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春秋(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吴越春秋(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作者: 校注:崔冶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原售价: 29.00
折扣价: 18.60
折扣购买: 吴越春秋(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ISBN: 9787101138214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吴太伯传第一 【题解】 “吴太伯传”原作“吴王太伯传”,现在的篇题是徐 天祜删定的。徐天祜曰:“元本‘太伯传’作‘吴王太伯 传’。太伯三以天下让,宜王而不王者也;吴之后君又未 尝追王之,尊之曰‘王’,名不与实称也。今去‘王’字 ,以从其实。”古代多用“元”字表示原来之意,徐氏所 谓“元本”,当指宋本而言,而非指元代刊本。徐乃昌谓 蒋光煦所见影宋本正作“吴王太伯传”。 《吴太伯传》是吴国始祖太伯的传记,但所述太伯的 事迹不到全文的三分之一,文章目的在于以太伯为主线, 叙述吴国的起源。作者赞同太伯、仲雍奔吴说,首先追述 了太伯的祖先后稷、不窋、公刘、古公亶父等周族先君的 事迹,接着叙说了太伯如何从周原出奔荆蛮从而建立吴国 的经过,最后记述了太伯的葬地及其后代的世系,直至寿 梦为止,以便与第二篇《吴王寿梦传》相衔接。但吴国的 诸侯是不是吴太伯的后代却是一个有很大争议的问题。蒙 文通、张亚初等学者根据文献、考古材料和民族学材料研 究的结果认为,春秋时期南方诸侯国吴的始祖并不是太伯 、仲雍,吴为太伯、仲雍后裔的说法最早见于《左传》《 国语》,但无确切根据,太伯、仲雍奔吴说是吴国托始于 中原、攀龙附凤的结果。但是太伯创建吴国的事情从春秋 后期起人们就深信不疑,再加上司马迁的肯定,几成定论 ,而事至二千五百年后的今天,人们想要否定它也很不容 易,对此,我们只能寄希望于新的考古发现,能够出现判 定吴国与周先君关系的有力证据。 本篇记载吴国的起源,历史叙述一丝不苟,致力于歌 颂太伯的功业与德行,重点在于歌颂太伯的“让国”,对 于其他周族先祖的记载也倾向于叙写他们的功德,表现出 了浓厚的儒家思想。同时,作者善于剪裁,文章详略相间 ,既富于跳跃性,又显得凝练而生动,文学意味浓厚。本 篇所叙内容与《史记·周本纪》《吴太伯世家》多有重合 ,可参照阅读。 吴之前君太伯者,后稷之苗裔也。后稷其母台氏之女 姜螈,为帝喾元妃。年少未孕,出游于野,见大人迹而观 之,中心欢然,喜其形像,因履而践之,身动,意若为人 所感。后妊娠,恐被淫泆之祸,遂祭祀以求,谓无子。履 上帝之迹,天犹令有之。姜螈怪而弃于厄狭之巷,牛马过 者折易而避之;复弃于林中,适会伐木之人多;复置于泽 中冰上,众鸟以羽覆之。后稷遂得不死。姜螈以为神,收 而养之,长因名弃。为儿时,好种树禾、黍、桑、麻、五 谷,相五土之宜,青赤黄黑,陵水高下,粢、稷、黍、禾 、蕖、麦、豆、稻,各得其理。尧遭洪水,人民泛滥,遂 高而居。尧聘弃,使教民山居,随地造区,研营种之术。 三年余,行人无饥乏之色。乃拜弃为农师,封之台,号为 后稷,姓姬氏。 【注释】 后稷:周族的始祖,名弃,“后稷”是他的封号。弃 善种植。在尧、舜时主管农业,故“后稷”也用作官名。 后,君长。稷,古代一种粮食作物,指粟或黍属,也被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