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原售价: 59.00
折扣价: 36.60
折扣购买: 不抢跑也能超越:让孩子爱上学习的心理训练法
ISBN: 9787559655158
杨霞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毕业 北京协和医学院心理学专家 30年儿童心理问题咨询、矫治临床经验 198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心理学系,现任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心理学副研究员,北京云帆启迪心理咨询中心主任。中国企业家联合会健康工程首席心理专家,中国心理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曾任人民大学农经学院心理顾问,人大附中西山学校心理顾问,中关村三小心理顾问等。30年临床心理咨询经验。
1 孩子的注意力训练从平 衡觉的训练开始 我的孩子出生时胎位不 正,难产,而且长辈带孩子 ,担心发生危险,总是抱着 孩子。孩子上学后注意力特 别不容易集中,不喜欢好好 走路,爱跑步,但是一跑就 爱摔跟头。老师说的话记不 住,上课不能遵守纪律,爱 做小动作,爱说话,我们都 怀疑他是不是有多动症!我 们该怎么管教这样的孩子? 一位家长 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早期 训练时更倾向于训练孩子认 字、算数、背儿歌、背古诗 等,但是,如果注意力不集 中,孩子就无法记住家长所 教的知识,也不可能坐下来 好好听讲。所以,家长应该 注意训练孩子集中注意力的 能力。心理学家研究表明, 注意力与大脑前庭平衡能力 有关。 前庭器官是大脑中的重 要器官,控制人的重力(地 球引力)感和平衡感。人对 重力的感受,判断身体与环 境的关系,控制身体的平衡 ,对方向感、距离感的正确 掌握,以及翻、爬、坐、站 、跑等行动都与前庭器官有 重要关系。前庭平衡功能失 调的孩子表现为:左右不分 ,方向感不明,经常磕磕碰 碰,喜欢爬高、绕圈子跑, 旋转不晕,怕走平衡木,等 等。这些孩子在学校里表现 得好动不安,注意力无法集 中,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 作,喜欢捉弄人,浮躁,爱 发脾气,缺乏自信心等。他 们挑三拣四,不愿和他人分 享玩具和食物,很难与他人 分享快乐,不考虑别人的需 要,比其他孩子更容易给家 长添麻烦。有些孩子还可能 出现语言功能发育迟缓、语 言表达困难等问题。这样的 孩子自己学不到东西,还影 响课堂秩序,让老师感到头 疼。造成前庭平衡功能失调 的原因有:胎位不正,早期 活动量不足,爬行不够,长 时间使用学步车,家长对孩 子的运动限制保护过多等。 怎样才能了解孩子是否 存在前庭平衡功能失调的问 题呢?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 下列行为来判断: (1)特别爱玩旋转的凳 椅而不会晕。 (2)喜欢旋转或绕圈子 跑而不晕不累。 (3)虽然视力正常,但 仍经常碰撞桌椅、他人、柱 子、门墙。 (4)行动时双手协调不 良,常忘记另一边。 (5)手脚笨拙,容易摔 倒。 (6)俯卧在地板或床上 时,头、胸、颈部抬高困难 。 (7)爬上爬下,跑进跑 出,不听劝阻。 (8)经常不安地乱动, 东摸西摸,不听劝阻,处罚 无效。 (9)喜欢招惹人、恶作 剧。 (10)经常自言自语, 重复别人的话,喜欢背诵广 告用语。 (11)左右手都用,不 固定使用哪只手。 (12)分不清左右方向 ,鞋子、衣服常穿反。 (13)对陌生地方的电 梯或楼梯,不敢坐或动作缓 慢。 (14)组织力不强,经 常乱丢东西,不喜欢整理。 前庭平衡功能如何训练 对孩子前庭平衡功能的 训练应从怀孕时开始。胎儿 在前三个月主要发育大脑神 经系统,但此时的妈妈们都 在比较紧张地“保胎”而很少 活动,有的孕妇甚至要在床 上躺好几个月。其实,在整 个怀孕期间孕妇都应该适当 地活动,比如散步、做一些 家务等。在孩子出生后,每 天都可以让孩子做几秒钟的 俯卧抬头、头竖直等训练。 适当地摇抱孩子,不要经常 让孩子躺在床上看天花板。 在孩子3个月大时可以训练 其翻身,6个月大时训练孩 子坐,7~8个月大时训练孩 子爬行。据调查,现在有不 少孩子还没经过爬的阶段就 开始学走路,而心理学家研 究发现:充分的爬行训练与 孩子的注意力、动作协调性 、语言能力等关系密切。所 以,家长不要过早地给孩子 使用学步车,不要让孩子越 过爬行阶段。在孩子12个月 大时训练孩子走路,然后逐 步训练孩子跑、跳、单双腿 蹦、上下台阶、走平衡木、 坐滑梯、跳绳、拍球、坐旋 转游戏车等活动的能力。 P3-6 ★ 协和医学院心理学专家助你应对孩子学习问题,樊登倾情推荐 作者杨霞现任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心理学副研究员,书中所介绍的方法经过30年的临床实践,效果斐然。 ★ 帮助孩子学习,夯实能力基础是关键 心理专家答疑解惑,帮你理解孩子成长规律,倾听孩子的内心想法。 用简单易行的训练,为孩子形成和发展学习能力夯实基础,让孩子“会学习”。 ★ 启发学习天性,让学习变成一件轻松快乐的事 好学不如乐学。用科学的引导和训练,启发和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 理解孩子成长规律,帮助孩子形成爱学习、爱成长的价值观。 ★ 让孩子拥有自主学习的内在能量,面向未来,为终身成长蓄力 不必为了赢在起跑线而“抢跑”,而是让孩子站在人生的尺度上,拥有扎实的能力基础、天然的学习兴趣和优秀的品格, 拥有充实、卓有成就的幸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