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上下)

红楼梦(上下)
作者: (清)曹雪芹//高鹗
出版社: 江苏文艺
原售价: 62.00
折扣价: 29.20
折扣购买: 红楼梦(上下)
ISBN: 9787559401137

作者简介

曹雪芹(1715-1763)(也有说法为生于1724年,或卒于1764年),满洲人,名霑(读作“zhān”),字梦阮,又号雪芹、芹圃、芹溪等,祖籍河北唐山(一说辽宁铁岭,一说辽宁辽阳),中国清代文学小说家、诗人、画家。他出身于“百年望族”的封建官僚大家庭,后因家庭衰败而饱尝人生辛酸。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前后花了十年时间,经五次增删,创作了《红楼梦》。因部分稿件被借阅者遗失,他死后仅遗留下前八十回的稿子,经后人续写,高鹗整理,才形成了如今的一百二十回《红楼梦》。《红楼梦》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情节复杂,描写生动,塑造了众多具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堪称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高峰,在文学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内容简介

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此开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 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 头记》一书也。故日“甄士隐”云云。但书中所记何 事何人?自又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 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 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 实愧则有馀,悔又无益之大无可如何之日也!当此, 则自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袴之时,饫甘餍 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训之德,以至 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 人:我之罪固不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 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虽今日之 茅椽蓬牖,瓦灶绳床,其晨夕风露,阶柳庭花,亦未 有妨我之襟怀笔墨者。虽我未学,下笔无文,又何妨 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亦可使闺阁昭传 ,复可悦世之目,破人愁闷,不亦宜乎?”故日“贾 雨村”云云。 此回中凡用“梦”用“幻”等字,是提醒阅者眼 目,亦是此书立意本旨。 列位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来?说起根由虽近荒 唐,细按则深有趣味。待在下将此来历注明,方使阅 者了然不惑。 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 炼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 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剩了一 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 后,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 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 一日,正当嗟悼之际,俄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 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异,说说笑笑来至峰下,坐于 石边高谈快论。先是说些云山雾海神仙玄幻之事,后 便说到红尘中荣华富贵。此石听了,不觉打动凡心, 也想要到人间去享一享这荣华富贵;但自恨粗蠢,不 得已,便口吐人言,向那僧道说道:“大师,弟子蠢 物,不能见礼了。适闻二位谈那人世间荣耀繁华,心 切慕之。弟子质虽粗蠢,性却稍通;况见二师仙形道 体,定非凡品,必有补天济世之材,利物济人之德。 如蒙发一点慈心,携带弟子得入红尘,在那富贵场中 、温柔乡里受享几年,自当永佩洪恩,万劫不忘也。 ”二仙师听毕,齐憨笑道:“善哉,善哉!那红尘中 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 ,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问则又乐极悲生 ,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倒不如不 去的好。” 这石凡心已炽,那里听得进这话去,乃复苦求再 四。二仙知不可强制,乃叹道:“此亦静极思动,无 中生有之数也。既如此,我们便携你去受享受享,只 是到不得意时,切莫后悔。”石道:“自然,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