獒的末路/康巴作家群书系

獒的末路/康巴作家群书系
作者: 元旦达吉|责编:李亚梓
出版社: 作家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獒的末路/康巴作家群书系
ISBN: 9787521203417

作者简介

元旦达吉,男,藏族,青海省玉树人。毕业于北京国家检察官学院,鲁迅文学院第二十三期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班学员。青海省作家协会会员,玉树州作家协会副秘书长,玉树市作家协会秘书长。《唐蕃古道》文学刊物副主编。中国乡村作家杂志,人才库会员。 《小小说在线》《辽宁文学》《西北作家》签约作家。创作的小说、散文、杂文刊登于《中国民族报·民族文萃》《当代小小说百家》《精短小说》《国际日报》《黄河文学》《湖南散文》《河南文学》《青海湖·藏族小说十二家》《青海湖·文学》《青海藏文报》《华文作家报》《佛山市·大沥文艺》《丽江壹读》《康巴文学》《昆仑风》《三江源报》《柴达木日报》《黄南报·文学副刊》《现代作家文学社》等,作品多转载于各文学网站及信息平台。

内容简介

放 生 这边的人,多数是不食鱼的,尤其是年岁大的人。其原因一时也说不清。 记得在我小的时候,就尝过鱼的腥味。小时候会从家里摸出一根针,到朋友家。将针头炙于烛火上,用钳子将针端折成弯钩,便造出了一弯简易的鱼钩。这种简易的鱼钩,自然也能钓上几条体格不大的石斑鲤。那时我们就称之为鱼。钓上的鱼,当然会和小伙伴们,用细树枝串起来烤着吃。到现在我还是不能理解,那时我们为什么会有那种举动。但那时也是我初次尝到了鱼肉的味道,不过是腥味里熏着燃烧树枝的苦涩,并没有觉得鱼肉 鲜美。 我逐渐成长,走出了大山,到外地读书。 数年后,我回到故乡。我的胃里不只残留着牛羊肉的碎渣,还残存了鱼肉的渣子。 回到大山后的一个百无聊赖的下午,我胃里翻腾着对鱼肉鲜美味道的馋意,走向了一家水产店,在鱼缸里用目光搜寻着 目标。 鱼缸里有十几条慵懒的草鱼,这种鱼,并不是我们藏区现有鱼的品种。它们拥挤地相互摩擦着身上的鱼鳞,有几片鱼鳞脱落在鱼缸底部。 鱼缸底下的树桩案板上粘着一些血迹,混杂着几片鱼鳞。能推测出,今天有不少鱼在这案板上被夺走了生命。案板上的血迹和鳞片,开始动摇了我买鱼回家烹饪的想法。可我还是站在鱼缸边,等待一条翻着白肚皮的鱼彻底不再抽动身体后,将它买走。 水产店老板早就注意到我的伫立,当然也问了我需要什么。我并未回答,我若表明来意,水产店老板定会当场宰杀一条鱼卖给我。可这是我不能接受的怜悯理念,我只能接受与我无关的死鱼。其实,我能想到,即便是要了鱼缸里的一条死鱼,也只是在有意躲避自责罢了,接下来马上会有另一条鱼补位。我只是寻求一个安心的理由罢了,还是继续等待鱼的“自然死亡”,似乎期待它的死亡早些到来。 等待中,果然一条鱼的白肚皮翻了上来,眼看时机已成熟。但就在此时,水产店门口出现了几个人。其中的一个人手里攥着很多零钱,而另一人提着黑塑料袋径直走向鱼缸旁,并把水产店的老板喊了过来。 “喂,老板,这些鱼我们全买了,多少钱?”他们其中的一个人用不太标准的汉语问道。 水产店老板清点着鱼缸里的草鱼,并在计算器里输入了数字。此时,在我看来,这些鱼只是成了一串数字。 就在我锁定着鱼缸里垂危的鱼时,他们其中一个人走向我问:“你也是来买鱼的吗?” 我点了点头。 另外一个人紧接着说:“那太好了,我们一起买下这些鱼,把它们放了,那可是大功德呀!” 我不作声,居然把兜里的钱递了过去。他们一行人,将鱼缸里的鱼连带水倒进了黑塑料袋里。离开时他们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颜,一一和我热情地告别,其中一人嘴里还赞颂着,祈祷着 离去。 我的目光落进空的鱼缸里,脑子里也空白了。 就在我转身离开时,水产店老板又在空的鱼缸里倒入了十几条鲜活的草鱼。它们在鱼缸里相互碰撞,溅起了带有鱼腥味的水滴。像是反抗,又像是对塑料鱼缸的惶恐。 《西北作家》参赛作品 小小说在线2017年度荣获“十大文学金星”称号 云帆群星冠亚军大赛荣获季军 作者广泛汲取多样的原创题材,倾向兼收并蓄发展,使笔下的小说呈现出多样的、个性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