的长春、哈尔滨有一千多公 本书以20世纪50年代苏联援建中国“156项工程”为历史背景,用纪实文学的笔法,通过真实详尽的文献资料、当事人访谈、历史事件梳理,全景式地展现了中国工业化过程的艰难曲折,生动有趣地讲述了一个个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读者将从中了解到无数先辈们为新中国启航做出的重要贡献,以及他们攻坚克难、艰苦拼搏的奋斗精神;了解中苏人民在新中国建设之初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深厚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