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售价: 42.00
折扣价: 30.70
折扣购买: 徐惟诚文集(第5卷)
ISBN: 9787100103978
徐惟诚,1930年生,笔名余心言,安徽芜湖人。194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上海南洋模范中学、中华工商专科学校、民治新闻专科学校及大夏大学经济系学习。新中国建立后,长期从事共青团工作、新闻工作和党的宣传工作。历任上海《青年报》总编辑,上海《解放日报》副总编辑,共青团中央候补书记,《北京日报》社长、总编辑,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副书记,中共中央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总编辑,文化扶贫委员会主任,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委及学习委员会主任、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会长,中国伦理学会名誉会长,中国人民大学道德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名誉会长,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团委员,北京杂文学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市场经济和道德建设》《改革开放中的精神铸造》《传统道德的现代价值》《话说思想工作》《群众路线十题》《给小红的信》《祝你学习好》《八十年寻路记》《少年儿童教育论集》《余心言杂文选》等著作80余种。
尽管我们大家都不愿意犯错误,许多青年人更是 热切地希望自己的一生能为伟大而壮丽的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事业做出最大的贡献,而永远不要犯错误。 但是,事实上,完全不犯错误的人在世界上是从来没 有的。我国的古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其 实,翻遍古今中外的历史,完全“无过”的“圣贤” 也是找不到的。人们的认识是客观世界及其规律在人 们头脑中的反映。由于客观实际的复杂性,由于它是 处在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人的认识能力的限 制,由于人们思想方法的不对头,对许多人来说,还 由于剥削阶级的阶级偏见的影响,人们认识客观实际 往往难免会发生偏差,发生错误。当人们从事一件新 的事业的时候,由于没有现成的规矩可以遵循,更不 免有时要在摸索中走一些弯路,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 误。然而,通过这些错误,人们也就学到了经验,正 好像人们通过跌跤学会了走路一样。 错误难以完全避免,决不能成为听任错误产生和 发展的借口。我们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是一个 互相联系的整体,任何一个环节上的错误都会对整体 发生不利的影响。我们对任何错误都要尽力防止和严 肃对待,而不能放任自流。就一个人的一生来说,很 难完全不犯错误,这却并不等于说每一个具体的错误 ,都是不可避免的。事实上,我们如果对自己所犯的 各个具体错误,逐个地进行认真而严肃的分析,往往 可以发现,其中绝大多数有可能避免或者至少有可能 减轻。应该认识,正因为错误难以完全避免,就更要 求我们努力提高自己的阶级觉悟,在工作中更加注意 科学分析,使自己的思想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时时警 惕自己,力求少犯错误和不犯重大的错误,并且从自 己和别人所犯的错误中,不断地吸取经验教训。应该 认识,任何人虽然都不能完全避免犯错误,但错误的 大小、多少、严重程度、改正的快慢却是各人不同的 。列宁曾经说:“不犯错误的人并不是聪明人。没有 而且也不可能有不犯错误的人。犯了错误但错误不很 重大,同时又能迅速而容易地纠正错误的人才是聪明 人。” 我们知道错误是难以完全避免的,我们就不会因 为工作中出现了一些缺点、错误而大惊小怪,惊慌失 措,甚至对整个工作都怀疑动摇起来。有些青年常常 用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来看待革命事业和革命同志。 以为既然是革命事业,就应该是十全十美的;既然是 革命者,身上就不能有一点缺点。一旦发现了一点错 误、缺点,往往不去分辨是九个指头还是一个指头的 问题,就大泄其气,丧失了对同志和对事业的信心。 有些人为了怕犯错误,谨小慎微,这也不敢做,那也 不敢试验,什么事都不敢提出自己的主张和创见,“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是墨守成规地工作和生活 。这种回避错误的方法,并不能够避免错误。 我们从事的是在一个6.5亿人口的大国中建设社 会主义的前无古人的事业。对于这样的事业,我们许 多同志的确是缺乏经验。在我们的工作中的确需要保 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努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 然而,这却不是说,只有等到有朝一日把社会主义建 设的规律全部摸透,可以保证不犯一点错误的时候, 才能动手工作。人们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从人们 的社会实践中得来的。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不去干那件事情,就永远不能获得那件事情的知识, 即使知道一点,也是从书本上得来的,当然谈不上透 彻地懂得那件事情的规律。在干当中,一定会遇到挫 折、失败,一定会发生某些缺点、错误。应该指出: 所有在发展中的事物,都是不完善的,都可能有这样 或那样的缺点、错误,而任何事物的发展,只有到它 死亡的时候,才停止,才被另一事物的发展所代替。 如果谁要是限定,只有没有缺点、错误的事物才能产 生,那么世界上就不会有任何新事物,不会有革命, 不会有人类的历史了。世界上有哪一种新的创造、新 的发明、新的事业,不是在试验中经历多次错误才得 到正确结论的?不是经过多次的失败才得到最后成功 的?错误、缺点并不可怕,怕也没有用,问题是要善 于吸取教训,利用它来作为我们增长才干的教材。我 们的许多同志不是已经从大量的成就和一些错误中积 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有益的教训吗?我们没有理由被错 误吓倒。只要坚持正确的方向,把革命热情和实事求 是科学分析的态度结合起来,我们就有可能最大限度 地避免错误,求得真理。(P2-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