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大连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27.50
折扣购买: 中国历代帝王陵
ISBN: 9787806844533
庄王姬佗陵 庄王(?—前682),名姬佗。东周第三代王,桓王长子。桓王死后继位 。 庄王即位的第三年(公元前694年),周公黑肩按照桓王的嘱托,策划要 杀掉姬佗,立姬克为君王。大臣辛伯劝阻说:“废嫡立庶,这是内乱的根 源!”但周公黑肩不听。于是,辛伯将这一阴谋报告了庄王,庄王立即捕杀 了周公黑肩。姬克见事情败露,出逃燕国。 庄王为了笼络齐国,通过鲁桓公作媒,把自己的亲生女嫁给齐国国君 。 公元前682年,庄王病死。在位15年,葬于洛阳。 周庄王陵位于河南省洛阳市邙山乡庄王村北的庄王山上。墓呈圆丘形 ,高7米,周长112米,清乾隆十年(1745年)洛阳知县龚松林考订为“周庄 王陵”。建国前被盗过,群众传说墓室结构为小砖“穹窿”顶式。 灵王姬泄心陵 周灵王(?—前545),名姬泄心。东周第十一代王。简王之子,简王病 死后他继位。 灵王在位期间,晋、楚两国为了争霸互相攻战百余年,均已精疲力尽 ,也给中原各国人民带来莫大的灾难。公元前546年,宋国大夫向戎奔走于 晋、楚之间,请求弭兵,七月,在宋都蒙门外举行了晋、楚、鲁、卫、陈 、郑、曹、许、蔡等十国参加的弭兵大会。会议约定,各国间停止战争, 奉晋、楚两国为共同霸主,平分霸权。原来分属晋和楚的属国,现在变成 晋、楚双方共同的归附国,对两国尽同样义务。这次大会,史称:“弭兵 会盟”。此后,由于晋国忙于内事,楚国受到吴国牵制,所以结盟后,与 会国停止战争10多年,其中晋、楚40多年没有再发生战争。 灵王长子姬晋,天性聪明,喜欢吹笙,能吹奏如同凤鸣的乐曲,令人 陶醉。灵王对他十分钟爱,立为太子。不料,太子17岁突然病故。灵王因 思念太子,悲伤过度而患病。公元前545年十一月,灵王病逝。在位27年, 葬于洛阳。 周灵王陵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西南6公里的孙旗屯乡土桥沟村周山上。因 山为陵,高耸孤冢。封土周长420米,高50米。《水经注·洛水条》云:“ 洛水故漫经周山,山上有周灵王冢”。现陵前有清洛阳知县龚松林立石碑 一通,上书“周灵王陵”。 景王姬贵陵、悼王姬猛陵敬王姬陵 周景王(?—前520),名姬贵。东周第十二代王。灵王第二子,灵王死 后继位。 景王在位期间,财政窘困,只能靠向诸侯乞讨度日,天子的威望一落 千丈。由于战乱,许多诸侯国也并不富裕,但郑国靠改革,使国家富强起 来。郑国的执政大臣子产,名侨,亦称公孙侨,是位务实的政治家。他实 行改革,整顿田地疆界和农户编制,承认土地私有,按田亩征税。发布法 律条文,把刑书铸在鼎上,置于宫门,让百姓都知道新的刑法。新刑法触 及了贵族的利益,遭到广泛斥责,并编歌谣诅咒他:“硬逼我将好衣服藏 在家,还将我的田产左盘右查。谁去杀子产啊,我一定参加!”但他不为所 动,坚决推行。其后改革成效显著,人们用歌谣来歌颂他的政绩:“我们 的子弟,子产来教导,我们的田地,子产帮助我们把产量提高。如果子产 死去,有谁能像他那样好?”他被孔子称为仁人、惠人。子产执政20年, 生产发展,内部安定。使大国不敢轻视郑国这一小国,维护了国家尊严。 公元前520年,景王病逝。在位25年,葬于洛阳。 周景王陵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孙旗屯乡土桥沟村的周山之巅。有三座陵 墓封土连为一体,称为周三王陵。三王陵传说为景王、悼王、敬王。《水 经注》载:洛水故渎又东北迳三王陵,三王或言周景王、悼王、定王也(注 :也有说敬王者)。三陵以中间封土最高,直径75米,高34米;东侧陵直径 65米,高30米;西侧陵直径51米,高26米。封土现存尚好,内涵不详。 有的史料记载,周景王葬于洛阳东北的翟泉村。 悼王(?—前520),名姬猛。东周第十三代王。景王嫡次子。景王死后 继位。 景王在位时,原立的嫡长子太子寿早死,便立姬猛为太子。后来,景 王又宠爱庶子姬朝,在他病重时,特召见大夫孟宾,嘱咐他要扶立姬朝为 君。