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天津科技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23.20
折扣购买: 好妈妈不打不骂养育男孩
ISBN: 9787557698379
为什么男孩喜欢跟父母 对着干 从小就聪明伶俐的苏平 很听爸妈的话,是一个人 见人爱的好孩子。可近来 苏平变了,凡事总爱与父 母顶嘴,自作主张,有时 还偏要同父母“反其道而行 之”。 例如,初中毕业后,爸 妈为他选择了就近的一所 重点高中作为报考志愿, 而他偏挑选了一所离家较 远的中学,他不是喜欢路 远,而是有意同爸妈抬杠 ;苏平有鼻炎,父母为他 买了滴鼻药水,他却有意 把它扔了;父母问他考试 成绩,他明明及格了,却 偏说不及格;有一天气候 突然变冷,苏平的母亲特 意给他送去衣服,他竟当 着同学们的面把衣服扔在 寝室的地上;他爸爸平时 工作忙,一有机会就想跟 他聊聊,他却把爸爸拒之 于千里之外。这令苏平的 父母十分焦急。苏平的这 些表现与逆反心理有关。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 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 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 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 。青少年常会“不受教”“不 听话”,常与教育者“顶牛”“ 对着干”。这种以反常的心 理状态来显示自己的“高明” “非凡”的行为,往往来自“ 逆反心理”。逆反心理在青 少年成长过程的不同阶段 都可能发生,且有多种表 现。如在一些青少年当中 ,打架斗殴被看作是有胆 量;与老师、领导公开对 抗被视为有本事;哥们义 气等不良的行为倾向却赢 得了很多人的认同,而乐 于助人、爱护集体、爱护 公物、遵守校规校纪的青 少年则被肆意讽刺、挖苦 ;对正面宣传作不认同、 不信任的反向思考;对先 进人物、榜样无端怀疑, 甚至根本否定;对不良倾 向持认同情感,大喝其彩 ;对思想教育消极抵制、 蔑视对抗等。 一般说来,人们对于越 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想得 到,越是不能接触的东西 ,越想接触,这就是所谓“ 禁果逆反”。无论是老师还 是家长,都会禁止孩子做 某事,却又不说明为什么 不能做的理由,结果适得 其反,使“不要吸烟”“不要 早恋”之类禁令达不到应有 的预期效果,使被禁止、 批判的电影、文学作品、 理论文章更引起男孩极大 兴趣……“被禁的果子是甜 的”,好奇心驱使男孩有时 甘冒受惩罚的风险去尝也 许并不甜的“禁果”。 由于青少年正处在身心 发育成长的不稳定时期, 大脑发育成熟并趋于健全 ,脑机能越来越发达,思 维的判断、分析作用越来 越明显,思维范围越来越 广泛和丰富,特别是思维 方式、思维视角已超出童 年期简单和单一化的正向 思维,向着逆向思维、多 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等方面 发展。尤其是在接触社会 文化和教育过程中,青少 年渐渐学会并掌握了逆向 思维等方法。正是青少年 思维的发展和逆向思维的 形成、掌握,为逆反心理 的产生提供了心理基础和 可能,因此,逆反心理在 成年前呈上升状态。另外 ,青少年正处在接受家庭 、学校教育阶段,由于阅 历和经验的不足,在认知 事物和看问题时常出现认 识上的片面和较大偏差, 因而易与家长、教师、教 育者的意向不同。当人们 的意向不一致时,彼此之 间为了维护自尊,就会对 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 度和言行。 逆反的后果是严重的, 它会导致青少年出现对人 对事多疑、偏执、冷漠、 不合群的病态性格,使之 信念动摇、理想泯灭、意 志衰退、工作消极、学习 被动、生活萎靡等。逆反 心理的进一步发展还可能 向犯罪心理或病态心理转 化。 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