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犹如此(精)

书犹如此(精)
作者: 苏北
出版社: 安徽教育
原售价: 36.00
折扣价: 23.10
折扣购买: 书犹如此(精)
ISBN: 9787533676438

作者简介

苏北,安徽天长人,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汪曾祺的研究者、痴迷者,被人戏称为“天下**汪迷”。作品散见**各报章和港、澳、台地区的报刊,香港《大公报》**作者。著有小说集《蚁民》,散文集《那年秋夜》《水吼》《植点青绿在心田:苏北海外散文77篇》,回忆性著述《一汪情深:回忆汪曾祺先生》《忆·读汪曾祺》等。曾获**届全国报人散文奖、汪曾祺文学奖金奖等奖项。

内容简介

听沈从文说话 这个冬天这个老人来到我的家里,他穿着宽宽大 大的棉衣,坐在我家客厅的同样宽宽大大的藤沙发上 ,浓浓的夹杂四川口音的凤凰口音,黏黏糍糍,声音 细细的、低低的。他絮絮叨叨。你必须用心去听。你 听明白了,你感到天庭被一只上帝的手打开。那是集 半个多世纪人生经验和创作经验的声音。你仿佛被谁 推了一掌,茅塞顿开。 这个冬天因为这个声音,我温暖。我心温暖。其 实我多么讨厌南方的冬天啊。万木凋零,到处死气沉 沉。我所居住的这座南方城市极其平淡。一切都处于 萧瑟之中,使我的身心皆活泼不得。我无意之中将老 人请进客厅,那真是上天赐予的。 得到这份“巨匠之声”**偶然。那天我在网上 无意之中看到介绍这本由沈从文先生的助手王亚蓉所 编的《沈从文晚年口述》,知道书内还附有一张CD, 是沈先生晚年几次谈话的录音。我简直惊奇不已。我 无法想象沈先生是如何说话的。我只在汪曾祺先生的 文章中知道沈先生“湘西口音很重”,说话**难懂 。我急切地来到书店,在一个不显眼的角落得到这份 意外的惊喜。 我欣喜的情形是难以想象的。我听到老人说话的 一刹那感觉是神奇的。我并没有感到意外。我感到无 比的亲切。他的浓重的乡音我还是听懂了一些。我非 常喜欢那“轻轻地说话的语气”,那真是无比天真的 。 ——一切都要经过训练……大家讲我有天生啊… …**没有。我是相当蠢笨的一个人,我就是有耐烦 ,耐烦改……巴金什么的说我“*耐烦改了”,因为 我改来改去,改来改去我文字就通顺了…… ——根据个人的浅薄经验来说呢,要是一个作家 写到十本书以上,左右,他就统一上达到一个平衡, 就站得住,而且在这个基础上他就可以发展…… 我读过沈从文的多少书?我读了多少遍沈从文? 我曾将《边城》抄在一个笔记本上。《从文自传》、 《湘行散记》中的许多篇什也会不经意地浮上我的心 头。《一个戴水獭皮帽子的朋友》、《姓文的秘书》 我读过无数遍。我曾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的《湘行散 记》小册子的扉页上记道:“(一九九七年)五月十 五*我在去湘西吉首、永顺、保靖、凤凰的途中读过 ……在回北京的列车上,我又重读了一遍《老伴》, 那个成衣铺卖绒线的十三岁的少女深深感动了我。” (这个少女后来就成了《边城》里翠翠的原型)我也 曾请汪曾祺先生将“耐烦”两个字写给我。记得当时 汪先生还不太情愿……汪先生嘴里啧啧道:“两个字 ……这,这怎么写……”还是先生的女儿汪朝在一旁 瞎出主意:“就两个字,你就给他写吧!”我还不知 趣地说:“这是沈先生……”汪先生瞪眼直眉的,那 表情就似他画过的一幅画中的那个人,那类似八大山 人的老和尚,滑稽极了……他提着毛笔踟蹰着,还是 为我在宣纸上写下了“耐烦。凡事都要耐烦”几个字 。 ——可是我究竟真正“懂得”多少沈从文的“耐 烦”?这些悟透创作经验的妙论,我若是早在十年前 知晓,又会是怎样的情景? 从个人的眼光来看,我已虚掷了太多的时光,沉 溺于人事纷繁中流逝了太多的生命。我听到这样的声 音似乎稍稍迟了点。深秋季节,我将杨绛先生的《我 们仨》读完。我在一篇读后感式的小文中述道:“在 浩如烟海的文字中,我怎就偏偏只喜欢这些‘过时’ 人物的文字?孙犁、汪曾祺、沈从文……这都是‘新 潮们’不屑的人物啊!这些‘过时’的人,他们都是 一些能把话说清楚的人,他们总是用*简洁明白的文 字,说平常的道理。”我深深知晓他们的价值,我也 很愿意学习他们。而我由于疏懒,荒芜的心竟又对平 常的*子说不出一个字来。是老舍先生说过吧:“有 得写没得写,每天都要写五百字。三天不写手就会生 的。”汪先生也曾批评过我们“手太懒”。而浮躁的 我们总是沉溺于声色红尘之中,耐不得寂寥。(P7- 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