姬朝还没来得及被立为嗣君,景王就病死了。景王死后,大夫刘耿、 单旗杀死孟宾,仍扶立太子姬猛即位,是为悼王。王子姬朝不甘心,便带 着旧官吏和士兵攻占了都城。悼王被杀(一说病死),在位半年,葬于洛阳 。 周悼王陵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孙旗屯乡土桥沟村的周三王陵。因二座陵 墓封土相连,故名。据史料记载,悼王死后葬于周三王陵,具体是哪一座 陵墓,尚无考证。 敬王(?—前476),名姬丐。东周第十四代王。景王第二子,悼王弟。 悼王死后继位。 敬王在悼王死后,被大臣们拥立为王。景王庶子王子朝,在尹国帮助 下攻进都城,自立为王。敬王逃到狄泉(河南洛阳境内),于是“二王并存 ”。敬王四年(前516),晋国派赵简子率军平息王子朝叛乱,迎周敬王回到 都城复位。王子朝及尹氏等同党持周典籍逃奔楚国。公元前505年,敬王乘 吴国攻破楚国之机,派人刺杀了王子朝。 在周王室内乱期间,南方的吴越两国也开始参加争霸。公元前522年, 楚平王听信谗言,杀了大夫伍奢。伍奢次子伍子胥逃人吴国,帮助阖闾刺 杀了吴王僚,夺取王位。公元前506年,阖闾采用伍子胥的疲劳战术,率军 攻破楚国。楚国曾与越国盟会,越国(今浙江绍兴市)国王允常,乘吴军攻 楚,国内空虚,举兵攻吴,为楚声援。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乘越国王允 常死,其子勾践初立之机,不听伍子胥劝阻,亲自率军攻越。越王勾践在 携李(浙江嘉兴西南)进行御防,并命敢死队向吴军两次冲锋,吴军毫不动 摇,勾践派罪人排成三行,到吴军阵前自刎,分散吴军注意力,然后突然 袭击,吴军大败,阖闾受伤致死。其子夫差即位,立志报仇。两年后,越 王勾践探知夫差昼夜练兵。为先发制人,不听范蠡劝谏,出兵攻吴。两军 战于夫椒(江苏太湖椒山),越军兵败,吴军乘胜追击,占领越都(浙江绍兴 )。勾践率5000残兵逃至会稽山,卑辞厚礼向吴王求和。伍子胥力谏夫差说 :“去病莫如尽。”让他杀勾践,灭越国,以免后患,夫差不听,以越王 勾践夫妇侍奉吴王为条件,许和撤兵。 勾践为吴王驾车养马,秽衣恶食居囚室,受尽屈辱。三年后赦免回国 。从此,勾践卧薪尝胆,策励自己不忘耻辱和复国的志向。他着手改革内 政,休养生息,以恢复实力,公元前482年,勾践趁夫差北上争霸而国内空 虚之机,袭破吴都,杀死吴太子。夫差返国后无力报仇,只得忍让言和, 其后越军不断攻吴。公元前473年冬,吴都被越国军围困三年后城破。夫差 乞降,勾践不允。夫差惭恨自杀,吴国终于被越国吞并,勾践灭了吴国, 带领大军渡过淮河,约会中原诸侯会盟,宋、郑、鲁、卫等国归附。勾践 派人给周天子送去贡品,周王派使臣给勾践送来祭肉,承认他为霸主。不 久,越大夫范蠡出走,文种被杀。公元前306年,越国被楚国吞并。 周敬王在位期间,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度过了他忙碌 的后半生。他编订了古代文化典籍《诗经》、《尚书》、《春秋》,为保 存和发展我国古代文化遗产做出了重要贡献。孔子在教育方面,主张“学 ”与“思”相结合,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 知新”“学而时习之”等命题,首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主张“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这些思想直到2400多年后 的今天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公元前476年(春秋时期最后一年),周敬王病逝,在位44年,葬于洛阳 。 公元前256年,东周为秦所灭,历25王,共295年。 周敬王陵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孙旗屯乡土桥沟村的周三王陵。三座王陵 相依,封土连为一体。三陵中以中间封土最高,有资料记载,最高的陵墓 就是敬王陵,但没有提出考据。内涵不详。P39-43