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四川人民
原售价: 69.80
折扣价: 41.18
折扣购买: 屠场
ISBN: 9787220120503
厄普顿·辛克莱(Upton Sinclair,1878年9月20日-1968年11月25日)美国作家,美国现实主义小说家。“社会丑事揭发派”作家。1906年发表《屠场》(The Jungle),描写大企业对工人的压榨和芝加哥屠宰场的不卫生情况,引起人们对肉类加工质量的愤怒,导致制订了食品卫生检查法。后以反法西斯英雄兰尼·巴德为主人公写了11本系列小说,反映1914年以来的重大事件。一生共著有小说和社会研究著作80余部。
第一章 下午四点钟,在教堂举行的婚礼仪式结束了,人们坐上马车赶赴婚宴。一路上,玛丽娅·波琴兹卡兴高采烈、手舞足蹈,引来一群人跟在车后面。撑起整个婚礼场面的重担全都落在玛丽娅那宽阔的肩膀上——她要确保所有的环节都进行得有条不紊,尽可能地遵循家乡的传统;她四处飞奔,推推搡搡,整天操着大嗓门儿教训这个呵斥那个,急着让大家守规矩,却顾不上自己的举止。她最后一个离开教堂,吩咐车夫快点儿赶车,希望最先到达礼堂。可是车夫习惯了由着自己的性子赶车,玛丽娅气急败坏地甩开车窗,探出身子,开始数落起他,先是用立陶宛语,他听不懂,后又改成波兰语,他终于听懂了。由于车夫的社会地位比她高,所以他拒不服从,甚至试图申辩;结果双方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争吵伴随他们走过整个阿什兰大街,又招来一群淘气的孩子加入到马车两旁长达半英里的看热闹的人流中。 不幸的是,宴会厅的门口已经聚集了一大群人。音乐已经奏响,半个街区以外都能听到大提琴那低沉的“隆、隆”声,伴奏的两把小提琴,琴声尖细,互相比试着高难度的演奏技巧。看到人群,玛丽娅哪里还顾得上跟车夫争论关于他祖宗的事,还没等车停稳,她就猛地从上面跳了下来,冲进人群,挤出一条路,直奔礼堂。一进入宴会厅,她又迫不及待地转身往回挤,同时尖叫着“快去!快去!快把门关上”。跟她的叫声比起来,乐队的喧闹声简直就是仙乐。 “Z.Graiczunas,Pasilinksminimams darzas.Vynas.Sznapsas.Wines and Liquors.Union Headquarters”(“兹·戈拉伊楚纳斯酒吧,售葡萄酒和白酒。工会总部”),宴会厅门口的牌子上用立陶宛语这样写道。那些从来没有接触过遥远的立陶宛语的读者也许会乐于听我解释,这地方是一个酒吧的后厅,位于芝加哥一个被称为“屠场后院”的地区。牌子上的消息准确无误,事实也的确如此;但令人遗憾的是,这牌子此时看起来令人感到别扭,因为今天毕竟是上帝最乖巧的一个女儿奥娜·路考大喜的日子,而这里竟然是她举办婚宴、展露一生中最灿烂笑容的地方! 20世纪的前一二十年,正是美国以垄断企业为主体的经济制度面临严重考验的时期,社会主义思潮汹涌而起,社会党诞生。厄普顿·辛克莱信仰社会主义,他期望这本控诉资本主义的小说能打动大众的心,宣传自己的信仰。可小说问世后引起轰*,却是因为其中对屠场内食品加工真相的可怕描写。正如作者所说:“我想打动公众的心,却不料击中了他们的胃。”《屠场》的出版直接推动了1906年《纯净食品及药物管理法》的通过,促进了美国食品安全状况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